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7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77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8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雌激素水平下大鼠颏舌肌的肌电反应,探讨雌激素在预防及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0只6周龄SD大鼠建立不同雌激素水平模型,用电子称评估术前、术后和雌激素替代治疗后大鼠的体重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激素水平;电生理方法检测不同雌激素水平颏舌肌的肌电反应。结果:与假手术组(SHAM)相比,去势组(OVX)大鼠术后6周体重明显增加(P〈0.01),雌激素替代治疗组(OVX+E2)与SHAM组体重相当。血清雌激素检测结果显示OVX组雌激素水平最低,与SHAM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OVX+E2组雌激素水平高于OVX组(P〈0.01),但仍未恢复到SHAM组水平。电生理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OVX组颏舌肌肌电强度最低(P〈0.05),OVX+E2组颏舌肌的肌电强度显著高于OVX组(P〈0.05),但仍低于SHAM组。结论:血清雌激素水平可以直接影响大鼠颏舌肌肌电强度.这可能是雌激素保护OSAHS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应用电镜观察睡眠剥夺对大鼠咬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3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睡眠剥夺1d组、5d组、9d组、正常对照组和大平台对照组.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modified multiple plat-form method,MMPM)建立大鼠SD模型,观察咬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睡眠剥夺5d组大鼠咬肌线粒体出现水肿,基质密度降低,线粒体嵴减少,肌纤维微血管内出现充血性改变;睡眠剥夺9d组大鼠咬肌线粒体出现严重空泡性变,肌纤维微血管出现更为严重的充血性改变.结论:睡眠剥夺可导致咬肌肌纤维微血管充血性改变和线粒体损伤,这种变化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加压钢板(DVR-Anatomic)内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切口进行切开复位、DVRTM-Anatomic内固定,并随访其骨折愈合情况及远期功能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3个月(3~20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5d(56~84d),无伤口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断裂脱出、伸指受限等并发症.运用DASH调查表和PRWE评分了解上肢的症状及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且在末次随访时两种评分系统的平均值分别为9.58±14.87和13.73±18.42.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掌侧入路DVR-Anatomic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血清大分子量肌糖蛋白C剪接变构体(L-Tn-CSV)水平对卵巢癌的临床意义,为卵巢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43例首次发病卵巢癌患者、18例复发卵巢癌患者、4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及30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的L-Tn-CSV、HE4和CA125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一般卵巢癌标志物CA125和HE4与血清L-Tn-CSV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发现其无统计学差异;首次发病的卵巢癌患者与复发的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L-Tn-CSV水平分别为4924.1±3145.6pg/ml和4217.5± 2349.3pg/ml,显著高于健康女性(2259.3±723.2pg/ml)及良性卵巢肿瘤组(2435.6± 863.6 pg/ml)(P<0.01);卵巢良性肿瘤组血清L-Tn-CSV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2),卵巢癌Ⅱ期、Ⅲ期、Ⅳ期患者血清L-Tn-CSV水平较Ⅰ期显著增高(P<0.01);复发组的血清L-Tn-CSV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Ⅲ期、Ⅳ期血清L-Tn-CSV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L-Tn-CSV水平与卵巢癌临床分期(r=0.573,P<0.01)及复发(r=0.627,P<0.01)呈正相关;术后血清L-Tn-CSV水平呈阴性与切除手术后治愈可能性显著相关(P<0.01).结论:血清L-Tn-CSV水平对卵巢癌肿瘤诊断、分期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5.
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没有像很多人预想的那样很快地取得很多成果.人们主要关注的还是血液中的标志物,毕竟血液和所有的器官都联系的那么直接和紧密.有可能寻找标志物的地方不合适吗?有可能有更好的生物标志物金矿吗?稳定的内环境是高等生物的生存优势.血液更倾向稳定,而尿液是血液经过肾脏而生成,尿液完全没有稳定的必要性和机制.一个被引入到血液的变化,会被肝肾等器官利用各种机制把血中的这个变化缩小,所以尿液有可能比血液更能体现这个引入的变化.当然这也决定了影响尿液的因素会很多.除了所研究的疾病的标志物,还有很多可能的干扰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96.
魏圆慧  梁文召  韩路  王海珍 《生态学报》2021,41(13):5368-5376
叶片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其自我调控能力。以塔里木干旱荒漠区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自然生长状况下胡杨叶功能性状对地下水埋深(GWD)的响应及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关系,揭示胡杨对极端干旱荒漠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结果表明:胡杨7个叶功能性状种内变异程度不同(9.20%-40.02%),叶面积(LA)变异程度最大,叶干物质含量(LDMC)与叶片含水量(LWC)变异程度较低,GWD梯度上表现出较大的分化变异特征。叶性状在不同GWD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GWD呈极显著相关(P<0.01)。比叶面积(SLA)、LA、LWC与叶干重(LDM)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厚度(LT)、叶组织密度(LTD)、LDMC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LDMC与LT、LTD,LWC与LA、SLA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反映胡杨通过叶性状间的相互调节与权衡来适应干旱荒漠环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LA、LT对GWD变化最敏感,可间接借助这2个性状来预测干旱荒漠区地下水埋深变化。随GWD降低,胡杨SLA、LA、LDM、LWC减小,而LT、LTD、LDMC增大,其由高生长速率、资源利用能力的开拓型策略转变为以增强自身养分储存、防御能力的保守型策略,拓宽了生态幅和增强其在干旱逆境的适合度。可见,极端干旱荒漠区胡杨形成了小的LA、SLA、LDM,大的LT、LDMC、LTD等一系列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储存养分和增强耐旱能力的干旱性状组合,这可能是其适应干旱贫瘠环境的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基于信号肽和信号肽酶在分泌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探索短小芽孢杆菌来源中性β-1,4-内切木聚糖酶在Bacillus subtilis中的重组分泌表达与优化。[方法] 首先,从短小芽孢杆菌基因组DNA中扩增β-1,4-内切木聚糖酶全长基因,连接到pWB980载体P43启动子下游,转化B.subtilis WB800构建重组菌NZ-X。之后,构建信号肽筛选载体,对23个从B.subtilis 168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的信号肽进行筛选。最后,以B.subtilis WB800的xynA基因为整合位点,分别整合过表达SipS和SipT两个主要信号肽酶,考察其对融合不同信号肽异源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 重组菌NZ-X成功实现β-1,4-内切木聚糖酶的分泌表达,摇瓶发酵上清液酶活为5.33 U/mL,信号肽筛选结果发现YlaE、YfhK、EglS、YqxI、YpjP信号肽与β-1,4-内切木聚糖酶契合度较高,对应酶活依次为7.15、6.69、6.36、6.32、6.18 U/mL,其中SipS信号肽酶对融合YfhK信号肽的β-1,4-内切木聚糖酶的分泌促进作用最大,摇瓶发酵上清液酶活提高到10.64 U/mL,为NZ-X的1.99倍。[结论] 信号肽优化与信号肽酶过表达联用可有效提高B.subtilis中异源蛋白的分泌表达量。  相似文献   
998.
核内小体是定位于细胞核内的无膜结构,为多蛋白-RNA复合体,通过招募相关蛋白参与基因转录、RNA剪切、表观遗传调控、肿瘤发生与抑制及抗病毒防御等多种细胞活动。明确核内小体蛋白的形成过程、功能和调控机制对研究相关疾病与病毒-宿主作用机制均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以几种核内小体蛋白为例,对核内小体的形成方式、结构与功能进行综述,并重点阐述其在抗病毒感染中的重要作用,期望为宿主抗病毒免疫机制研究提供一个新的靶标。  相似文献   
999.
毛翠雀花花序内的性分配和繁殖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  安宇梦  史长莉  米兆荣  张婵 《广西植物》2021,41(8):1324-1332
两性花植物花序内不同位置的性分配和繁殖成功一般存在差异,通常认为资源竞争、结构效应和交配环境是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雄性和雌性繁殖资源在花序内不同位置间的最优分配问题,该文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典型高山植物毛翠雀花为材料,通过比较花序内不同位置的花部特征和种子性状,对其花序内的性分配模式和雌性繁殖成功进行研究,并通过观察传粉者运动特点以及人工去花和补授花粉实验,探讨花序内资源竞争和交配环境对繁殖资源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位置间的雄蕊数、雄蕊鲜重/雌蕊鲜重、花粉数及花粉胚珠比从花序基部到上部显著增加,而雌蕊鲜重和胚珠数逐渐减少,表现出上部花偏雄的性分配;上部花的结籽率显著低于基部花和中部花,不同位置间的发育种子数/果实和发育种子重/果实随着花位置的升高而显著降低,说明基部花具有更佳的雌性繁殖成效。(2)去花处理后,剩余果实的单个种子重/果实显著增加,但发育种子数/果实没有显著增加;而给上部花人工补授异花花粉后,位置间结籽率的差异消失,说明传粉限制而非资源竞争导致了花序内位置依赖的种子生产模式。(3)毛翠雀花雄性先熟的开花特征,以及传粉者苏氏熊蜂从花序基部到上部的定向访花行为,导致了花序内交配环境的变化。综上结果表明,毛翠雀花花序内的性分配和繁殖成功差异是对交配环境适应的结果,对其在高山环境中实现雌雄适合度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香梨内生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对梨火疫病的生防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健康香梨树的新鲜花器、当年生新生枝条、叶片和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植物组织内生细菌分离法获得内生细菌菌株,培养菌落,并采用平板对峙法初筛和发酵液复筛对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梢枯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和腐烂病菌(Valsa mali var.pyri)具有抑菌作用的细菌;将筛选获得的拮抗梨火疫病菌的菌株通过喷施香梨离体花序和盆栽杜梨苗测定其防病效果,以发掘内生细菌的生防资源,为探索梨树病害的生物防治途径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从香梨枝条、叶、花和果实组织中共分离出337个内生细菌菌株,其中有14株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进一步筛选出对梨火疫病菌、梢枯病菌和腐烂病菌具有抑菌作用的细菌分别有8株、9株和4株,其中ZN5、SN19和HN9菌株对梨梢枯病菌和腐烂病菌均有拮抗作用,HN89菌株对3种病原菌都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共筛选出对梨火疫病菌具有抑菌作用的7个菌株(SN37、HN89、HN98、HN143、HN126、TN68、TN16)和具有竞争作用的TN50菌株。(2)内生菌株TN50预处理(喷施)对预防香梨花腐的效果显著,其防效(52.36%)与农用链霉素(60.67%)相近;HN89的防效(39.66%)其次;内生菌株TN50、HN89和SN37预处理(喷施)能够显著降低盆栽杜梨苗嫩枝的枝枯率和病情指数(P<0.05),7~15 d的平均保护性防效分别为67.20%、54.32%和45.91%,治疗性防效分别为63.88%、52.10%和36.17%。(3)结合形态特征和16S DNA序列分析,TN50、HN89和SN37菌株分别鉴定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和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