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转基因油菜后代的农艺性状表现及其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农杆菌介导法转几丁质酶基因和蝎毒蛋白基因的晋4和H165油菜种子为试材.采用PCR检测、农艺性状调查、田间抗虫鉴定等技术,对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进行了选育研究.T1、T2和T3代材料的PCR检测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中可稳定遗传;抗虫鉴定结果证明转基因油菜植株的抗虫性得到提高,转基因株系的被害率、被害程度明显小于相应对照,转基因株系中菜粉蝶幼虫的存活率低于对照,而且存活虫的发育进程比对照缓慢;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证实,转基因手段对油菜植株的角果数、角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没有太大影响.根据上述结果,在T3代时,筛选得到J5-1、J5-2、H5-1和H11-1四个纯合的转基因油菜株系.  相似文献   
82.
菌株Bacillus.subtilis.S3 68是以鸟苷生产菌株B .subtilis.A0 66为出发菌经诱变所得。对该菌株进行培养条件研究的过程中 ,发现该菌株可以在摇瓶纯培养条件下积累鸟苷。试验结果表明 :发酵过程中 ,腺嘌呤的用量 0 .3 5mg/ml时 ,发酵液中鸟苷积累量最大 ,培养基中腺嘌呤的用量高于或低于 0 .3 5mg/ml均不利于鸟苷产物的积累 ;培养基中味精、硫酸铵、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及Mn2 +用量显著影响发酵液中鸟苷积累水平 ;培养基中生物素、蛋氨酸、精氨酸、组氨酸、氯化钙及Fe2 +、Zn2 +用量与鸟苷积累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3.
水稻转基因系"明恢63-Xa21"的基因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已经建立了多种转基因的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农杆菌侵染[1 ] 、粒子轰击[2 ] 、电激转化和原生质体培养[3 ] 等。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这些方法 ,将功能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基因组 ,而同时不引起其它性状的变化。已有的研究表明 ,各种转基因系统均能成功地将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基因组并能稳定地遗传到后代[1~ 3 ] 。然而通常情况下人们主要关注目标性状的变化 ,而对受体基因组的其它变化研究较少。事实上许多转基因植物发生了不希望出现的变异[4,5] 。已建立的各种分子标记如SSRP(简单序列重复多态性 ) [6] 、RAPD(随机…  相似文献   
84.
《生物加工过程》2007,5(2):77-77
CN1903703:一种富氢气源提纯氢气的工艺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氢气源提纯氢气的工艺方法,解决现有采用膜分离和/或变压吸附工艺提纯氢气存在的对原料气成分要求严格、应用范围不广、工艺复杂、装置占地大的技术问题,包括如下工序:a·原料气压缩;b·脱碳脱水;c·膜分离;d·催化  相似文献   
85.
采用纯培养方法,选用6种培养基对23份环贵州喀斯特高原湖泊环境土壤样品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经初步形态排重后共获得83株细菌纯培养物。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信息显示,这些菌株归属于3门12目15科19属,优势细菌类群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芽胞杆菌属(Bacillus)、短芽胞杆菌属(Brevibacillus)和北里孢菌属(Kitasatospora)。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的方法评估了这些土壤样品中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环境样品中16S rRNA基因的V3~V4区序列分析显示,从土壤样品中检测到分属于17门36目74科130属的细菌,涵盖喀斯特高矿物质环境、盐碱湖泊环境、森林土壤环境中存在的优势菌群,其中变杆菌属(Variibacter)、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以及嗜酸栖热菌属(Acidothermus)为优势属,体现出该生境中细菌群落结构的独特性。综合纯培养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环贵州喀斯特高原湖泊环境样品中细菌群落特征和环境之间存在着明显相关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细菌资源,值得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86.
【背景】云南存在着丰富的虫草资源,天然虫草群落中蕴藏多样的真菌资源,是挖掘新型抑菌活性化合物的潜在来源。【目的】了解云南嵩明大哨天然虫生真菌及其内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并从中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所采集的野生虫草样本进行虫生真菌及其内生真菌的分离,并通过形态观察和ITS联合nrSSUnrLSUtef-1αrpb1rpb2多基因测序进行物种鉴定及多样性分析;通过平板对峙法以7株病原细菌、5株植物病原真菌为病原指示菌进行抑菌活性测试。【结果】共采集86份天然虫草样本,经鉴定隶属于3科5属7种,包括虫草科(Cordycipitaceae)虫草属(Cordyceps)(1种)、白僵菌属(Beauveria)(2种)、鳞翅虫草属(Samsoniella)(2种)、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泛普可尼亚属(Metapochonia)(1种),以及线虫草科(Ophiocordycipitaceae)线虫草属(Ophiocordyceps)(1种)。同时,从采集到的虫草样本中分离得到26株内生真菌,分属于9科9属,其中木霉属(Trichoderma)(38%)和镰刀菌属(Fusarium)(19%)为此次分离得到的优势菌属。对所分离保存的真菌按其分离源及种类归属,从虫生真菌和内生真菌菌株中共挑取20株代表性菌株进行抑菌活性筛选,有11株真菌对2株及以上病原指示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13株真菌对1株以上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拮抗能力;其中Trichoderma sp.Y3-1和Fusarium sp.WZ3-1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结论】云南嵩明大哨分布有丰富的虫生真菌及内生真菌资源,分离所得的真菌对多种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丰富了云南虫草资源多样性,为云南省虫草及其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下一步从虫草及其相关真菌资源中挖掘抑菌活性物质提供了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87.
马衔山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集甘肃省兰州市马衔山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oes)根瘤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纯培养方法,分析中国沙棘根瘤内定殖的内共生细菌的组成、相对丰度和物种多样性,并比较两种方法研究结果的差异。在不同的微生物分类单元,高通量测序检测到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24门50纲90目167科215属;而纯培养方法仅检测到3门5纲7目8科8属。进一步分析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主要类群的相对丰度,发现高通量测序与纯培养方法的结果有明显差异,在科和属的分类单元上差异尤其显著。两种方法都表明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但高通量测序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的群落组成,而纯培养方法仅能够分离到部分可培养的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在很大程度上极可能低估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的物种组成并高估其丰度。  相似文献   
88.
Lin G  OuYang Q  Zhou X  Gu Y  Yuan D  Li W  Liu G  Liu T  Lu G 《Cell research》2007,17(12):999-1007
Homozygous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Cs) are thought to be better cell sources for hESC banking because their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haplotype would strongly increase the degree of matching for certain populations with relatively smaller cohorts of cell lines. Homozygous hESCs can be generated from parthenogenetic embryos, but only heterozygous hESCs have been established using the current strategy to artificially activate the oocyte without second polar body extrusion. Here we report the first successful derivation of a human homozygous ESC line (chHES- 32) from a one-pronuclear oocyte following routine in vitro fertilization treatment, chHES-32 cells express common markers and genes with normal hESCs. They have been propagated in an undifferentiated state for more than a year (〉P50) and have maintained a stable karyotype of 46, XX. When differentiated in vivo and in vitro, chHES-32 cells can form derivatives from all three embryonic germ layers. The almost undetectable expression of five paternally expressed imprinted genes and their HLA genotype identical to the oocyte donor indicated their parthenogenetic origin. Using genome-wide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nalysis and DNA fingerprinting, the homozygosity of chHES-32 cells was further confirm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 unwanted' one-pronuclear oocytes might be a potential source for human homozygous and parthenogenetic ESCs, and suggested an alternative strategyfor obtaining homozygous hESC lines from parthenogenetic haploid oocytes.  相似文献   
89.
在一个生物体内,如果某对基因是纯合体,例如基因型是bb,那么,在这个生物体的每个细胞中,2个b基因之间算不算等位基因?虽然各种大、中学校的课本中都没有专门对此问题的叙述,但是在许多练习题中都出现了强调这个问题的内容,而且都认为2个b基因之间不是等位基因的关系。  相似文献   
90.
本文在细胞质体数目不均等、分裂不同步条件下建立了突变质体随细胞分裂而传递的数学表达式,并在具体给定条件下给出了具体计算原始细胞分裂n次后其子细胞含有x个质体,且其中已有j个质体发生突变的可能性(即概率)的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