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51.
唐贵明  赵永文 《蛛形学报》1998,7(2):110-112
记述采自内蒙古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平腹蛛科拟赛蛛属1新种:贺兰拟赛蛛Parasyrisca helanshan sp.nov.。  相似文献   
952.
本文上关系数对9种啮齿动物的骨骼形态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所用公式,结果表明:聚类分析是一种适合于啮齿动物骨骼形态的数量分类方法。可用于探讨属,种间的亲缘系。  相似文献   
953.
本文报道了丝藻目、胶毛藻科、毛枝藻属的一新种—卵孢毛枝藻,此种采自我国云南省和四川 省。此藻类由狭卵形的孢子囊产生动孢子进行无性生殖,在毛枝藻属的生殖中,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分化是一种进化类型。  相似文献   
954.
川北缅春蜓属一新种(蜻蜓目:春蜒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55.
956.
龙眼和龙荔毛被类型及果实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龙眼(桂圆)Dimocarpus longan Lour.和龙荔(疯人果)D.confinis(How et Ho)H.SLo的毛被类型和果实形态进行了详尽的比较观察。龙眼的营养和繁殖体上具分枝的星状毛,果皮表面具平滑瘤状或泡状突起;而龙荔的毛被则为单生柔毛或腺毛,果皮表面具圆锥状小刺。这两个种之间基本没有形态过渡,是分类学上区别明显的种。本文还报道了对商业部门送检样品的鉴定结果。龙眼毛被类型和果实形态在送检样品中均可观察到,而且在这些样品果皮表面未见有组织断裂及破损痕迹,因此,它们不可能是由龙荔果实加工处理的假冒商品,而是真正的桂圆。  相似文献   
957.
通常所称的茗荷是属于甲壳纲(Crustacea)、蔓足亚纲(Cirripedia)、围胸目(Thoracica)、茗荷亚目(Lepadomorpha)的种类。漂浮生活的种类,也是污损生物主要的组成部分。我国迄今已发现7科27属63种,以花茗荷科的种类最多(23种),次为铠茗荷科(22种),现把沿岸习见的代表性种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58.
长吻Wei精巢及精子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959.
本文对九种鲤科鱼类与中国胭脂鱼幼体的前方椎体的发育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这两个科鱼类的前方椎体发育是近似的,它们的魏氏小骨有共同的来源;魏氏复合骨由前方椎体上方的第二骨化中心形成,这个骨化中心与第三和第四上神经骨相当。另一方面,胭脂鱼幼体的第二椎体副突已与第四椎体的胸肋相接;魏氏复合骨的扩展是骨化中心背脊部均匀地发生的,这些与鲤科有着明显的不同。鲤科幼体的魏氏复合骨发育具有共同的特点,第二骨化中心的前方有一棘状物在早期出现,它代表了第三上神经骨伸出部份。但随后的发育可以区分为两种不同方式:一种为雅罗系鱼类所具有,即第二骨化中心以棘状物的扩展为主,前、后棘存在并有缝合线相连;另一种为鲃系鱼类所有,即第二骨化中心的发育以其背中部伸出的实心嵴突为主,仅有不发达的前棘,此系属于派生性结构。与魏氏复合骨相关的是2—3椎体间的关系也有相应的差别:雅罗系鱼类的幼体其2—3椎体间分离(仅鳑(鱼皮)亚科鱼类例外),而鲃系鱼类的幼体其2—3椎体愈合。由于幼体魏氏复合骨与椎体的特征比成体表现更为明显,它们在系统发育上能提供更为清楚的信息。  相似文献   
960.
于湖北渔业资源调查中,发现我国尚未报道过的3种枝角类,现予记述。1 具毛尖额溞Alona setigera Brehm,1931中国新纪录雌体体长0.48—0.59毫米。透明,淡棕色。体侧扁。侧面观背缘略穹弯,向前斜倾,后背缘较高,后背角浑圆,后缘稍直,后腹角宽圆,腹缘平直。壳面有很微淡的花纹:前半部呈多角形,后半部呈砌砖状,但皆不甚规则,且常不易看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