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27篇 |
免费 | 1299篇 |
国内免费 | 4756篇 |
专业分类
136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3篇 |
2023年 | 452篇 |
2022年 | 560篇 |
2021年 | 567篇 |
2020年 | 532篇 |
2019年 | 467篇 |
2018年 | 379篇 |
2017年 | 388篇 |
2016年 | 421篇 |
2015年 | 475篇 |
2014年 | 612篇 |
2013年 | 515篇 |
2012年 | 535篇 |
2011年 | 561篇 |
2010年 | 521篇 |
2009年 | 541篇 |
2008年 | 661篇 |
2007年 | 572篇 |
2006年 | 439篇 |
2005年 | 484篇 |
2004年 | 421篇 |
2003年 | 403篇 |
2002年 | 373篇 |
2001年 | 376篇 |
2000年 | 337篇 |
1999年 | 267篇 |
1998年 | 225篇 |
1997年 | 189篇 |
1996年 | 165篇 |
1995年 | 137篇 |
1994年 | 156篇 |
1993年 | 118篇 |
1992年 | 136篇 |
1991年 | 117篇 |
1990年 | 116篇 |
1989年 | 92篇 |
1988年 | 44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53年 | 3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71.
目的:探讨NDRG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新鲜的上皮性卵巢癌和正常卵巢组织各15例,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和比较其NDRG2 m RNA的表达。收集上皮性卵巢癌病理切片96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其NDRG2蛋白的表达,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分析NDRG2蛋白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NDRG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NDRG2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随着上皮性卵巢癌病理分期的升高而降低,而且其表达降低和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02),但其表达和不同上皮性卵巢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以及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去除手术病理分期的影响,NDRG2表达下调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满意程度以及术后规范化疗是三个影响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NDRG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下降,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2.
太白红杉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Levins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研究了太白红杉群落12个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乔木层中太白红杉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对高海拔地区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巴山冷杉对的低海拔地区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灌木层中香柏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华西忍冬、华西银腊梅、太白忍冬次之,头花杜鹃的生态位宽度最小。乔木层中太白红杉与巴山冷杉的生态位重叠较大,但二者只在低海拔分布范围有重叠;灌木层头花杜鹃的分布范围较大,与其它3个种的生态位重叠也最大,另外3个种的生态位重叠较小;草本层中毛状苔草、羊茅和嵩草的生态位重叠较大,而大叶碎米荠和太白银莲花的生态位重叠较小。 相似文献
73.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条件及挂膜方式下生物膜法对氨氮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及其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方法】设置空白(Blank)、自然成膜(Raw)、预附脱氮菌强化挂膜(PCC)3组生物膜反应器,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分析方法对生物膜反应器转化氨氮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演替过程进行动态解析。【结果】在C/N=1:1时,除PCC在起始阶段短暂具有较高的氨氮脱除效率外,Blank、Raw和PCC最终均表现出较低的氨氮转化效率(10%-20%)。改变C/N=2:1后,Raw和PCC对人工合成污水中NH4+-N的转化率均提高至95%以上,而且Raw与PCC的群落结构在C/N=2:1时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优势菌群主要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和硝化螺菌纲(Nitrospira)。【结论】C/N是影响生物膜反应器氨氮去除效果及驱动生物膜反应器中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4.
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生境小叶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样地调查,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处于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4种生境条件下,经过30年发育的小叶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动态和土壤水分养分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小叶杨人工林总体上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的趋势,且林内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2)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小叶杨人工林年龄结构分析表明,尽管阴坡小叶杨长势相对较好,但更新幼苗数量相当有限,很难实现种群的自我更新,不适合作为人工林培育;(3)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因坡向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尽管阴坡和半阴坡的水分、养分条件相对较好,但也出现了枯梢、病虫害等衰老特征,因此阴坡、半阴坡的生境对小叶杨来说也不合适.未来应该对现有林地在保护的前提下,间伐衰老个体,补植和引入乡土物种,进行天然化培育. 相似文献
75.
两种苹果蠹蛾性引诱剂诱捕器诱捕效率比较及地面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甘肃省高台县通过对三角胶粘式和水盆式这2种类型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诱捕器的田间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在诱捕效率上存在的明显差异。在苹果蠹蛾密度较低的条件下,三角胶粘式诱捕器平均日诱捕量为2.50只,比水盆式诱捕器高出近2.84倍,最早监测到成虫的时间也比水盆式诱捕器提前3~4d,因此,三角胶粘式诱捕器具有更高的监测效率。结果还显示地面植被的遮盖极大地降低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严重时会使诱捕器对密度较低的苹果蠹蛾种群的监测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76.
晋东北地区寒武系微生物岩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位于华北地区中北部的晋东北地区,是我国华北型寒武系沉积的典型地区之一,微生物岩在地层中十分发育。根据微生物岩的宏观构造、内部结构、底栖微生物群落及其与沉积物之间的作用方式和特点,可将该区微生物岩分为五种类型:1.叠层石,2.核形石,3.树枝石,4.凝块石,5.隐生石。通过对各类微生物岩与沉积环境及底栖微生物群落关系的分析,认为:微生物岩的宏观特征受底栖微生物群落的种属及其与沉积物的作用方式所联合控制。根据本区的研究资料,微生物岩主要发育在潮间带下部和潮下带的古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77.
大青沟残遗森林植物群落特点及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大青沟残遗森林植物群落分布于科尔沁沙地,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森林群落类型。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群落学特点,并分析了对群落整体功能有重要影响的31个乔、灌木种类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大青沟落叶阔叶林主要由具复叶、小叶和中叶的落叶大高位芽植物和中高位芽植物所组成。植物种类丰富,计有维管植物106科,359属,709种,约占整个内蒙古植物种数的三分之一。主要木本植物之间发生联结的情况较多,既有正联结,也有负联结。 相似文献
78.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