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模式识别受体与肝脏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免疫系统发挥防御作用的关键是对病原体的识别,这一识别主要由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完成.  相似文献   
42.
摘要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下不同脑电双频指数(BIS)对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应激反应、炎性因子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初诊的住院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共98例。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麻醉组(n=49,BIS值45~55)和深麻醉组(n=49,BIS值30~40)。对比两组苏醒质量、应激反应、炎性因子、术后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结果:浅麻醉组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短于深麻醉组(P<0.05)。插管后即刻(T1)~术毕(T5)时间点,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下降后升高(P<0.05)。深麻醉组T1~T5时间点HR、MAP高于浅麻醉组(P<0.05)。手术开始2 h(T4)、拔管后60 min(T6)时间点,两组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呈升高趋势,且浅麻醉组高于深麻醉组(P<0.05)。T4、T6时间点,两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持续升高,但浅麻醉组低于深麻醉组(P<0.05)。深麻醉组的术后3 d、术后7 d 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低于浅麻醉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BIS值范围30~40可维持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低,但是其对认知功能影响相对较大;BIS值在45~55之间时,患者苏醒快,炎性因子水平更低;临床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控BIS值。  相似文献   
43.
试验旨在考察不同淀粉种类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糖代谢酶、肝脏组织学和摄食后血糖含量的影响。选用木薯淀粉、小麦淀粉、豌豆淀粉和玉米淀粉为淀粉源, 设置相同的淀粉水平(15%), 配制4组等氮等脂饲料, 饲喂初始体重(7.7±0.1) g的虹鳟56d。结果表明, 木薯淀粉组增重率最高(1049.3%), 饲料系数最低(0.83)。各组脏体比、肝体比、全鱼和肝脏常规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 豌豆淀粉组肝糖原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各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无显著差异(P>0.05)。木薯淀粉组和小麦淀粉组肝脏己糖激酶活性显著高于豌豆淀粉组和玉米淀粉组(P<0.05), 玉米淀粉组肝脏磷酸果糖激酶活性显著低于木薯淀粉组和小麦淀粉组(P<0.05)。摄食后, 各组的血糖含量均在7h达到最高, 木薯淀粉组在摄食后1—7h内的血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各组的肝脏组织形态无显著差异。综上, 木薯淀粉较其他3种淀粉更适宜作为虹鳟饲料的淀粉源。  相似文献   
44.
脂肪酸代谢紊乱容易导致癌症的发生。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家族(long chain acyl-coenzyme A synthetase family,ACSLs)负责激活长链脂肪酸,在脂肪酸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癌细胞中,其调控作用经常被解除,细胞内脂肪酸的分布、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癌症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发生。ACSLs 在哺乳动物中包括5种亚型,分别为ACSL1、3、4、5和6。ACSL1在甘油三脂的合成和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ACSL3有助于脂滴的形成,脂滴对维持脂质稳态具有重要作用;ACSL4的表达与类固醇激素相关,在铁死亡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ACSL5可以催化外源性脂肪酸的代谢,但不能催化从头合成脂肪酸的代谢;ACSL6在脑内的脂肪酸代谢及生殖器官中精子发生和卵巢功能维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CSLs的调控因子包括转录因子、共激活因子、激素受体、蛋白激酶和小的非编码RNA等。它们通过介导脂肪酸代谢,广泛参与线粒体介导的能量代谢,内质网应激和肿瘤炎性微环境等。此外,ACSLs还作为独立预后因素,成为各种癌症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CSL家族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ACSL基因家族,ACSLs与恶性肿瘤及基于ACSLs脂代谢的肿瘤治疗方面进行阐述,为后续ACSL基因家族的研究及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候选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45.
神经前体细胞表达发育性下调蛋白4(neural precursor cell expressed,developmentally down-regulated protein 4,NEDD4-1,部分文章也称NEDD4)是近年来才备受关注的肿瘤相关基因,属于E3 HECT(homologous to E6 associated protein C terminus,E6蛋白c端同源基因)泛素连接酶NEDD4样家族成员。泛素连接酶,能够参与多种蛋白质的泛素化、溶酶体及蛋白酶体的降解、胞核-胞质转位等,间接影响不同恶性肿瘤的多种信号通路。随着大量NEDD4-1与肿瘤相关实验的不断深入,目前已发现其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癌细胞侵袭转移、拮抗耐药性等许多途径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在消化系统肿瘤中,NEDD4-1主要通过PTEN/PI3K/AKT、TGF-β、Hippo、LDLRAD4等多条通路促进肝细胞癌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在胰腺癌中发现,NEDD4-1在PI3K/AKT信号通路中发挥癌基因作用,但在与Myc-SIRT2所形成的信号环路中,却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在胃癌和结直肠癌中,NEDD4-1所参与的信号通路与其他消化系统肿瘤均不相同,NEDD4-1能独立于PTEN/PI3K/AKT通路而发挥促进胃癌恶化、转移(EGFR信号通路)和抑制结直肠癌肿瘤生长(WNT信号通路)的作用。NEDD4-1已经成为人们治愈肿瘤的热门研究方向。本文通过系统总结NEDD4-1在不同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功能、信号通路和潜在抑制剂等,进行探讨NEDD4-1与不同信号通路的关系,旨为临床在癌症治疗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6.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M2(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melastatin 2, TRPM2)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Ca2+通透性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通常表达于正常细胞胞膜和溶酶体膜上,并在氧化应激中发挥重要的离子调节作用。但近年发现,TRPM2也在多种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舌/喉鳞状细胞癌,肺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和T细胞白血病)中高表达,能通过调节细胞线粒体功能和自噬促进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能量而促进其生存能力,通过调节抗氧化物水平增强细胞对氧化刺激的耐受力而表现出化疗抵抗作用。同时,在肿瘤细胞膜上该通道大量激活又对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发挥协同作用。此外,TRPM2能通过激活多种不同的分子的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总之,根据肿瘤的不同,TRPM2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机制也不同,甚至具有复杂的双重作用。所以,对TRPM2的生化及分子机制的研究必将使我们对肿瘤的发生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本文将从TRPM2蛋白质的结构,生理功能及肿瘤机制等不同角度系统阐述TRPM2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47.
甲硫氨酸(methionine)作为人体必需氨基酸,生理功能多样,在肿瘤代谢重编程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多种肿瘤细胞对外源性甲硫氨酸存在依赖性,该效应被称为Hoffman效应。在人体内,甲硫氨酸经甲硫氨酸循环代谢,参与一碳单位代谢、叶酸循环,以及多胺、谷胱甘肽、半胱氨酸和核苷酸等多种物质的合成。肿瘤中常出现甲硫氨酸代谢的改变,并伴随甲硫氨酸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异常,其中以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methionine adenosyltransferase, MAT)相关基因表达改变及甲硫腺苷磷酸化酶(methylthioadenosine phosphorylase,MTAP)基因的缺失最为常见,二者可分别引起甲硫氨酸循环及甲硫氨酸补救合成途径的异常,进而导致甲基供体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 SAM)的生成减少和甲硫腺苷(methylthioadenosine, MTA)的堆积,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等活动密切相关。由甲硫氨酸的代谢改变和代谢酶的基因表达异常,分别衍生出2种不同的治疗策略,即甲硫氨酸限制疗法和靶向治疗。本文将从甲硫氨酸代谢出发,阐述肿瘤中甲硫氨酸依懒性、肿瘤细胞MAT和MTAP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并概述甲硫氨酸相关肿瘤治疗方案的新进展与新问题,为肿瘤治疗方案的进一步探索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8 Hz,130 dB次声暴露不同时间对大鼠脾、肝脏某些酶活性的影响.方法: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1周,2周,3周,4周组.每天次声暴露1次,每次2 h.实验后,观察大鼠脾、肝脏组织中MAO,GSH-px,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大鼠脾脏MAO活性1周,2周时显著增高(P<0.01),3周下降,4周时又显著增加(P<0.05).肝脏组织MAO活性变化不明显(P>0.05).脾脏组织中GSH-px活性在4周时明显增高(P<0.05),肝脏组织中GSH-px活性在1周时就有显著性增高(P<0.05).脾脏SOD活性在1周至4周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肝脏组织在实验期变化不明显(P>0.05).脾脏组织中MDA含量在3周至4周时有显著性增高(P<0.05).肝脏组织在1至2周时有非常显著的增高(P<0.01),在3周时下降,到4周时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8Hz,130 dB次声暴露,大鼠脾、肝脏组织活性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增高,抗氧化能力降低,造成对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49.
力竭性运动对大鼠肝脏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以SD大鼠三级递增负荷力竭性跑台运动疲劳模型,分别测定了运动后即刻肝脏线粒体;1.呼吸链复合休Ⅰ+Ⅲ和Ⅱ+Ⅲ电子传递与质子泵出比值。2.以苹果糖酸=谷氨酸和琥珀酸为底物的呼吸控制;态3呼吸速度,态4呼吸速率,呼吸控制率和磷/氧比。结果表明;两种呼吸底物启动的线粒体态4呼吸速率分别升高46.46和23.54%;呼吸链复合体Ⅰ+Ⅲ和Ⅱ+Ⅲ的总H^3/2e分别降低18.63和15.89%。  相似文献   
50.
本文采用新鲜乳牛肝脏作为原料。经酸处理、超滤、分离得到肝源性肝细胞再生刺激因子(HSS)。SDS-PAGE测得HSS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2,000~15,000Da。经动物试验和生物学活性鉴定,表明本法制备的HSS符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1995版)的有关要求,且工艺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