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3篇
  免费   437篇
  国内免费   2646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张晓栋 《古生物学报》1989,28(3):376-390
一、前言我国华南地区泥盆纪碳酸盐岩地层相当发育,其中云南东部盘溪地区泥盆纪华宁组含有大量的层孔虫、珊瑚等化石。层孔虫是早古生代一类重要的造礁生物,在地层中大量保存于原生位置,是古群落研究的良好素材。盘溪地区层孔虫化石的系统描述工作已有相当基础,王树碑、范建才(1974)描述了大量滇东泥盆系  相似文献   
22.
大针茅群落光合速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3.
郑生武  左青云 《兽类学报》1989,9(2):130-136
1987年8—10月,作者在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盐池湾白唇鹿自然保护区研究了有蹄类动物栖息地类型、群落结构和数量等级。  相似文献   
24.
植物群落演替与土壤发展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本文运用植物群落中植物优势种的重要值与相对应子群落的土壤特征值直接相关联的分析方法,对湖北宜昌大老岭的桦(Betula)、栎(Quercus)、栗(Castanea)七个群落类型的三个演替途径的土壤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土壤中的Ca、pH值减少;离子代换量增加;Na、Mg、NH_4+-N、速效P、速效K、有机质的含量是随着物种的变化而呈不同的趋势。因此,植物群落的演替是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25.
福建武夷山甜槠群落能量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在生物量、生产力研究基础上,对武夷山甜槠(Castanopsis eyrei(Cham p.ex Benth.) Tutch.)群落各组分的热值、群落能量现存量、能量年净固定量以及太阳能转化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甜槠群落各组分样品的干重热值具有一定的差异,树皮热值最高,细根热值最低。(2)甜槠群落的能量现存量达780584.1 kJ·m - 2,其中地上部分为678913.8 kJ·m - 2,占总量的86.98% ;地下部分为101670.3 kJ·m - 2,占13.02% 。(3)甜槠群落的能量年净固定量(1992年)为26856.2 kJ·m - 2·a- 1,林地太阳光合有效辐射能的转化效率为1.296% 。  相似文献   
26.
不同森林群落结构与光能利用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宝忱  刘自强 《植物研究》1995,15(2):256-262
本文在人工落叶松纯林及人工落叶松与水典柳混交林的林冠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落叶松松和水曲柳的树冠锥体模型。通过对上述两种森林群落结构的太阳辐射的观测,利用电磁波的吸收,反射和透射理论分别对以上两种森林群落的光能利用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双层次混交林的光能利用率高于单层纯林的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27.
泉州的灌丛大多为南亚热带雨林或南亚热带山地照叶林遭受破坏后的次生植被类型,灌草丛多是森林或灌丛反复破坏后形成,它们的分布都极为方法。在一些较高海拔山地至近山顶,草本植物生长茂密,灌木种类稀少。多为山地草从。  相似文献   
28.
不同生境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同生境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系统调查结果,应用组平均聚类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讨论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相异)性问题。结果表明:生境条件及管理措施的差异对群落的结构影响较为明显,不同生境区的稻田节肢动物群落,都能在一定距离取值时聚合成一类,而水稻品种对此影响较小。主成分分析结果由二维图表达已基本满足要求。结果说明大八镇生境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与岗列镇生境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差异较大,分别列于两个极端。海陵镇生境区稻田介于两者之间,而与岗列镇生境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重叠。与聚类分析结果有所差异。这可能与主成分分析法损失部分信息有关。  相似文献   
29.
管东生 《生态科学》1995,(2):147-147
香港芒萁群落的第一性生产力管东生(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系,广州510275)芒萁(Dicranopteris)群落广泛分布于香港和华南地区,它是华南山地丘陵区主要的薪碳原料之一。然而,对它的第一性生产力的详细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利用收获法,研究香港芒萁群落...  相似文献   
30.
三棱栎群落的区系成分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根据三棱区栎群落的野外调查结果,分析了该落的区系成分。热带及亚热带区系成分占很大的比重(占总种数90.25%),其中印度-马来西亚成分占有绝对优势(占41.46%),滇、顷、老、泰、越周边地区的区系成分次之(共占29.27%),与热带非洲有微弱联系,但与热带大洋洲与美洲并无联系。这就在该群落区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有力地支持Kevin C.Nixon和William L.Crepet的论点:三棱栎的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