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9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4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背景】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GP72是一株可生产吩嗪类抗生素吩嗪-1-羧酸(PCA)和2-羟基吩嗪(2-OH-PHZ)的生防根际促生菌。基因组比对发现GP72菌中存在aurI/aurR双元调控系统。【目的】研究该系统对GP72中吩嗪类物质的调控作用。【方法】将aurI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用紫色杆菌CV026和根癌农杆菌NTL4做显色实验。构建基因敲除菌株和回补菌株,发酵测量突变株的生长曲线与总吩嗪产量。构建转录融合质粒,测定吩嗪合成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水平。【结果】显色实验显示,aurI能产生多种信号分子,使CV026显紫色、NTL4显蓝色。分别单独敲除aurI和aurR基因,同时敲除aurI/aurR基因,吩嗪产量均会升高,而回补菌株吩嗪产量降为野生型水平。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突变株的酶活比野生型高。【结论】aurI/aurR负调控GP72的吩嗪合成,通过抑制吩嗪合成启动子的转录而影响吩嗪类物质的产量。  相似文献   
72.
侧线痣反颚茧蜂 Eudinostigma latistigma (Fischer),1962 中国新纪录. 体长1.5mm.触角17节.中胸背板中陷,盾纵沟缺如:狭长的腹板侧沟具微弱的扇状小脊.并胸腹节具均匀的细粒状皱纹.径脉第2段与第1肘间横脉等长,径脉第3段长为径脉第1、2段之和的3.2倍.腹柄节长为端部宽度的2倍,具浓密的纵脊.产卵器甚短.  相似文献   
73.
绿尾虹雉冬季生态的跟踪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绿尾虹雉(Lophophoruslhuysi)属雉科(Phasianidae)虹雉属(Lophophorus)珍稀野生雉类。1993年冬和1994年春,根据林业部和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的安排,我们对绿尾虹雉进行了野外生态跟踪观测研究,现整理...  相似文献   
74.
本文记述采自云南省的宏痣泥蜂属2新种:皱胸宏痣泥蜂Spilomena rhytithoracica,sp.nov.和突唇宏痣泥蜂Spilomena chypei,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75.
76.
77.
《昆虫知识》2008,45(2):275
欧洲研究人员最新发现,蜜蜂能够围裹天敌并令其窒息而死。 该研究成果表明,蜜蜂有3种杀敌方式:等同于自杀式攻击的蜇刺;形成蜂团围裹以体温将目标热死;形成蜂团围裹闷死天敌。研究人员将蜜蜂的这种防御战略,称作‘闷杀蜂团’,据称塞浦路斯蜜蜂就是这样包围黄蜂并把后者闷死的。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究蜂花烧烫膏对深Ⅱ度烧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白细胞介素-10 (IL-10)含量的的影响。方法:采用沸水烧 伤的方法,创建大鼠深Ⅱ度烧伤的模型,大鼠分成空白对照组、烧伤复苏组、京万红组和蜂花烧烫伤膏组。并检测烧伤后1、3、6、 12、24、48 h 六个时间点TNF-alpha和IL-10 的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烧伤复苏组在烧伤后1 h血浆TNF-alpha、IL-10 的含 量明显升高,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NF-alpha的含量在12 h达峰值,IL-10 的含量在24 h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但仍保持 较高水平。蜂花烧烫伤膏组与烧伤复苏组比较,血浆TNF-琢的含量六个时间点明显减少,血浆IL-10 的含量在1,3,6,12 h时间点 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24,48 h 低于烧伤复苏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京万红组血浆TNF-alpha、IL-10 的含量对应时间 点趋势基本一致,但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深Ⅱ度烧伤大鼠血浆TNF-alpha、IL-10 含量有明显升高,蜂花烧烫伤膏可 通过降低血浆TNF-alpha和升高IL-10 水平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9.
在洛阳地区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的盛花期5月上中旬,采用目测、拍照、测量等方法记录丹参花的基本特征、黄胸木蜂Xylocopa appendiculata的访花行为、丹参被盗蜜后盗蜜口的大小和盗蜜率。在洛阳地区,黄胸木蜂是丹参的主要访花者,在对丹参进行访花时,多盗取花蜜。黄胸木蜂访花时,其单花停留时间平均为3.81±0.28 s,两花间隔时间的平均值为3.64±1.94 s,访花频率的平均值为每分钟采访的花朵数为6±0.98朵,访花朵数为6时,访花频率最大。黄胸木蜂在丹参上的盗蜜口的大小的平均值为0.304±0.046 cm,盗蜜率平均为37%±12%。黄胸木蜂对丹参的盗蜜现象普遍存在,且重复盗蜜,有的一朵花上可能有多个盗蜜口,其盗蜜行为对丹参繁殖适合度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黄胸木蜂采访丹参的访花行为进行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木蜂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0.
植物滞绿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滞绿分为功能性滞绿和非功能性滞绿。功能性滞绿与抗旱性、耐高温性紧密相关,是作物重要的抗旱机制,对于增加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非功能性滞绿与叶绿素降解早期过程受阻相关,非功能性突变体是研究叶绿素降解途径的理想材料。文中探讨了植物生理生化、叶绿素降解代谢、SGR基因、植物激素、转录因子等与植物滞绿的关系,并展望了植物滞绿特性在作物改良和农产品贮藏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