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分析当前国内外医院急诊科室主要的分诊模式及分诊流程,讨论我国大型医院急诊科室信息技术应用现状与问题,提出构建基于移动技术的动态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设想。  相似文献   
22.
术前心理干预对急诊手术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芳 《蛇志》2010,22(2):181-182
手术作为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会使病人的心理受到极大的冲击,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会直接影响病人的病情和预后。而急诊病人因发病急、病情严重、病情变化快,病人承受的心理压力大,对手术充满恐惧,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  相似文献   
23.
周玉玲  黎兆宏 《蛇志》2000,12(1):55-56
中风病 (急性脑血管病 )的鉴别诊断 ,主要区分是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风两大类。鉴别诊断方法有多种 ,确诊率最高者当推 CT或 MRI检查。但其费用昂贵 ,又受一定条件与时间的限制 ,在临床急诊急救不能普遍应用。“冯氏计分判别法”不用检验 ,在中风病的临床急诊鉴别诊断能随时应用。并具有“先进实用、确诊率高、简便好省”的优点。我们应用“冯氏法”动态计分鉴别诊断 40例中风病 ,经CT、CSF验证 2 2例 ,结果出血性中风病 1 3例 ,诊断符合率为 94.8%;缺血性中风 2 7例 ,诊断符合率为 97.5%。并发现“动态计分监测”对中风病的预后与病情转化…  相似文献   
24.
《蛇志》2015,(1):6
<正>《蛇志》为中国蛇协和广西急诊医学会(现名:广西医学救援协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生物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自然,科学领域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学科进展、基础与临床研究、实践交流等方面的文章。欢迎广大生物医学专家、科技工作者、医务人员踊跃投稿。1来稿注意事项1.1一般要求要求文字准确,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文题要求简洁、确切,有专指性,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外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专业术语应统一和规范化,须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系列丛书(科学出版社,1988-1997)规定的名词。  相似文献   
25.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三级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医疗资源配置现状,找出重症监护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得2010—2012年间哈尔滨市三级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床位、人员、设备等医疗资源配置情况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哈尔滨市5所三级医院的急诊重症监护室存在床位使用率不高、人员配比欠合理、人员工作强度过大、医疗设备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急诊重症监护室的发展。结论 哈尔滨市的急诊重症监护室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医疗资源配置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提高床位使用率、增加医护人员数量、调整人员结构、完善设备设施等手段可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整体效率,满足学科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用ARIMA乘积季节模型(p,d,q)(P,D,Q)s预测门急诊人次,为医院管理策服务。方法 数据源于某院HIS,选取2002年1月—2014年10月逐月门急诊人次数据,其中2002—2013年各月数据用于建立模型,2014年1—10月数据用于验证所建立的模型,然后用所建立模型预测2015年门急诊人次。用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PE)评价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 建立了ARIMA(2,1,1)(0,1,1)12模型,模型预测的MAPE为7.01%,2015年门急诊人次预测值为550121。结论 ARIMA乘积季节模型(p,d,q)(P,D,Q)s预测医院门急诊人次的效果理想,可以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采取急诊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好转率和死亡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有24名患者好转,好转率为96.0%,另外1名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0%;对照组中有21名患者好转,好转率为84.0%,另外4名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6.0%,观察组患者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好转率,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28.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的职业疲劳程度及社会支持状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疲劳量表以及社会支持量表对150名急诊科护士的疲劳状况及社会支持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职业疲劳高于非急诊护士,疲劳与社会支持情况呈显著负相关,即社会支持越少的护士疲劳感越强。尤其是主观感觉社会支持少,对社会支持利用度低的护士疲劳感更强。结论:提倡从各方面增加急诊科护士的社会支持水平,并有效引导她们充分合理利用身边的社会支持资源,以减轻职业疲劳,确保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护理质量及安全。  相似文献   
29.
根据当前保障病人安全的现实需要,通过查阅文献、现场调研、头脑风暴法等方法,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临床框架作为指标体系设计框架,建立评价急诊科病人的初始指标库,然后运用德尔菲法进行筛选,最终构建一套以结构—过程—结果为框架,包含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62个三级指标的急诊病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深静脉置管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表单式记录方法,记录置管前手消毒、置管时机、置管部位、置管顿次、置管时间、穿刺点护理、输液接头、敷料选择等内容.结果 通过对64例置管患者的—预,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7.8%,其危险因素主要与置管技术、无菌原则、插管部位、使用时间、导管维护等有关.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使用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感染的发生难以避免,针对其危险因素,采用表单式的护理方法,可以提醒操作者及维护者在置管前的准备、置管中的配合及置管后的护理方法,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