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3篇
  免费   433篇
  国内免费   67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当前因SARS-CoV-2感染而引起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SARS-CoV-2感染性强,危重症患者死亡率高,尽管各种各样的治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在临床前试验中对多种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而受到了广泛地关注。MSC可能利用分化潜能诱导分化成功能性肺样细胞、免疫调节与免疫细胞互作、抑制炎症来降低促炎细胞因子分泌、迁移和归巢靶向损伤肺部、抗病毒作用来减少肺上皮细胞中的病毒复制、产生细胞外囊泡来修复受损的组织,进而使COVID-19患者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缓解并达到治疗COVID-19的目的。综合讨论了COVID-19的基本特征和当前主要治疗手段,同时总结了MSC在COVID-19中的临床研究和当前面临的挑战,探讨了MSC治疗COVID-19的应用前景,为MSC在COVID-19中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52.
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是珍贵的食药用真菌,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在天然防腐剂开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长裙竹荪的抑菌活性为指标,通过萃取、3次不同流动相的硅胶柱层析、1次反相柱层析和薄层层析法对竹荪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一个抗菌活性强的单体化合物。根据核磁共振波谱等数据分析,推断该化合物为间苯三酚。以巨大芽孢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为供试菌,用平板打孔法及原位抑菌法测定该化合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这两种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分别为83.06μg/mL和51.58μg/mL。本研究首次从长裙竹荪中获得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间苯三酚,为竹荪天然抗菌物质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腰大池引流联合法舒地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脂肪酸结合蛋白质(FABP)、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和脑积水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64)。对照组采用腰大池引流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sICAM-1、FABP、MCP-1水平、血压、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变化,脑积水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02%vs.72.91%,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ICAM-1、FABP、MCP-1、血压、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均较治疗前下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较治疗前上升,研究组以上指标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引流联合法舒地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腰大池引流治疗,其可显著降低血清sICAM-1、FABP、MCP-1水平,降低脑积水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4.
目的:比较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与单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固定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反应和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伤椎置钉组(40例)和短节段内固定组(44例)。短节段内固定组患者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伤椎置钉组采用伤椎置钉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伤椎前沿高度比、Cobb’s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炎性因子指标、脊髓损伤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伤椎置钉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内固定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伤椎置钉组的伤椎前沿高度比明显高于短节段内固定组,Cobb’s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明显低于短节段内固定组(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6、IL-8、TNF-α和pNF-H、NSE、S100β、GF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伤椎置钉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有效改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Cobb’s角和伤椎椎体楔形变角,并且不会增加脊髓损伤和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加味八珍汤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隐性失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接受PFNA治疗的转子间骨折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34例,术后口服加味八珍汤颗粒7天)、对照组(34例)。对比两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隐性失血比例、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及全血黏度低、中、高切)、不良反应等。结果:⑴两组各剔除2例,94.12%(64/68)的受试者完成研究。⑵两组总失血量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隐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⑶治疗前,两组血浆粘度及低、中、高切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粘度及低、中、高切全血黏度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⑷观察组发生肌间静脉血栓1例,无药物过敏及毒副反应;对照组发生1例深静脉血栓、4例肌间静脉血栓。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125%,显著低于对照组(15.625%,P0.05)。结论:加味八珍汤既可显著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隐性失血,又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与开窗术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远期效果对比。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照其接受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孔镜组(108例)和开窗组(40例),对比两组手术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切口长度,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腰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 Orthopaedic Assoctiation,JOA)评分、Od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westris ability index, 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s,VAS)及生活质量评分,最后对比两组术后12个月椎间隙高度降低数值。结果:(1)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切口长度均小于开窗组,手术时间长于开窗组(P0.05);(2)术前两者JOA及ODI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孔镜组JOA及ODI评分优于开窗组(P0.05);(3)术前两组VAS及SF-36量表(the 36-item sho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SF-36评分有明显上升(P0.05),且术后3个月及12个月孔镜组SF-36评分高于开窗组(P0.05),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2个月,孔镜组椎间隙高度降低率低于开窗组(P0.05)。结论:椎间孔镜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方面效果较好,相比于开窗术,孔镜术患者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腰椎功能改善明显,且远期随访显示患者生活质量更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7.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TEAS,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认知功能及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 d、术后5 d白介素-6(IL-6)、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5 d CD3+、CD4+/CD8+、CD4+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术后7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5 d、术后7 d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d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EAS联合全身麻醉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可降低炎性反应,减轻免疫抑制,同时还可降低对机体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58.
摘要 目的:研究髓内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Gamma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2.50 %,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 %,P<0.05)。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感染、褥疮、固定松动、股骨头坏死及严重疼痛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明显优于Gamma钉治疗,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9.
摘要 目的:比较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48例,两组分别在低剂量扫描、常规剂扫描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比较两组扫描范围、X射线剂量、图像质量、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低剂量组CT吸收剂量加权指数(CTDIw)、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组扫描范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组图像质量1级1例、2级1例、3级46例;常规剂量组1级0例、2级1例、3级47例,两组图像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组穿刺成功率87.50%,常规剂量组穿刺成功率89.58%,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常规剂量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扫描相比,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中应用低剂量扫描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但不影响图像质量和穿刺成功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未增加,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