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0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酸渣树中一个新的黄烷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酸渣树(Cnrapa guianensis Aubl.)枝条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它们分别足:(-)-epicatechin-3-0-(3”,5”-di-0-methyl)gallate(1)、(-)-catechin(2)、sciadopitysin(3)、cleomiscosin B(4)、photogedunin(5)、chisocheton compound F(6)和odoratone (7)。其中,化合物1为新黄烷类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补充了化合物5的^13C-NMR谱数据。活性测定显示,化合物7对大菜粉蝶(Pieris brassicae)三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化合物2有一定的活性,而正丁醇部分只有很弱的活性。  相似文献   
992.
影响广东黑石顶树附生苔藓分布的环境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东省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内5个2500 m2样地内树附生苔藓的调查及有关环境因子的测定,研究了树附生苔藓的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树附生苔藓在不同高度的分布存在一定梯度,20 cm高处树附生苔藓的种类数与盖度均大于60 cm及更高处,且其群落优势种的数量组成与后者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树种附生苔藓盖度和种数差异较大.基于附生苔藓植物的盖度进行DCA排序及聚类分析将树种分成四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因具有两种特有的网藓(巴西网藓Syrrhopodon prolifer和鞘刺网藓S.armatus)单独一组,福建青冈(Quercus chungii)亦与其余各种的差异均较大,形成一组,其余阔叶树种根据其所处的森林类型分成两组,针阔叶混交林内的阔叶树种和次生阔叶林内的阔叶树种各形成一组.对环境因子及树皮含水量和pH的分析显示,垂直梯度上空气湿度的差异可能是造成附生苔藓在不同高度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不同树种附生苔藓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受树皮pH的影响,而与树皮含水量无关.同一树种上树附生苔藓的分布又在一定程度上受森林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通过构建16S rRNA基因片段的克隆文库对腾冲热海两温泉中泉古菌的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一共得到18个泉古茵克隆序列,可分为12个OTUs,两温泉的克隆序列与已知GenBank上关系最近序列的平均相似性较低,无名泉为92.56%,热爆区为93%.从基于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来看,74℃的无名泉样点中既有属于超高温环境类群的泉古菌,同时又有属于和常温环境较接近的泉古菌;45℃的热爆区样点的泉古茵,相对来说则更接近于常温类群.本次研究表明,腾冲热泉与世界其它同类热泉之间的泉古茵类群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两实验样点代表了超高温和高温环境泉古菌逐渐向常温过度的两个重要环境.  相似文献   
994.
污水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菌的分子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厌氧氨氧化菌的引物从污水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砂层样品总DNA中扩增16S rDNA序列,并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从而确定了其发育地位.结果表明:在CRI系统6号样品(50 cm深)中存在厌氧氨氧化菌,测定该菌的16S rDNA部分序列(长度为831bp)与anoxic biofilm clone Plal-48、uncultured anoxic sludge bacterium KU2和anaerobic ammonium-oxidizing planctomycete KOLL2a等厌氧氨氧化菌的相似性均在97%以上,表明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比较相似.厌氧氨氧化菌的发现为此工艺的改进和反硝化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5.
探讨了热带次生演替早期阶段短命先锋种山黄麻(Trema tomentosa)和长命先锋种中平树(Macaranga denticulata)在两种光照(4%和20%的全光照)和营养梯度(低肥和高肥)下,叶片和细根营养物质含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生物量分配模式以及形态结构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两种先锋种叶片和细根氮、磷含量随着光照和营养的增强显著上升,并且山黄麻叶片和细根氮、磷含量要显著高于中平树.(2)山黄麻各器官淀粉和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TNC)浓度在高光下低于中平树,但在低光下高于中平树.(3)山黄麻和中平树的叶片都是可溶性糖的主要存储器官,而淀粉和TNC则主要储存在根中,并且淀粉都是二者TNC库最主要的组成形态和成分.(4)山黄麻拥有更高的根生物量比、细根生物量比、根冠比、比叶面积、叶面积比、比细根长、比细根表面积及更小的细根直径等更强大的资源捕获能力的结构和生物量分配特征.总之,与长命先锋种中平树相比,短命先锋种山黄麻有着更适合快速生长的结构和生物量分配特征、更高的组织营养物质含量、更低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因而具有更高的生长速率,能够在次生演替的早期阶段占领统治地位,为以后的次生演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96.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提取粉防己生物碱的方法.粉防己根粉用0.6%稀硫酸渗滤,提取液通过D72树脂柱,然后用氨水乙醇溶液洗脱,丙酮、甲苯结晶纯化得到粉防己碱纯品.该方法在提取过程中避免了使用毒性大的溶剂,提高了防己生物碱的提取率,简化了操作,是一种环保型提取工艺,适用于其他中药叔胺和季胺型生物碱的提取.  相似文献   
997.
麻疯树curcin启动子的分离及其在转基因烟草中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核糖体失活蛋白是一类可以使核糖体28S rRNA的保守α茎环结构域脱嘌呤的蛋白质。麻疯树毒蛋白(curcin)前体基因编码麻疯树胚乳I型核糖体失活蛋白。从麻疯树基因组中克隆得到其5'侧翼区0.6 kb长的片段,将该片段插入pBI121载体置换其中的CaMV 35S启动子并在相应的转基因烟草中检测报告基因GUS的表达情况。经过GUS活性检测分析发现,该0.6 kb长的片段能够启动报告基因在种子中的表达,并且其在种子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活性存在差异。同时,GUS组织化学染色定位分析表明,在双子叶植物中该启动子片段是胚乳特异性表达的,它从心形胚时期开始持续地在烟草的胚乳中发挥启动活性。  相似文献   
998.
四川老君山地区红腹角雉的夜栖行为和夜栖地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4–8月和2006年3–8月, 采用无线电遥测、野外追踪及观察等方法对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夜栖行为和夜栖地选择进行了研究, 共记录树栖19例和地栖2例, 未见2只以上同栖1树。栖枝平均直径4.6 cm, 平均高度6.8 m。夜栖个体天黑前0.5–1 h上树, 黎明后0.5 h左右下树。夜栖时间受季节和天气影响: 晴好天气下, 夏季的平均夜栖时间(615.7 ± 15.7 min)较春季和秋季(658.3 ± 5.9 min)短; 夏季中, 晴好天气夜栖平均时间比不良天气(阴霾、大雾、雨天)(661.5 ± 6.8 min)短。夜栖树隶属于2科(壳斗科、木兰科)6种。研究区内红腹角雉最主要的夜栖地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灌混交林。在夜栖树周围选取样方并测量了反映夜栖地特征的22个变量, 同时分析19个对照样方以进行比较。方差分析和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 红腹角雉偏好竹灌丛、乔木层盖度较高的陡峭上坡位山地夜栖。主成分分析显示, 植被因子和栖枝方向因子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999.
 研究处于片断化生境中濒危植物的繁育系统、传粉过程及生殖成功状况, 可为评估物种的受胁迫程度及制订相应的保护和管理策略提 供重要依据。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授粉实验等方法,对片断化生境中濒危植物黄梅秤锤树(Sinojackia huangmeiensis)的开花生物学和繁育系统 进行了初步研究, 并探讨了影响其生殖成功的因素。黄梅秤锤树的总状花序上通常有两性花2~6朵, 单花花期约5~7 d, 单花花药不同步开裂 使整朵花花粉活力持续时间延长。虽然花开放过程中柱头始终高于花药, 在单花水平上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同花自交的发生, 但由于花粉活力 和柱头可授期之间有一定的重叠期, 在自然情况下, 由于外界媒介动物和风媒的作用,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同株同花和同株异花传粉。实验结果 表明, 该种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 繁育类型以异交为主, 部分自交亲和且需要传粉者。主要的传粉昆虫为黑带食蚜蝇(Epistrophe balteata) 、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和中华回条蜂(Habropoda sinensis)。黄梅秤锤树自然状态下的结实率较低(10.33%), 平均每果种子数较少(0.387 个), 这主要与传粉昆虫少、花粉传递效率低, 以及柱头上自花及同株异花花粉的落置和自交亲和性低有关。但是单株较大的开花量保证了一定 的果实和种子产量, 使居群能自然更新。部分自交亲和性可能为该物种适应生境片断化提供了一定的生殖保障及进化潜力。对该残存居群的保 护, 应着眼于加强对传粉昆虫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00.
树苜蓿是一种具有饲用、观赏和水保等多功能的常绿豆科灌木树种.在介绍树苜蓿引种概况和生物生态学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在中国西部甘肃的定西、天水和武都3个引种地的适应性、繁殖方法和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生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