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山茶Camellia japonica 所在的阔叶林和灌丛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对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 个植物群落共调查到维管束植物147 种,隶属于65 科118 属;地理成分多样,热带成分大于温带、亚热带成分,表现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性质,同时反映出群落所在生境热量条件相对优越。山茶所在的阔叶林群落中,乔木层的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 指数与演替趋势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处于岛屿较高海拔的灌丛和疏林,其灌木层和藤本层的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 指数大于阔叶林;受相应群落乔木层的优势种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 或台湾蚊母树Distylium gracile 以及更新层的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 优势突出影响,乔木层与更新层的Pielou 指数波动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62.
利用荧光标记SSR鉴别21个茶花新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转录组数据和前人研究中获得的12个高多态性的SSR位点, 采用荧光毛细管电泳分析了21个茶花杂交新品种的基因型。结果显示, 12对SSR引物都能获得稳定清晰的扩增产物, 且上述12个SSR位点的基因型能够完全区分上述21个茶花新品种。其中, 来自同一杂交组合后代的多个品种, 基因型间有差异的位点数为2-10个, 来自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的品种间, 其基因型有差异的位点数为5-12个。研究结果表明, 上述21个茶花新品种均获得了独特的基因型标记, 能准确地进行品种身份鉴定, 这对以扦插或嫁接扩大生产的茶花品种的鉴定和品种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山茶属植物的进化与分布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山茶属Camellia植物在其进化过程中,以雄芯不定数、在某些类群中存在心皮离生至合生的中间过渡,认为是山茶科中较原始的一属,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中国长江以南广袤的亚热带地区是该属的现代分布中心,中南半岛和我国云南、广西南部的热带地区种类虽少,却集中了本属原始或较原始的类群和种类。本属演化上的近缘属或姐妹群-核果茶属Pyrenaria(包括石笔木属Tutcheria)分布区大致与本属相似,其原  相似文献   
64.
青岛耐冬山茶的多样性(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等位酶电泳技术,检测了青岛近海岛屿———长门岩岛、大管岛和浙江普陀山的天然山茶居群的遗传状况,并与青岛植物园和杭州植物园的栽培山茶居群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岛近海岛屿山茶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数为23,多态位点比率为833%,平均观察杂合度与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245及0320,这个结果可以为青岛耐冬山茶的保护提供依据。为了探讨形态分化与等位酶变异之间的关系,对山茶居群内一些形态特殊类型的酶谱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5.
山茶属17个种的核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研究了山茶属的9个组17个种的细胞核形态结构,它们的间期核和分裂前期染色体的构形均为球形前染色体形和中间形。体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构形,即核型分别为:红山茶组:1.贵州红山茶2n=90=62m(2sat)+22sm+6st。2.南山茶2n=30=23m(4sat)+5sm+2st,3.木果红山茶2n=60=32m(1sat)+24sm(2sat)+4st;茶组;4.大理茶2n=30=23m+7sm  相似文献   
66.
耐冬山茶作为第三纪孑遗植物,是山茶自然分布最北缘的种群,具有丰富的形态特征与独特的遗传特性.以野生耐冬山茶幼苗为对象,设置2个光照梯度(全光照的65%、15%)、3个干旱梯度(田间持水量的75%、50%、25%),研究耐冬山茶在不同光照、水分条件下生理生态学响应机制,验证现存的4个理论假设是否能够解释耐冬山茶幼苗对遮荫与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15%全光照限制了耐冬山茶幼苗的生长.与65%全光照相比,15%全光照使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最大降幅分别为63.3%、82.9%和17.5%,显著提高了叶片的比叶面积、叶片含水量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最大分别提高了60.3%、8.3%和6.4%.干旱抑制耐冬山茶的生长,使株高、基径下降.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最小值分别为0.83μmol·m-2·s-1、0.30μmol·m-2·s-1和11.56 mmol·m-2·s-1.随干旱胁迫的加重,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显著上升.15%全光照缓解了干旱对耐冬山茶幼苗的消极影响,遮荫与干旱对耐冬山茶幼苗的交互作用符合"促进理论".耐冬山茶幼苗能够通过多种调节机制适应环境变化,且能适应较大的光照和水分范围.此外,通过改善耐冬山茶生长的光照和水分条件,为其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可以扩大其园林应用.  相似文献   
67.
王献溥  张春静   《广西植物》1992,12(3):272-278
耐冬山茶(Camellia japonica)是山茶花耐寒的原始种,著名的观赏植物,天然分布于我国的东部和日本、朝鲜一带,黄海岛屿是其在我国分布的北缘。由于人为严重的破坏,天然分布的范围日益狭窄,已陷入了濒临灭绝的境地。本文对其现况、濒危的原因和挽救措施作了详细的调查,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68.
青岛耐冬山茶的多样性 (Ⅱ)——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位酶电泳技术,检测了青岛近海岛屿--长门岩岛、大管岛和浙江普陀山的天然山茶居群的遗传状况,并与青岛植物园和杭州植物园的栽培山茶居群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岛近海岛屿山茶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数为2.3,多态位点比率为83.3%,平均观察杂合度与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245及0.320,这个结果可以为青岛耐冬山茶的保护提供依据。为了探讨形态分化与等位酶变异之间的关系,对山茶居群内一些形态特殊类型的酶谱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9.
山茶属的系统大纲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本文提出了山茶属两个亚属、14组和119种的系统大纲。这个大纲支持建立亚属的分类等级,归并了张宏达(HTChang,1981-1996)系统中的两个亚属和9个组,取消了“亚组”和“系”的分类等级,界定了亚属和组的概念和范围,将已合格发表的300余种的名称订正归并为119种  相似文献   
70.
青岛沿海地区是山茶在中国分布的最北界,长门岩岛是该地区山茶的主要分布地。岛上的山茶集中分布在海拔20-80m的范围内,植株的胸径为2-45cm,高度0.4-4.5m。由生命表可以看出,属于小个体级与大个体级的数目较少,大多数个体处于中级水平,从大小金字塔看,它属于Bodenheimer所述的下降型种群。存活曲线图表明,小个体级的死亡率较高,应用泊松分布,负二项分布和奈曼分布3种理论分布模型,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