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0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5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991.
圆瓣姜花种子胚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友华  马国华  刘念  黄邦海 《广西植物》2005,25(3):241-244,i008
采用广西百色地区野生圆瓣姜花的种子胚作外植体,成功地进行了离体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建立了高频率的丛芽繁殖体系。实验结果表明:诱导种子胚萌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附加1.0mg·L16BA和0.2mg·L1NAA;在MS+6BA4.0mg·L1+NAA0.2mg·L1的培养基上最有利于诱导丛芽及增殖,芽的增殖系数达到5.28;1/2MS+IBA0.5mg·L1培养基最易诱导生根,生根率达97.7%。  相似文献   
992.
转基因泡桐shiva-1基因遗传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别获得转基因泡桐自交F-代、杂交F1代的基础上,利用PCR检测所获得的转基因后代群体。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自交子代中分离比例为3:1;杂交子代中分离比例为1:1,符合孟德尔单基因遗传。所获得的无性繁殖子代均能够利用PCR检测到抗菌肽shiva-1基因的存在。RT-PCR证明随机挑选的转基因泡桐子代中shiva-1基因能够转录产生mRNA。  相似文献   
993.
黄鳝的繁殖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绍武  周工健  刘筠 《生态学报》2005,25(3):435-439
以洞庭湖稻区黄鳝为调查研究对象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系统研究了黄鳝的繁殖生态。对黄鳝的性腺发育周年变化、繁殖行为、自然产卵过程、产卵条件及繁殖洞穴的构造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产卵室是黄鳝繁殖洞穴特有的构造 ,繁殖洞穴泥土p H平均值为 6 .73± 1.0 12。亲鳝有护卵习性 ,通过对 30尾守洞亲鳝的性腺观察和切片验证 ,守洞鳝多为雄鳝 (占 6 1.3% ) ,少数为兼性偏雄性 (占 38.7% ) ,守洞鳝 1:0 0~ 2 :0 0全在外面活动 ,守洞鳝体长 L (cm)与体重 W (g)回归方程为 :W=1.2 5×10 - 2 L1 .4 2 (r=0 .76 )。人工模拟条件下 ,泡沫组受精卵的平均孵化率 (85 .2 % )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 (2 5 .4 % ) (t=8.18,t0 .0 5=2 .4 5 ) ,仔鱼平均成活率 (6 4 .0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4 .0 % ) (t=3.73) ,同时对繁殖季节黄鳝为孵卵而所吐的泡沫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另外 ,证实了黄鳝产卵的最适放养密度为 2~ 3尾 / m2。为黄鳝的全人工繁殖和半人工繁殖提供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4.
人工调水对额济纳胡杨荒漠河岸林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赵文智  常学礼  李秋艳 《生态学报》2005,25(8):1987-1993
研究了围封禁牧条件下人工调控黑河水文过程对额济纳胡杨荒漠河岸林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水实施的3a中,胡杨主要靠根蘖繁殖更新,种子繁殖几乎不存在。在没有放牧干扰的条件下,不同年份之间林窗内胡杨的根蘖繁殖差异明显,胡杨幼苗个体密度平均为(213.9±112.5)株/100m2,其中1龄为(27.5±18.8)株/100m2,2龄为(113.8±67.7)株/100m2,3龄为(71.0±73.9)株/100m2。胡杨幼苗的丛密度平均为(108.3±56.0)丛/100m2,其中1龄为(19.2±13.9)丛/100m2,2龄为(59.0±37.8)丛/100m2,3龄为(29.8±22.8)丛/100m2。这种差异与当年的生态水文条件有关。划分的整体、大林窗、小林窗3种类型中,大林窗内2龄胡杨幼苗的根蘖繁殖更新受到了距样方最近和最远母树距离的影响。在生态水文条件较好的年份(2龄苗对应于2002年),在距母树较远的地方根蘖繁殖最容易发生。在其它林窗中,胡杨根蘖繁殖主要受林窗生境如环样方母树株数(Tn)、距样方最近母树距离(Nd)、距样方最远母树距离(Fd)和林窗面积(Ga)等因子的综合影响,任何一个因子的单独影响都不显著。总之,本研究的初步结论是黑河分水工程实施对胡杨的繁殖更新无疑是有利的,但前提是消除放牧等干扰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金丝桃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丝桃属植物中许多种是传统草药.二总酮类、类黄酮类及间苯三酚类等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许多药理作用。因此近年来对该属植物的分泌结构、具药理作川的化学成分、快速繁殖以及分子水平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以上各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6.
《四川动物》2005,24(3):330-334
根据野外观察和解剖标本,本文报道蛇亚目、游蛇科、水游蛇亚科中国南方常见优势种铅色水蛇的生物学研究初步结果。1,长度:112号雄蛇全长范围286~466mm,151号雌蛇全长范围306~504mm。海南陵水103号雄蛇最大全长358+54=412mm,137号雌蛇最大全长443+61=504mm。2.鳞片的变异:根据299号标本观察,数量恒定无变异的鳞片有:吻鳞(1),鼻间鳞(1),前额鳞(2),额鳞(1),顶鳞(2),鼻鳞(每侧1),颊鳞(每侧1),眶上鳞(每侧1),前颞鳞(每侧1),颏鳞(1),颔片(2对),背鳞(19-19-17行),肛前鳞(完整);根据鳞片有变异的67号标本观察,可出现变异鳞片的变异范围及其频率:眶前鳞1(1→2,4.5%),眶后鳞2(2→1,3.0%),后颞鳞2(2→1.1.5%),上唇鳞3-2-3(3-1-4,0.75%),下唇鳞10(9,0.75%;11,2,25%);腹鳞与尾下鳞则绝对有变异:腹鳞雄性112号变异幅度124~136(平均128.2),雌性151号变异幅度123~132(平均126.1),尾下鳞雄性107号变异幅度36~41(平均39.7)对,雌性149号变异幅度31~36(平均33.7)对。3.两代之间变异的消失和出现:两例母蛇的右侧眶前鳞均变异为2,她们的全部仔蛇21号均正常为1;一例母蛇的下唇鳞为正常的10枚,而她的仔蛇6号中有两号分别有一侧或两侧变异为9。4.垂直分布范围:沿海低地到海拔985m。5.栖息环境:各种水域,以静水水域为主,在海南陵水县吊罗山大里乡以灌水后的稻田为主,极少数发现在静水水域或流动缓慢的灌溉渠内。6.摄食和食性:每年4月开始摄食,6月为摄食高峰,9月停止;食物以小形蚌类和蝌蚪为主,其次为小鱼。7.繁殖习性:二级性征主要反映在雄性尾的比例较长,尾下鳞的数目相应较多;二级性比(出生时的性比)接近1:1,三级性比在居群较大的情况下也约为1:1,而在居群较小的情况下统计约为0.5:1;雌性性成熟期(以开始产仔为依据)全长都在350mm以上;解剖28号孕雌得知输卵管卵数3~12(平均6.3)枚;卵在母体内发育进程:解剖41号成熟雄性得知4月卵尚未发育,5月及6月处于发育中或晚期、产仔或已产出,7月基本都已产毕;统计两窝21仔得知初产出仔蛇全长127~139mm,母蛇体长大者其仔蛇亦较长;统计同窝9仔得知初生仔蛇重量2.4~2.5g,平均2.47g。本文是作者早期未发表的工作,现整理供对蛇类有兴趣的青年同行参考。本研究所用全部标本(包括3号雌蛇及其刚产出的仔蛇)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997.
大沙鼠种群年龄结构的季节变化和繁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2004年在内蒙古包头市达茂联合旗腾格淖尔地区对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年龄组成的季节变化及其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沙鼠的年龄组成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度之间的差异,在2月至次年的4月没有幼体,6月无亚成体;大沙鼠的性比无论从总体还是各个年龄组看,均存在着差异,特别到老体,这种差异更加突出。在内蒙古包头腾格淖尔地区的大沙鼠一年中部分个体参与第三胎繁殖,而且其繁殖状况存在着年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8.
家燕的繁殖生态及雏鸟生长发育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20 0 4年3~1 0月对南充地区家燕(Hirundorustica)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研究了雏鸟生长发育模式。结果表明,家燕2月中旬迁来,9月中旬迁飞。一般年产卵2窝。4月初已见产卵,卵长径(1 9 1 8±0 90 )mm ,短径(1 4 1 8±0 41 )mm ,卵重(2 5 7±0 3 8)g。孵卵期(1 6±1 )d ,育雏期2 2~2 3d。雏鸟体长及外部器官的形态学参数可以用Logistic曲线方程很好地拟合,体长、翅长及1 3日龄前的体重增长曲线均呈“S”型。  相似文献   
999.
四川瓦屋山金色林鸲的繁殖生态及孵卵节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 0 3年 4~ 7月 ,在四川省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对金色林鸲 (Tarsigerchrysaeus)的繁殖生态和孵卵节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金色林鸲营巢期从 4月下旬~ 6月中旬 ,孵卵期一般为 1 6~ 1 7d,育雏期为1 6d。窝卵数一般为 3~ 4枚 ,平均为 (3 . 75± 0. 45 )枚 (n =1 2 ) ,孵化率为 60 0 % ,育雏成功率为 85 2 %。仅雌鸟孵卵 ,根据对 3巢的监测 ,发现雌鸟早晨 6:0 0时左右首次离巢 ,晚上 2 0 :0 0时左右回到巢中 ,每天出巢次数 1 8~ 1 9次。孵卵雌鸟每次出巢时间一般少于 2 0min ,异常离巢时最长达到 65 6min。雌鸟出巢时间的长度和环境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 (Spearman,r=0 . 1 1 8,P =0 . 0 0 7,n =5 3 1 )。金色林鸲雄鸟存在羽毛延迟成熟现象 ,亚成体雄鸟可以繁殖。  相似文献   
1000.
20 0 2年 5月~ 2 0 0 4年 8月 ,在湖北省巴东县沿渡河镇的东圩口、小溪、锯锯湾、两河口等 4个村 ,对寿带鸟 (Terpsiphoneparadisiincei)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寿带鸟在湖北巴东的繁殖时间为 5月下旬~ 7月上旬 ,主要在农田居民区附近的阔叶树上营巢 ,巢材主要有青苔、草叶、草茎、细草根、棕丝、树耳、蜘蛛网等。筑巢工作主要由雌鸟承担 ,一般需要 5~ 7d即可完成。巢距离地面高度1 72~ 6 45m ,巢外径 6 0~ 8 8cm ,巢内径 4 9~ 6 4cm ,巢深 2 9~ 4 1cm ,巢高 6 3~ 9 5cm。雌鸟每天产 1枚卵 ,产卵时间均在清晨。窝卵数 4枚 (n =1 1 ) ,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化 ,雌雄鸟轮流孵卵 ,孵化期 1 3d。雏鸟晚成性 ,雌雄共同育雏 ,育雏期 9d。寿带鸟对不同的外界干扰反应明显不同 ,当有对其卵和雏鸟构成威胁的动物接近时 ,护巢行为表现十分强烈 ;而对其没有威胁的物种接近其巢时则无动于衷。面对同样的干扰 ,雌雄亲鸟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