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1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88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本节课教学尝试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改理念。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提纲引领自学、概念生成与转换及建构新知识、原理应用与“STS”教育、知识再现与应用提升等教学环节达成教学目标,尤其是运用图表解读、设问与讨论、引导探究、整理归纳、磁性染色体放大模型的摆放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相关概念。  相似文献   
92.
黄土高原南麓县域耕地土壤速效养分时空变异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在生态脆弱的黄土高原南麓合阳县,以1983、2006年耕地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为对象,利用空间自相关、变异函数及分形维数等方法,研究县域土壤速效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1983到2006年,除土壤速效钾外,耕地速效氮、磷的平均含量分别提高73.98%和92.69%;土壤速效养分全局Moran's I指数和空间相关距均呈递减变化、分维数增加,预示其空间结构减弱,随机变异性增强.土壤速效氮、磷含量在绝大部分研究区域内呈现不同程度累积,而速效钾含量则在59.65%的耕地上减少;导致其不同变化的因素有耕地利用方式、施肥管理、灌溉、土壤类型等,其中以土地利用方式和施肥管理措施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3.
李明  王树香  高宝嘉 《生态学报》2013,33(12):3602-3610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中国北部地区10个油松天然次生林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3条ISSR引物对250个个体扩增出137条谱带,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60.72%,不同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差异明显;不同地理居群间的期望杂合度指数在0.2824-0.3702之间,平均为0.3210;Shannon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923-0.2490,平均为0.2165.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的37.53%.经Mantel检验,居群间的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r=0.069,p=0.360).聚类分析(UPGMA)表明,河南宝天曼(BTM)、承德大窝铺(DWP)、宁夏苏峪口(SYK)和甘肃冶力关(YLG)居群聚为一组,辽宁医巫闾山(YWL)、山西沁源灵空山(LKS)、陕西蔡家川林场(CJC)、山西和顺云龙公园(YLGY)和山西汶水三道川林场(SDC)居群为一组,山东蒙山(Ms)居群独立为一组.经分析发现,分布于我国地势二级、三级阶梯分界线区域的油松天然林( YWL、BTM、YLGY)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位于分布区东西临界点居群(MS、YLG)遗传多样性水平低.经相关性分析,温度相关因子(年均温、1月均温、极端最低温)、海拔及年降雨量显著影响遗传多样性水平.油松天然居群分子变异存在一定的地理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94.
基于GIS的缓坡烟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综合运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缓坡地形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并绘制养分空间分布图,为山地缓坡烟田养分分区及精准施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内4种养分含量均具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变程分别为61.8、76.3、70.5 m和57 m.土壤速效钾的分形维数最高,有机质和碱解氮其次,速效磷最低.有机质和速效钾的最适模型为指数模型,块金系数分别为30.9%和31.1%;碱解氮和速效磷可用球状模型进行较好拟合,其块金系数分别为37.7%和26.4%,4种养分均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各向异性和趋势性分析均显示,有机质和速效磷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各向同性范围最广.研究区4种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海拔和坡度的影响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低值均在坡度较大的中北部出现,东北部和南部较平缓区域出现高值.  相似文献   
95.
箭叶淫羊藿居群形态及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是淫羊藿属中分布最广、形态变异最大、分类学最难处理的一个物种,不同箭叶淫羊藿居群其形态、活性成分等差异较大,质量极其不稳定。本实验选择湖北罗田等12个不同的箭叶淫羊藿地理居群,在武汉植物园进行同园栽培,分析其主要形态数量性状及遗传多样性。结果发现箭叶淫羊藿不同居群在形态上表现出各自明显的差异。基于AFLP数据进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各居群聚类关系与地理分布密切相关,柳州居群(LZ)、西南居群(CL、HH、ZY)、华东华中居群(YT、WN、NF、HS、QZ、SG、LY、LT)依次分出。而形态分层聚类分析显示各居群形态变异复杂,只有部分与遗传多样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对箭叶淫羊藿分类研究及资源筛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6.
以2008年5月、8月、11月和2009年2月东海灯光围网采集到的453条东海竹筴鱼为研究对象,对其胃含物进行分析,应用K-W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季节和发育阶段条件下东海竹筴鱼的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东海竹筴鱼的饵料生物有124种(包括未鉴定种),浮游甲壳类和小型鱼类为其主要饵料类群.优势饵料生物依次是麦氏犀鳕(IRI%=39.2%)、长尾类糠虾幼体(IRI%=18.4%)、短尾类大眼幼体(IRI%=7.6%)和太平洋磷虾(IRI%=6.6%)等.季节和叉长对东海竹筴鱼的摄食强度均有显著影响(P<0.01),东海竹筴鱼春季摄食强度最高,而冬季最低;叉长140~159 mm的竹筴鱼摄食强度最高,叉长45~99 mm的幼鱼的摄食强度较高,其余叉长的鱼摄食强度相对较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叉长100 mm是东海竹筴鱼摄食取向的拐点.东海竹筴鱼四季的平均营养级为3.51,属于低级肉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97.
基于网格点(5 mx5 m)采样法采集土壤样品,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峰丛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火烧迹地、刈割地、草地、封育地)下表层(0~20cm)土壤氮、磷的空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研究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全氮(TN)、全磷(TP)、速效氮(AN)、速效磷(AP)均为中等程度变异,含量分别为5.40 ~6.26 g·kg-1、1.24 ~1.44 g·kg-1、365.87~507.32 mg·kg-1、3.91 ~8.04 mg·kg-1,封育地、火烧迹地土壤质量优于草地和刈割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火烧AN、火烧AP、刈割AN、封育TN的半方差函数最佳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火烧TN、刈割TN、刈割AP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其他指标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高斯模型.刈割TP、火烧TP、草地TP、刈割TN、火烧AP、草地AP、封育TP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他土壤养分表现为中等的空间自相关.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TN与AN、TP与AP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火烧、刈割处理TN和AN呈凹形分布,TP和AP呈单峰分布特征,中下坡含量最高,往两端含量逐渐降低;草地TN、AN、TP、AP 4种养分含量均随着坡位的升高而降低;封育样地中4种养分呈类似凹形分布,中间含量低,两端略微升高.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改变了喀斯特峰丛坡地土壤养分质量,造成了土壤养分空间格局的变化,因此,在地形破碎、土层浅薄的喀斯特地区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时,应采取合理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保护和适度开发,提高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98.
实验动物屏障系统利旧改造及环境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使用年限超过5年的实验动物屏障系统进行利旧改造,并分析改造后的环境控制效果。在原有基础上对实验动物屏障的排风、空调、土建、监控系统等进行了利旧改造,改造后各项环境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且稳定性得到了很好改善,能耗及故障发生频率显著降低。KM小鼠、SD大鼠繁殖性能均有所增强,饲料利用率提高。在实验动物屏障系统改造过程中将利旧、新技术运用与实现微环境控制进行有机结合,使屏障系统长期高效运转并确保实验动物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99.
Plant height is an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 Dramatic increase in wheat yield during the "green revolution" is mainly due to the widespread utilization of the Reduced height (Rht)-1gene. We analyzed the natural allelic variations of three homoeologous loci Rht-A1, Rht-B1, and Rht-D1 in Chinese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micro-core collections and the Rht-B1/D1 genotypes in over 1,500 bred cultivars and germplasms using a modified EcoTILLING. We identified six new Rht-A1 allelic variations (Rht-Alb-g), eight new Rht-B1 allelic variations (Rht-Blh-o), and six new Rht-D1 allelic variations (Rht-Dle-j). These allelic variations contai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or small insertions and deletions in the coding or uncoding regions, involving two frame-shift mutations and 15 missenses. Of which, Rht-Dle and Rht-Dlh resulted in the loss of interactions of GID1-DELLA-GID2, Rht-Blicould increase plant height. We found that the Rht-Blh contains the same SNPs and 197 bp fragment insertion as reported in Rht-Blc. Further detection of Rht-Blh in Tibet wheat germplasms and wheat relatives indicated that Rht-Blc may originate from Rht-Blh. These results suggest rich genetic diversity at the Rht-1 loci and provide new resources for wheat breeding.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主要对配对数据的差异性研究和可信度分析,给出了对样本的分级模型,这在使用分组评分法的模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的数据,选择配对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检验了两组评酒员评价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再运用变异系数法分析得出第二组评酒员的评分结果更可信,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酿酒葡萄进行了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