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01.
摘要 目的:观察调胃承气汤加减联合苦参汤药浴治疗斑块型银屑病(风热血燥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斑块型银屑病患者96例,按抛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48,基础对症治疗)和观察组(n=48,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调胃承气汤加减联合苦参汤药浴综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反应[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2(IL-22)]、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和瘙痒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77.08%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IL-17、TNF-α、IL-22水平及PASI、瘙痒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VEGF和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42%略高于对照组4.17%,经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而言,调胃承气汤加减联合苦参汤综合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轻炎症反应,预防纤维化和抑制血管新生,改善PASI评分和瘙痒程度,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2.
基于微生态学与中医学的一致性,以及中医证型及方剂治疗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特定肠道菌群与中医方证的关系对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肠道菌群与疾病、中医证型及方剂疗效的相关性研究现状,认为同一疾病不同的中医证型具有不同的肠道菌群变化特征,明显富集或降低的肠道菌群与证型密切相关,甚至有望成为诊断的生物标记物。方剂能调控特定的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方剂的疗效,借助肠道菌群的特征变化理解方剂疗效机制,有望辅助方剂的临床运用与选择。因而,深化肠道菌群在中医方证的研究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新兴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3.
史庆华  黄浩杰 《遗传学报》1998,25(6):478-484
通过PCR扩增、PAG电泳和硝酸银显色,首次分析了人类21号染色体长臂上两个紧靠着丝粒的GT重复序列(D21S215和D21S120)在中国人中的多态性,并用于光天愚型患者中超数21号染色体减数分裂起源的诊断。D21S215和D21S120在中国人中分别有6和5个等位片段,杂合率观测值均为0.68,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7和0.65。用这两标记,在17例已知超数21号染色体双亲来源的患者中,检测出16例的减数分裂起源;其中来自母亲减数分裂Ⅰ和Ⅱ的分别有7和4例,属父亲减数分裂Ⅰ和Ⅱ不分离的分别为2和3例。对研究超数21号染色体起源的生物学意义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4.
外伤血淤证动物模型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对来自临床的670份合格痰标本进行了分离鉴定,检出卡他布兰汉氏菌49株,检出率为7.3%。对其中10例患者双份血清抗体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患者恢复期血清中有较高的抗卡他布兰汉氏菌的相应抗体。30株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为: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耐药,对先锋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较敏感。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以视觉的汉语真假双字词为材料,用词汇判断任务考察词汇加工过程与表征的关系.方法:记录了16名被试者的行为数据和ERPs数据.结果:①真词的反应时间显著短于假词.②真词和假词均诱发了明显的N1、P2、N2、P3、N400、P600成分.③假词的N2波幅显著大于真词;假词的P3波幅、潜伏期显著小于真词.④假词的N400波幅显著小于真词,假词减真词的差异波波幅表现出显著的半球效应,左半球大于右半球.⑤假词的P600潜伏期显著长于真词.结论:N2、P3成分分别反映了词汇认知加工早期对心理表征的匹配和评价、注意的分配;N400、P600成分分别反映了词汇认知加工晚期词素之间的语义冲突和词素之间语义、句法等关系的整合.研究结果证明了中文双字词识别的整体优先效应和词内核证原则,支持了词汇后加工的观点,为假词反应时长于真词提供了电生理证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密闭式和开放式吸痰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及临床效应.方法:选择我院机械通气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密闭组和开放组,密闭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方法时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痰,开放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痰.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呼吸道粘膜的损伤发生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吸痰后密闭组呼吸道粘膜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1),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1).结论:密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效果方面显著优于开放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气道护理工作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9.
110.
朱晓静  司丽娟  支聪聪  杜宁  许长宏 《生物磁学》2013,(30):5934-5936,5933
目的:研究中医理论中的"鼻肺同治"以及对于龙脷平喘汤对于小儿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以及作用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实验中以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9只小白鼠进行实验,将小白鼠进行致敏和雾化激发从而进行痰癖证哮喘模型造模,之后分为三组,一组进行龙脷平喘汤治疗,一组进行地塞米松治疗,最后一组进行空白对照不作治疗。一段时间治疗之后对它们同时进行外血周EOS浓度、FasmRNA表达以及血清IL-4表达水平分析,同时对两组的治疗状况进行评级对比,从而验证龙脷平喘汤对于小儿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效果和机理。结果:通过龙脷平喘汤的治疗,小白鼠的外血周EOS浓度降低,FasmRNA表达水平提高,血清IL-4表达水平下调,同时治疗效果相对地塞米松更为显著。结论:中医中的"鼻肺同治"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并且论证了龙脷平喘汤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消除病变部位的炎症以及调整血液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