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2010年12月~2013年9月在我院留置的急危重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CVCRI)发生情况以及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880例患者共有61例发生CVCRI,发生率为6.9%;分离出病原菌株65株,其中G+菌28株,G-22株,真菌15株;将这61例视为感染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免疫功能、导管留置时间及插管时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免疫功能和导管留置时间是CVCR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及大剂量乙醇分次硬化治疗肝肾巨大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最大直径≥8 cm肝脏或肾脏巨大囊肿,囊肿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PTC针穿刺一次性大剂量无水乙醇囊内冲洗法。研究组38例,采用置管引流分次大剂量无水乙醇冲洗法。两组治疗方法比较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术后随访一年,观察囊肿直径变化并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别。结果置管引流分次硬化治疗组术后疗效优于对照组,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置管引流大剂量乙醇分次硬化治疗肝肾巨大囊肿疗效更显著,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3.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纤维支架,考察制备参数对纤维支架结构及纤维直径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四氢呋喃(THF)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混合液为溶剂,调节PLGA溶液浓度、流量及电场强度分别制备了具有不同表面形貌的纤维支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纺丝溶液的浓度、流量及电场强度对纤维形貌和直径的影响。同时在制备的PLGA纤维支架上接种了人的真皮成纤维细胞,并对细胞在PLGA支架上的黏附和增殖情况进行了研究,从而来评价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论结果表明,随着纺丝溶液浓度的增加,纤维直径逐渐增大,纤维直径的分布也随之增大。随着流量的增加,纤维直径略有增大。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纤维直径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电压和浓度的增大有助于减少珠丝的产生。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证明,制备的PLGA纤维支架能支持细胞正常的黏附和增殖活动。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探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PTBD(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术中金属支架置入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搜集2010年10月-2017年1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因患有近端恶性胆道梗阻行PTBD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原发病因患者支架置入情况。根据患者支架置入是否成功将其分为支架组和非支架组,比较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结果:胰腺癌、胃癌和胆囊癌为本研究中数量上前3位的肿瘤,将以上3组分别按照支架置入数行x~2检验,其中胰腺癌(n=18,支架=6)和胃癌(n=14,支架=11)有统计学意义。将50例患者分为支架组(n=28)和非支架组(n=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白细胞计数(支架组=6.40±3.40×10~9/L,非支架组=10.74±6.4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支架组=4.90±3.06×10~9/L,非支架组=8.92±6.25×10~9/L),胆道感染(支架组=9,非支架组=15)。进一步将该50例患者分为6组:胰腺癌-胆道感染组、胃癌-胆道感染组、其他肿瘤-胆道感染组、胰腺癌+胆道感染组、胃癌+胆道感染组、其他肿瘤+胆道感染组。将以上6组分别按照支架置入数行x~2检验,胰腺癌+胆道感染组(n=11,支架=1,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TBD术对于恶性胆道梗阻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胆道感染是PTBD术中支架置入成功的不利因素,胰腺癌合并胆道感染会显著降低PTBD术中支架置入成功率。  相似文献   
86.
透明质酸是由β(1-3)-N - 乙酰-D- 葡萄糖胺和 β(1-4)-D- 葡萄糖醛酸的双糖反复交替连接而构成的酸性黏多糖,广泛分布于脊 椎动物体内各种组织细胞间质中,具有重要生理功能。而外源性透明质酸具有理想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其作为支架材料在组织工 程领域的应用具有独特优势。综述近年来透明质酸在组织工程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骨科保护支架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在术后用软枕抬高下肢,观察组在术后采用自制的骨科保护支架抬高下肢。比较两组肿胀程度与疼痛评分、关节功能、并发症、满意度。结果:肿胀程度与疼痛程度:术后2周时,观察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Ⅰ度肿胀、轻度疼痛明显高于对照组(t/x2=6.587~16.861,P0.05);关节功能:术后2周时,观察组Lya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舒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155~15.676,P0.05);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x2=7.988,P0.05);满意度:观察组满意度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x2=6.975,P0.05)。结论:骨科保护支架能早期消除患肢肿胀,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8.
皮肤刺激试验是临床前安全评价的常见项目,由于3R原则的发展,现逐渐采用体外皮肤检测模型来替代传统的动物实验。然而在国内皮肤模型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是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原代细胞和永生化细胞是皮肤刺激试验模型的种子细胞中较常用的两类。支架材料应用较广的是天然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而国外批量生产的模型中支架材料现阶段还是以天然材料为主。随着科技发展纳米技术也被利用来制备支架材料,使得皮肤模型的研究进入更深的领域。  相似文献   
89.
肌腱损伤常发生在日常的工作和运动中,世界范围内每年有超过3000万人肌腱损伤。目前,尽管临床上对于肌腱损伤可以采取非手术、手术和康复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疗,但这些传统治疗手段的效果均差强人意。修复后的肌腱很难恢复到损伤前的功能状态。肌腱损伤的治疗也成了运动医学研究的重点。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组织工程化肌腱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思路。其与传统的肌腱损伤的治疗手段相比,不再有自体供区功能缺失,及异体移植肌腱的排异等问题。  相似文献   
90.
药物洗脱支架(DES)在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中起到巨大作用,不但能机械支撑血管狭窄区,而且可以通过持续释放药物显著降低病灶处再狭窄率。然而,长期临床研究表明,载药DES在后期有引发血栓的风险。在DES表面载入基因药物,通过表面涂层输送系统局部缓慢释放治疗基因,能针对引起再狭窄的细胞过程进行修改。选择合适的治疗基因,可以抑制内膜增生,促进再内皮化,提高洗脱支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非常有前途的抗再狭窄方法。同时,良好的涂层材料不仅改善了支架表面的生物相容性,更能通过不同的基因药物输送系统有效控制治疗基因的释放速率。本文首先介绍了一部分针对再狭窄的治疗基因,在此基础上,综合阐述了基因缓释系统中使用的材料和技术,分析提炼了基因缓释系统的释放机理,举例分析了载基因洗脱支架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