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4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33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目的:研究血清Wilms瘤基因(WT1)和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表达与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30例不同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30例健康者静脉血清进行WT1与MDR1基因表达水平检测,并分析其表达量与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程度的影响。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WT1与MDR1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普通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骨髓瘤分期越高,患者血清WT1与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则越高,Ⅰ期、Ⅱ期与Ⅲ期患者的血清WT1与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T1与MDR1基因表达水平与骨髓瘤分期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0.406,r=0.451,P0.05)。结论:血清WT1与MDR1基因表达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程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可能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评估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2.
外周动脉疾病(PAD)与心血管疾病(CV)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密切的联系。ACCF/AHA指南建议无症状和症状性PAD患者戒烟并应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对于存在严重肢体缺血(CLI)的PAD患者应考虑接受腔内与开放保肢手术治疗。即便存在CLI的PAD患者接受如上治疗,有时仍无法为患肢提供足够的血流灌注以消除症状。为建立有效血供,许多研究已经深入细胞治疗层面。内皮干细胞、单核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也被应用于PAD患者,以诱导血管生成。其中,HGF最有优势,因为它可诱导血管生成却不伴有反应性血管炎及血管通透性增高。同时,血管腔内治疗器械及技术,如药物涂层球囊等也获得较快发展。本文将PAD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模拟微重力(Modeled microgravity,MMG)对恶性胶质瘤细胞U87形态、生长增殖、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及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U87细胞,传代培养3代后分为两组,正常重力组(Normal gravity,NG组)及模拟微重力干预组(Modeled microgravity,MMG组),相应条件下培养24 h,48 h和72 h。倒置显微镜观察U87细胞形态改变,细胞计数法及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模拟微重力干预和干预后U87细胞生长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培养时间后胶质瘤细胞U87 MMP-2、MMP-9及GFA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培养72 h后,U87细胞轮廓不规则,边缘圆钝,触角变少;模拟微重力条件下,U87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并且经模拟微重力干预48 h和72 h后的胶质瘤细胞经传代再培养,其增殖率也明显低于正常重力组;同时,U87细胞MMP-2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与模拟微重力处理时间呈时间依赖性下降,而GFAP蛋白表达水平则呈时间依赖性升高。结论:模拟微重力影响U87细胞的形态、生长及表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环氧合酶-2(COX-2)、磷脂酶A2(PLA-2)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COPD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X-2、PLA-2以及肺功能指标FEV1、FVC及FEV1/FVC。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OX-2、PLA-2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OX-2、PLA-2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VC及FEV1/FVC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降低COPD患者血清COX-2、PLA-2浓度,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5.
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large intergenic non-coding RNA,linc RNA)是指基因间不编码蛋白质的长度大于200nt的RNA。最初,linc RNA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的"噪声",不具备任何生物学功能。然而,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其所产生的大量数据,越来越多的linc RNA被识别,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至今,已有超过12000的linc RNAs被收录在人类基因组中。随着研究的深入,linc RNA的生物机制和潜在的一些功能越来越明朗。本篇综述总结了近年来linc RNA的研究历程,序列特征,疾病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相关数据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37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阴式组(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腹腔镜组,住院总费用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较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而言,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苦参注射液与恩度分别联合顺铂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以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8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恩度联合顺铂化疗,实验组予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化疗。于患者治疗前后进行CD8~+、IL-2检测,KPS评分,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及胸腔积液疗效评价比较,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结果:1治疗后实验组CD8~+下降、IL-2均上升(P0.05);2治疗后实验组KP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3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胸腔积液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较恩度联合顺铂对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CD8~+T淋巴细胞及IL-2水平有更明显调节作用,且安全性更佳,对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有显著临床疗效,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肠道细菌种类繁多,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物群之间、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生态平衡状态。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那么肠道微生物群将会导致疾病的产生。肠道微生物群通过免疫、神经内分泌和生化等途径影响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目前发现肠道微生物群与抑郁症、肝性脑病等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9.
肠道菌群是一个被遗忘的"器官",其在宿主消化营养免疫发育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0~3岁是婴幼儿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间窗,其与肠道免疫系统的成熟同步,是形成免疫耐受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可导致免疫耐受破坏,引起婴幼儿过敏性疾病。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提示婴幼儿早期肠道菌群紊乱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就婴幼儿常见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0.
线粒体是细胞内制造能量的细胞器,它还负责各种细胞信号的整合,参与协调多种复杂的细胞功能.线粒体是动态变化的,连续不断地进行分裂与融合,这是其功能维持和增殖遗传的关键.在过去20年中,参与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的核心因子陆续被发现,它们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但是在形成分裂与融合复合物中的详细分子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的动态变化,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态平衡在细胞发育和稳态维持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动态变化失衡和功能失调,则会导致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这些研究的发现为探索线粒体生物学及与疾病的关系开拓了令人振奋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