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目的:探讨老年人胆石症的临床表现,以及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分析老年胆石症的临床特征,总结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2-2012年357例65岁以上的老年胆石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经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34例(A组),经腹胆囊切除术172例(B组),根据是否行胆总管探查分为术中未行胆总管探查58例(B1组),术中行胆总管探查114例(B2组),经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51例(C组).针对其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手术时机以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胆石症患者症状往往不典型,多以腹痛为主,但疼痛不剧烈,诊断需要影像学检查的辅助.C组手术时间较长,与A组、B1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住院时间相较A、B1、B2组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B2组(P<0.05),C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A、B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A、B1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胆石症诊断需要影像学检查支持,应积极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对于不同的人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外科手术治疗可使高龄胆石症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腹股沟疝是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手术治疗是腹股沟疝的惟一可靠方法。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尤其是完全腹膜外腹腔镜(Totally Extra-preperioneal Prosthetic,TEP)疝修补术,已经成为腹股沟疝治疗的"金标准"。然而,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群,心血管基础疾病较多,全麻风险大,TEP术式疗效是否优于无张力疝修补术还未有报道,本研究拟探讨针对老年人腹股沟疝修补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排除两种修补术明确的禁忌症患者,对研究入组的92例≥65岁腹股沟疝老年患者,根据手术方式(TEP术或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分组,术后分别统计:(1)围手术期评价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疼痛等级、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2)远期随访指标(术后2年内的慢性疼痛和复发情况)。综合评估腹腔镜下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应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气治疗的综合疗效。结果:TEP术相比于无张力疝术只显示出在平均减少20 m L出血量及缓解术后24小时1个AVS疼痛数量级的优势(P0.01);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术后96小时疼痛指数、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天数、慢性疼痛指数及远期疗效等主要评价指标中均与无张力修补术相当(P0.05);但却大大增加了手术费用(P0.01)。结论:针对≥65岁腹股沟疝老年患者,尤其是基础疾病多,对医疗费用敏感的人群,开展无张力修补术仍不失为目前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早期脱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10例,随访3个月,并对置换术后可能导致早期脱位的7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龄、手术方式、人工股骨头直径大小这4个因素在有脱位组和无脱位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致早期脱位的3个危险因素分别是年龄(X2=16.572,P=0.000)、手术方式(X2=5.283,P=0.021)、人工股骨头直径大小(X2=5.498,P=0.019)。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发生可能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术前及术中应充分考虑各危险因素,从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究阿仑膦酸钠片联合骨碎补煎剂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MMP-9及TNF-α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骨碎补煎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密度、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转化指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9,TNF-α、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及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均降低,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MP-9,TNF-α、TPⅠNP及β-CTX水平较低,而PTH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L2~4、股骨颈、Wards三角区以及股骨大转子骨密度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L2~4、股骨颈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片联合骨碎补煎剂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下调MMP-9及TNF-α水平,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35.
缬沙坦沙库比曲片与依那普利叶酸片均属于复方创新药,即其中单药在组成复方后的疗效或适应证发生新的变化。针对临床需求、 疗效以及循证依据,详细剖析这两种复方创新药的组方特点,重点探讨复方创新药与一般复方药的区别,为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和基于患者 人群特点的重大新药创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梗后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I)、肌红蛋白(Myoglobin,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梗后心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加rh-BNP,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cTn-I、Myo、CK-MB水平的变化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Tn-I、Myo、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23±0.10) vs.(0.16±0.08)、(27.54±3.86) vs.(21.62±2.54)、(70.82±9.25) vs.(61.28±8.33)](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情况总发生率为7.89%,明显低于对照组(26.47%,P0.05)。结论:与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相比,静脉注射rh-BNP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梗后心衰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有效减低血清cTn-I、Myo、CK-MB水平。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27(IL-2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冠心病类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同时根据患者Gensini积分将其分为轻度47例、中度51例和重度44例。比较不同冠心病类型、不同严重程度的Lp-PLA2、hs-CRP、IL-27、MMP-9水平及Gensini积分,并分析冠心病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AMI组患者Lp-PLA2、hs-CRP、IL-27、MMP-9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UAP组和SAP组,且UAP组高于SAP组(P0.05)。重度患者Lp-PLA2、hs-CRP、IL-27、MMP-9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中度和轻度患者,且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Lp-PLA2、hs-CRP、IL-27、MMP-9水平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Lp-PLA2、hs-CRP、IL-27及MMP-9水平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临床根据Lp-PLA2、hs-CRP、IL-27及MMP-9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胰激肽原酶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接诊的94例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胰激肽原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普罗布考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动传导速度(MNCV)、感觉传导速度(SNCV)、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NSE水平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62%(44/47),明显高于对照组[70.21%(33/47)](P0.05);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SNCV较治疗前均显著延长(P0.05),且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SN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CSS评分各内容和总分、血清MDA、NSE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TCSS评分中症状评分、反射评分、感觉评分和总分及、血清MDA、NS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SOD、CAT、GSH-Px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64%(5/47)、4.26%(2/4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胰激肽原酶治疗,可更有效改善神经病变程度,其机制可能和缓解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清NSE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检测老年住院患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耐药基因,并研究不同耐药基因型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自老年住院患者的不同标本来源的170例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检测的耐药基因包括D类碳青霉烯酶:bla_(OXA-51),bla_(OXA-23),bla_(OXA-24),bla_(OXA-58),B类金属碳青霉烯酶:bla_(VIM),bla_(IMP),bla_(SIM),bla_(GIM),bla_(DIM),bla_(NDM-1),以及A类超广谱β-内酰胺酶:blaKPC,共计11种。根据检测结果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并研究不同基因型与CRAB和CSAB这两种耐药表型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17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固有基因bla_(OXA-51)均为阳性,此外,主要检出基因为bla_(OXA-23),共124株。另外检测出blaKPC12株,bla OXA-58 6株,bla_(NDM-1)3株,bla_(SIM)2株,bla_(OXA-24)、bla_(VIM)和bla_(DIM)各1株,IMP和GIM未检出。根据检出耐药基因的不同组合,分为bla OXA-51+bla_(OXA-23)阳性为基础的A型(124株)及bla_(OXA-23)阴性为基础的B型(bla_(OXA-51),39株)、C型(bla_(OXA-51)+bla_(OXA-58),6株)、D型(bla_(OXA-51)+bla_(OXA-24),1株)共计四类基因型。从耐药表型来看,128株碳青霉烯耐药菌中有122株bla_(OXA-23)为阳性,在CRAB中占95.3%(122/128),42株碳青霉烯敏感株中,有40株bla_(OXA-23)为阴性,在CSAB中占95.2%(40/42)。结论:老年病房流行的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型以bla_(OXA-23)阳性为主。其与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药表型、bla_(OXA-23)阴性与CSAB耐药表型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脑氧代谢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TEAS,比较两组脑氧代谢、术后认知功能以及镇痛效果,记录两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降压开始后20 min(T1)、降压开始后40 min(T2)、停止降压后20 min(T3)时间点时,两组静脉血氧含量(Cjv O2)较降压前即刻(T0)时间点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较T0时间点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2h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均较术前24h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8h、术后24h、术后48h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均升高(P0.05),但研究组术后8h、术后24h、术后48h等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TEAS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脑氧代谢情况,提高术后认知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