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下丘脑"刺鼠相关蛋白/神经肽Y"神经元(agouti-related protein,AgRP/neuropeptide Y,NPYneurons)简称"AgRP神经元",是机体代谢稳态与能量平衡关键神经元,在调节基础代谢率、机体产热、摄食、糖脂代谢、神经内分泌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gRP神经元可经体液与神经途径,收集并整合外周营养与代谢信号,并经由特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与神经通路,来发挥其功能。经典理论认为,AgRP神经元发出神经投射至下丘脑"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神经元、室旁核、臂旁核等中枢代谢调节神经元与核团,并释放AgRP、NPY及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以发挥提升食欲、增加摄食量、增加体脂含量、下调基础代谢率等作用。近年来,AgRP神经元的代谢相关调控新功能陆续被发现;而且,AgRP神经元功能异常,亦为摄食紊乱、肥胖、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病因。值得注意的是,AgRP神经元已成为新型减肥药与降糖降脂药的作用靶点。本文综述近五年来AgRP神经元代谢调控功能研究进展,以期更深入理解AgRP神经元调控代谢的新机制、及其在肥胖和相关代谢疾病发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肥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肥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病过程复杂,危害严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肥胖是一种由食欲和能量调节紊乱引起的疾病,与遗传、环境、膳食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基因是主要的决定因素,肥胖与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某些肿瘤等有明确的关系。目前对肥胖的治疗尚处于探索时期,1994年发现的苗条素(leptin)仍然是争论的一大焦点。本文综述介绍了肥胖的流行、病因、危害与治疗,并对苗条素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以帮助读者了解肥胖的概貌、基础研究进展以及部分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83.
Leptin:a multifunctional hormone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Huang L  Li C 《Cell research》2000,10(2):81-92
Leptin is the protein product encoded by the obese(ob) gene.It is a circulating hormone produced primarily by the adipose tissue.ob/ob mice with mutations of the gene encoding leptin become morbidly obese,infertile,hyperphagic,hypothermic,and diabetic.Since the cloning of leptin in 1994,our knowledge in body weight regulation and the role played by leptin has increased substantially.We now know that leptin signals through its receptor,OB-R,which is a member of the cytokine receptor superfamily.Leptin serves as an adiposity signal to inform the brain the adipose tissue mass in a negative feedback loop regulating food intake and energy expenditure.Leptin also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angiogenesis,immune function,fertility,and bone formation.Humans with mutations in the gene encoding leptin are also morbidly obese and respond to leptin treatment,demonstrating that enhancing or inhibiting leptin‘s activities in vivo may have potential therapeutic benefits.  相似文献   
84.
瘦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Wu J  Zou DJ 《生理科学进展》2000,31(2):143-146
瘦素的体重调节作用是通过瘦素受体介导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已以受体的基因表达、结构、功能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肥胖患者常合并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抵抗,说明瘦素受体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85.
肥胖研究的新发现--增食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丘脑是调节饮食及能量平衡的中枢。最近在下丘脑发现了可促进食欲且来源于同一前体的两种新神经肽:增食因子A和B(orexin A and B),它们可激活两种密切相关且与G蛋白偶联的细胞表面受体(OX1R,OX2R)。含orexin的神经细胞在下丘脑腹外侧呈对称的不连贯分布。给大鼠侧脑室灌注orexin,可显著提高其进食量;禁食大鼠orexin前体mRNA的水平显著升高,提示orexin在饮食反馈调  相似文献   
86.
肥胖相关蛋白及其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肥胖基因的研究颇为活跃,也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尤其在美、日等发达国家,这方面的研究已成热门研究领域,不断涌现出有关肥胖基因ob的克隆与表达[1、2],并相继克隆出它们的受体。在近5年内,有关研究肥胖基因的文章多达551篇。与肥胖密切...  相似文献   
87.
中国人肥胖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肥胖(obesity)的病因及肥胖基因(ob)的表达与调控,根据文献报道的hob序列设计引物,经RT-PCR扩增中国人的ob基因(包括信号肽在内的cDNA全长540bp),PCR产物采用T-A克隆法首先连接到克隆载体pUC119,然后定向转移到经改造的真核表达载体pSV-β-lacZ,酶谱分析表达克隆基因为的人肥胖基因。  相似文献   
88.
目的:尝试用混合喂养法建立一种与临床相仿的成年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方法:55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普通饲料喂养)和实验组45只(混合喂养),喂养2周后实验组剔除肥胖抵抗大鼠。每周记录大鼠体重,喂养9周后观察两组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空腹血糖(FBG)、血脂、葡萄糖耐量水平和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喂养第9周末,实验组大鼠和对照组大鼠体重分别为(645.6±34.8)g和(483.3±31.5)g,Lee's指数分别为(326.3±24.2)和(302.7±19.8),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PG、糖负荷后30、60、120分钟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E染色病理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肝脏均出现脂肪样变,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变性。结论:本研究所应用的混合喂养法可以稳定成功地建立伴有葡萄糖耐量减低和高脂血症的成年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儿童使用不同剂量的多乐氟氟化钠护齿剂(Duraphat)对其尿氟浓度的影响,为Duraphat应用于群防群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将53名3~4岁儿童按班别分成三组,分别使用0.2 m L及0.05 m L Duraphat涂布儿童牙齿,检测涂氟前和涂氟后1、2、3 d的尿氟浓度,并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各组使用Duraphat后尿氟浓度逐渐增加,涂氟后2 h开始与涂氟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涂氟后3~4 h尿氟浓度达到高峰,至21 h后与涂氟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岁0.2 m L组与0.05 m L组在涂氟后2~4 h的尿氟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0.05 m L3岁组与4岁组比较尿氟浓度无明显差别(P0.05);3岁初次用氟组和4岁多次用氟组涂氟前尿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儿童口腔局部用氟对其尿氟浓度有影响,随局部用氟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年龄对儿童尿氟浓度无明显影响;Duraphat在体内无远期氟蓄积,在一定剂量内使用Duraphat可起到较好的防龋效果。  相似文献   
90.
《生物学通报》2014,(5):53-53
<正>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母亲在怀孕前或怀孕早期超重或肥胖,会增加流产、死产以及婴儿死亡的风险,其中怀孕过程中严重肥胖的妇女面临的风险最高。研究人员对38项相关医学研究进行分析,这些研究中包括1万多例流产、1.6万例死产、4 300例围产儿死亡(孕满28周的死胎及出生后7 d内的早期新生儿死亡),以及1.1万多例新生儿期死亡(出生后28 d内死亡)。结果发现,即便母亲BMI指数只有轻微增加,也会增加流产、死产及婴儿死亡的风险,其中在严重肥胖的妇女中观察到最大的风险。BMI指数为40的妇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