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至2015年院内感染患者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3年共收集下呼吸道痰液标本21 615份,分离病原菌5 621株,阳性率为26.0%;其中革兰阴性(G~-)菌4 249株,占75.6%,以铜绿假单胞菌居多(20.7%);真菌764株,占13.6%,以白假丝酵母居多(12.6%);革兰阳性(G~+)菌608株,占10.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9.9%)。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最低,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部分三代头孢类等抗菌药耐药率较高(50.0%)。G~+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为零,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红霉素等抗菌药耐药率较高(40.0%)。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耐药性呈增长趋势,临床应加大病原菌分布检测及其耐药性监测力度,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用药。  相似文献   
22.
目的对HIV阳性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揭示免疫能力递减的程度,易感马尔尼菲青霉菌之间的关系,给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例HIV阳性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为例,总结分析其生物学特点。结果三位患者都为中年男性,以间断发热、呼吸困难、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肺部影像学提示双肺弥漫性病变,外院治疗无效后转入我院,确诊为HIV阳性,经血培养诊断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血CD4~+T细胞计数后,CD4~+T细胞均2%(正常值31%~60%)。结论 HIV阳性时,不明原因发热,肺部感染,免疫功能受损到一定程度时,易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临床症状较重并有很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3.
本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369例男性泌尿生殖道炎患者进行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MPU)和沙眼衣原体(CT)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5.5%,30.5%和11.6%,同时,我们对高度怀疑为淋病患者74例及63例非淋病性尿道炎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和PCR的同时检测,淋病患者细菌培养阳性检测率为31.1%,与92-94年间所进行的培养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均低于PCR检测结果(77.1%),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率为17.5%,亦明显低于PCR结果(30.5%),此外,对同一患者进行NG+MPU和MPU+CTPCR检测,发现约40%的淋病患者并发MPU感染,而MPU和CT复合感染亦在10%左右。上述结果说明PCR方法在性病病原体的诊断中比细菌培养法更为可靠,特别是在多种病原体复合感染情况下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胆汁中主要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指导。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3年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的ABP患者86例,对术中抽取的胆汁标本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结果。结果86例送检标本中,共检出76株病原菌,检出率为88.4%,胆汁感染的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最多,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最多;厌氧菌以感染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为主。结论ABP胆汁感染检出率高,致病菌种类与肠道细菌的种类基本一致,在胆汁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明确之前应尽量选用广谱的抗生素联合、足量用药;如药敏结果明确,则可根据治疗效果或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继续治疗,以提高疗效,避免浪费。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临床尿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明确尿液标本合理保存时间,加强对标本细菌培养前的保存时间控制.方法 随机选取114份患者尿液标本,比较其在新鲜尿液即刻培养结果和室温(22 ~25℃)的环境中各放置0.5、1、2、3、4和5h等不同时间点细菌培养结果的分离率差异,采用样本率与总体率(新鲜尿液培养的分离率)的差别检验(|u|和P)分析其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新鲜尿液即刻培养与放置0.5h培养结果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6%);之后随放置时间延长分离率逐渐升高,2h接种标本分离率为43%,差异无统计意义(|u| =0.9489,P >0.05);放置3、4和5h后接种标本分离率分别为50.9%、55.3%和63.2%,呈显著增高(|u|值分别为2.627、3.586和5.446,P值均小于0.01).结论 在常温下不同的保存时间对培养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尤其在2h后影响更为显著.准确有价值的培养结果,与标本合理的存放时间有极大的关系,加强尿液培养前阶段的保存时间控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6.
胆汁中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胆汁中细菌种类及耐药情况,为胆道外科合理应用抗生素作指导.方法:对166例行胆道手术患者术中抽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分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培养出15种93株细菌,其中85例有细菌生长,27例为病原菌混合感染,所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球球.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最高,为94%,对庆大霉素及甲硝唑的敏感率高.结论:正常胆汁中无菌,胆道多为混合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广,耐药谱复杂,应定期做药敏分析,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性传播疾病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expressed prostatic secretion,EPS)标本中病原体的感染状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性传播疾病后慢性前列腺患者的EPS进行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126例患者中96例分离出病原体115株,阳性率为76.2%。主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0.0%)、解脲支原体(18.3%)、表皮葡萄球菌(14.8%)和淋球菌(13.9%),混合感染率达15.1%。药敏试验显示解脲支原体对四环素、红霉素和氧氟沙星耐药,而对原始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敏感。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和头孢唑啉最为敏感。结论,提示EPS的病原体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性传播疾病后慢性前列腺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痰标本涂片检查与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痰标本涂片检查在细菌培养以及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送检标本首先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同时将合格痰标本划分为以阴性杆菌、阳性球菌、霉菌为主和普通标本四大类。再对合格痰标本行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测定。结果:314份痰标本合格率为62.4%(196/314)。196份合格痰标本共检出145株病原菌,培养阳性率74.0%。涂片以阴性杆菌、阳性球菌、霉菌为主的标本与培养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3.1%、68.4%和41.2%。结论:痰培养结果的准确性受痰标本是否合格、病原菌的生长速度以及是否使用过大剂量抗生素等因素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必须依据临床症状及涂片结果判断作出何种为真正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29.
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的微生物学分析和生物被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病例的微生物学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细菌培养结果、药敏结果、术前和术中培养结果符合率和生物被膜形成情况。发现术前和术中培养阳性率较低,分别为77.1%和78.5%,术前和术中培养结果符合率也不高,仅为59.1%;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术前和术中培养比例分别为56.2%和46%,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的耐药比例很高,表皮葡萄球菌形成大量生物被膜。上述结果表明目前的细菌学诊断手段准确性不高,应改进取材和培养方法,提高诊断准确性;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细菌中高毒力菌株和耐药菌株比例高,细菌可形成大量生物被膜,是引起感染难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0.
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菌群调查及耐药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菌群分布及其耐药现状,更有效地对细菌性前列腺炎进行预防控制。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9月拟诊为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患者266例,取前列腺液做细菌需氧及5%CO2环境培养,以Phoenix 100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综合分析结果。结果266例患者中前列腺液培养阳性者204例,阳性率为76.69%。其中葡萄球菌152株,占检出菌株数的74.51%。检出主要细菌为:溶血葡萄球菌82株(40.2%),表皮葡萄球菌34株(16.67%),粪肠球菌25株(12.25%),头状葡萄球菌10株(4.9%),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2.45%)。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达到100%,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吗啉噁酮敏感率分别为100%、95.9%、95.1%。结论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多由条件致病菌感染所致,尤其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多见,患者年龄呈逐渐年轻化趋势;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吗啉噁酮对葡萄球菌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