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35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6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F1花药培养、EMS诱变和耐盐性反复筛选后已稳定9代的小麦耐盐突变体RH8706-49、H8706-34、H8706-44、H8706-48、H8706-57及其亲本濮农3665、百农3039为材料,用生化标记(醇溶蛋白)及分子标记(RAPD)分析了各材料间的差异,发现突变体与亲本相比,不仅发生了蛋白质水平的变异,而且也在DNA水平上证明了突变的发生,从而为耐盐突变体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排除了盐适应的可能性; 经用218 个引物对5个突变体之间的多态性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差异很小,其遗传背景相似,因而它们是一系列耐盐性不同的近似等位基因系。 Abstract: In this paper, 5 wheat salt tolerant mutants(H8706-34、H8706-44、H8706-48、RH8706-49、H8706-57)derived from anther culture、EMS induction and salt tolerance selection and their parents (Punong3665、Bainong3039)were used as materials, all the mutants have inherited stably for 9 generations. Differences were revealed between the mutants and their parents using chemical marker(gliadin)and molecular marker(RAP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parents, the mutants varied not only on the protein level,but also on the DNA level,which supplied hard evidence of the truth of the mutants and ruled out the possibility of salt adaptation. RAPD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among the 5 mutants by 218 primers,which proved they were a series of near isogenic lines of different salt tolerance because of their little difference and similar genetic background.  相似文献   
992.
在生物学观察到测定基础上,引入生化测定方法探讨了不同光照条件下卡洲满江红3001,小叶满江红4018,杂交萍90-4-6和回交萍MH3-1四个红萍品系丛内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光照影响各满江 红品系的生长速率与抗霉腐病能力,随着光照强度减弱,各品系的生长速率和抗霉腐病能力都下降。在低光下,供试的满江红品系生物量与体内PPO活性的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993.
苜蓿中华根瘤菌与耐盐有关的DNA片段的克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耐盐的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 \%042B为材料,制备其总DNA,经过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的部分酶解,利用电洗脱方法回收15~25kb大小的DNA片段。以碱法制备载体质粒pLAFRⅠ,用\%Eco\%RⅠ将其切成线状,然后用T\-4DNA连接酶将回收片段与线状载体连接,利用包装蛋白进行包装后,感染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S17\|1,构建了042B的基因文库。以固体亚硝基胍作为诱变剂处理出发菌株,在05mol/LNaCl的条件下,从2000个菌落中筛选得到12株042B的盐敏感突变株,以其中稳定的盐敏突变株GZ17为受体菌,利用两亲本杂交将含有042B的DNA片段的pLAFRⅠ重组质粒转移到GZ17中,在含有四环素和05mol/LNaCl的基本培养基上筛选出能够耐盐的阳性克隆,获得了与耐盐有关的7kb长的DNA片段。对该片段进行亚克隆,最终获得了4kb与耐盐有关的片段。  相似文献   
994.
运用化学诱变法从产甘油假丝酵母获得19株渗透压突变株。对其生理及发酵性能的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渗透压敏感突变株的甘油产率皆显著降低并巨大多数渗透压敏感突变株的糖利用速度减慢.耐渗透压性能提高突变株的糖利用率几乎与亲株相同而甘油发酵性能改变呈现多样性,突变株如WL-OsmD、WL-OsmF以及WL-OsmH甘油转化率极度降低而突变株WL-OsmB的甘油耗糖转化率接近亲株。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氮离子注入对耐辐射异常球菌(Deinococcusradiodurans)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及其对MnSOD的诱导。结果表明,当20keV氮离子的注入剂量低于8×1014ions/cm2时,D.Radiodurans中SOD活性变化不大,当剂量在8×1014~60×1014ions/cm2范围内时,SOD的活性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大逐渐提高,但大于60×1014ions/cm2时,则逐渐下降;加入对不同金属辅基的SOD同工酶活性抑制剂H2O2和氯仿乙醇的研究表明,中高剂量下氮离子注入诱导的是D.Radiodurans中MnSOD活性的提高,在正常生理条件及小于8×1014ions/cm2的剂量下,D.Radiodurans中SOD总活性主要由FeSOD构成  相似文献   
996.
小麦耐盐细胞系耐盐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一步筛选获得了耐盐(1.0%,NaCl)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细胞系(Sr1),当SR1在含1.0%,NaCl的培养基上继代半年后,钭其中的一部分移入无盐培养基代10次,得到细胞系SR2。无论是在正常还是办迫条件下,SR1的鲜重增量/克鲜重、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原始型(SN),而含水量均高于原始型(SN),而含水量、K^+及可溶性糖含量却低于SN。Na^+和Cl^  相似文献   
997.
耐盐辣椒分子育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利用自花授粉后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海岸耐盐植物红树总DNA导入辣椒,其后代的耐盐性明显增强,在海滩上试种。用海水直接浇灌,约55%的转化株能开花,结果,而对照株全部死亡。进行蛋白质SDS-PSGE电泳和RAPD分析,分别发现一条17.5KD蛋白质和一条1.1Kb DNA的特异性谱带,表明通过化粉管道导入外源DNA是可行的,其后代植株耐盐能力提高与基因组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998.
耐辐射异常球菌抗辐射机理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道军  余增亮 《生命科学》1999,11(5):221-221
报道了自1956年Anderson发现耐辐射异常球菌(Deinococcusradiodurans)以来,国外在其生理生化和遗传学特性、特殊的细胞膜结构、各种诱变因素所致的DNA损伤与其高效的修复机制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应用于该菌的研究新进展。对该菌的研究在辐射生物学与医学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我国的辐射生物学、微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人员应尽快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9.
乙型肝炎为我国的一种常见多发病,除了现症病人外,尚有约10%的人群为乙型肝炎毒病毒)HBV(携带者,因此无论从预防、流行病学调查、药物筛选、疗效及预后判断和发病机制的研究等方面均需要检选各抗原、抗体系统。  相似文献   
1000.
耐辐射奇球菌被誉为“地球上最顽强的细菌”,能够在超高剂量的电离辐射、长时间干旱以及外太空等极端环境中存活,其电离辐射耐受性为人类细胞的数千倍.研究表明,这种惊人的能力来源于耐辐射奇球菌所具有的超强DNA损伤修复能力以及多种高效抗氧化系统的协同作用,使其能够将同一个基因组中同时产生的高达100个以上的DNA双链断裂在数十小时内进行高效而精准的修复.因此,耐辐射奇球菌成为目前研究DNA损伤修复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耐辐射奇球菌的起源、细胞结构特征、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制以及抗氧化系统,展现了其对于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并对其在放疗和基础生物学研究、抗逆调控元件的开发以及放射性核素富集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