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5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140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2006年4月-2007年3月间,对长江支流清江二级支流——胡家溪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生产量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主要优势摇蚊Conchapelopia sp.的生活史为一年两代,波特真开氏摇蚊(Eukiefferiella potthasti)为一年一代;Conchapelopia sp.的年均密度和年均生物量分别为105 ind·m-2、0.1g·m-2,波特真开氏摇蚊为280ind·m-2、0.3g·m-2.采用龄期频率法测算的周年生产量(g·m-2湿重)和生产量/生物量(P/B),Conchapelopia sp.分别为1.2g·m-2、2.3,波特真开氏摇蚊为1.4g·m-2、2.5.2种摇蚊的生产量时间重叠比例相似系数为0.7,重叠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营养基础分析发现,无形态碎屑为2种摇蚊的主要食物,占其组成的84%以上,对生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0.1%、68.6%.2个优势种的年均物质通量分别为7.2和7.1g·m-2.  相似文献   
992.
脓毒症早期内毒素(脂多糖,LPS)可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大量生成.TNF-α作为一种重要的早期炎症介质,间接激活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通路.STATs活化后直接进入核内参与LPS诱导的基因表达.本研究拟探讨STAT3在TNF-α启动子上的作用位点,为深入认识JAK/STAT信号通路在脓毒症发生中的分子基础及其干预途径提供理论依据.a.将Flag-STAT3与全长TNF-α启动子报告基因共同转染COS-7细胞,观察STAT3作用的剂量-效应.结果证实,STAT3对TNF-α基因的表达不受LPS调节,无论是否有LPS刺激,随着STAT3剂量的增加,TNF-α基因的表达亦随之增加.在将200μg/L浓度的Flag-STAT3质粒分别与不同长度的TNF-α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共同转染COS-7细胞并用LPS刺激,观察不同片段的TNF-α启动子活性.结果发现,95 bp片段的TNF-α缺失突变体作用最为明显,增加了6.9倍.b.分别构建了70 bp、75 bp、80 bp和85 bp片段的TNF-α缺失突变体———pTNF-α(70 bp)、pTNF-α(75 bp)、pTNF-α(80 bp)和pTNF-α(85 bp),将它们与Flag-STAT3共同转染COS-7细胞并用LPS刺激,观察到85 bp片段的活性与95 bp片段相似,当片段到达80 bp时,活性降低到对照水平.为了进一步了解其精确结合位点,将85 bp片段突变体的81和82位碱基突变,检测其对TNF-α活性影响,发现启动子活性下降.c.为了证明STAT3的潜在结合位点在80 bp到85 bp之间,且81和82位这2个位点的突变确实改变了STAT3对TNF-α启动子活性,进行凝胶迁移阻滞实验,观察到TNF-α启动子62~85 bp的野生型γ-32P标记的探针可以与核蛋白STAT3结合,而突变的62~85 bp标记的探针不能与核蛋白STAT3结合.上述结果表明,STAT3对TNF-α基因表达的调节不依赖LPS的刺激,STAT3在TNF-α启动子的潜在结合位点是在80到85碱基片段之间.  相似文献   
993.
994.
利用引诱剂监测林木主要蛀干害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4~2006年间对浙江省乐清市林木蛀干害虫种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辖区共有47种蛀干害虫,隶属于8科41属。重点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削尾材小蠹Xyleborus mutilatus Blandford等的成虫活动期林间种群数量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林间活动期为4月下旬至11月中旬,6月上旬为高峰期,其诱获的成虫数占监测总数的41.1%,初步显示该虫在浙南地区松林内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同时,还初步了解到削尾材小蠹成虫的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995.
通过田间调查、室内网罩盆栽苗测定选择性等方法,考察了常规棉(泗棉3号,石远321)、杂交抗虫棉(辽棉19号,鲁棉研18号)、转单价基因抗虫棉(国抗12号,中棉所32)和转双价抗虫棉(SGK321,中棉所41)4种类型8个品种棉花上棉蚜的适生性及种群动态。结果表明: 棉蚜在各棉花品种上的种群动态有明显差异(P<0.05),单株蚜量以转单价基因抗虫棉中棉32上最高,常规棉泗棉3号上最低,分别为297.81头/株和76.88头/株。棉蚜对4种类型棉花品种的选择性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对转单价基因抗虫棉有很强的选择性。根据棉蚜实验种群的参数判断,其在不同品种棉花上的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存在显著差异: 若虫发育历期常规棉石远321上最长(6.46天),双价棉中棉所41上最短(5.75天); 存活率转单价基因抗虫棉中棉32上最高(88.21%),双价棉SGK321上最低(76.46%); 单雌产蚜量杂交抗虫棉辽棉19上最大(44.48头),双价棉SGK321上最小(33.51头); 内禀增长率转单价基因抗虫棉中棉32上最高(0.3695),双价棉中棉所41上最低(0.3389)。综合评价,棉蚜的生存和繁殖适合性在转单价基因抗虫棉上最高,在双价棉上最低。  相似文献   
996.
许皓  李彦  邹婷  谢静霞  蒋礼学 《生态学报》2007,27(12):5019-5028
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降水改变正导致荒漠生态系统中植物用水策略的适应性变化;对降水变化响应的种间差异性影响着荒漠植物群落组成。研究将生理生态与个体形态尺度相结合,调查中亚荒漠关键种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对降水变化导致的自然生境中水分条件改变的响应与适应。实验于2005年生长期开展,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始盐生旱生荒漠中设置3个降水梯度(自然、双倍和无降水);观测并比较不同降水条件下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叶水势、水分利用效率、地上生物量累积和根系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梭梭主要利用降水形成的浅层土壤水维持生存;有效的形态调节和较强的气孔控制是其维持光合能力以及适应降水变化的主要机制;降水增多对其产生正效应,预示着梭梭可能在未来种间竞争和群落演替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997.
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种群数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殖力表和Leslie矩阵模型,研究了西藏特有的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种群数量动态过程。静态生命表和种群存活曲线反映出大花黄牡丹在树龄10a之前和20~25a之间分别经历了强烈的环境筛和竞争自疏,20a左右为其生理寿命,35a左右为极限寿命;大花黄牡丹种群的净增长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较低,表现为衰退型种群;Leslie矩阵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在20a内种群幼苗数量和总数量呈现出下降趋势,下降了大约30%;大花黄牡丹种群存活表现为Deevey-Ⅰ型,早期个体死亡极高,幼龄苗木严重不足;现行种群数量主要是靠自身的萌蘖繁殖来维持。导致大花黄牡丹濒危的可能原因是大花黄牡丹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998.
2005年1月到2005年11月对福建省惠安县赤湖林场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细根养分和能量的季节动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6种元素的含量在不同林龄木麻黄细根中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各林龄细根的N含量一般在冬夏季节较高,且死细根的N浓度高于相同林龄的活细根,除12林龄活细根P浓度在7月份有最大值外,其他各林龄活、死细根在一年中呈波动性下降,K含量在冬季较高,而在其他季节变化幅度不大,除5林龄活细根和18林龄死细根在3月份和7月份有两个峰值外,其他林龄细根Ca含量随季节变化较小,Mg含量随季节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在11月份上升;各林龄C则呈波浪形变化;(2)随着林龄的增大,细根N、P、Mg含量的变化模式相似,都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K和Ca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动幅度存在差别,C则呈波浪形变化;(3)随着季节的变化,灰分、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呈"V"形变动,一年中都存在两个峰值,分别在3月份和7月份或9月份;(4)灰分、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随林龄的增大表现为波浪形增加。由此可见,不同森林类型的细根养分和能量动态具有季节和林龄的特殊性,在进行整个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研究时,应考虑不同森林类型的特性。  相似文献   
999.
殷秀琴  宋博  邱丽丽 《生态学报》2007,27(1):128-134
根据对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凋落物、土壤动物和土壤2a的连续采样及测定主要营养元素N、P、K的含量,研究凋落物-土壤动物-土壤系统中主要营养元素在各分室的动态变化,并通过比较主要营养元素在不同分室中的分异,进而分析了土壤动物在该系统营养循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不同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比较复杂,阔叶落叶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大于针叶落叶,但不同凋落叶在分解过程中的元素损失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在研究时段,腐殖土层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高于土壤层;蚯蚓、蜈蚣和马陆大型土壤动物体内的营养元素含量之间差别较大,其中蚯蚓体内全N含量最高,而马陆体内全P含量最高,蜈蚣则全K含量最高。土壤动物和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和凋落叶中的变化趋势不同。N和P在土壤动物分室中表现出一定的富集,而K的富集不明显。土壤动物可以通过其新陈代谢活动加速凋落物-土壤动物-土壤系统中营养元素的循环速率。不同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养分含量变化复杂可能是由于不同凋落物种类特性差异造成的。土壤动物在营养元素循环,尤其是N、P元素循环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分子动态模拟及其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分子动念模拟技术是运用计算机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质子运动轨迹以及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预测,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该文介绍分子动态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