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0篇
  免费   578篇
  国内免费   63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中年人群中不同性别间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将104例中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例,女51例,比较两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超敏CRP(hs-CRP)的差异。结果:男性组BMI、TG、UA较女性组高,HDL-C、Lp(a)较女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些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中年人群中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992.
新诊断标准下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新诊断标准下国内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发病情况,分析影响GDM发生的高危因素,为新标准下国内GDM孕妇临床早期管理、诊断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我院接受产前建卡检查的所有孕妇1152例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及回顾性研究,排除孕前糖尿病患者16例,采用GDM诊断新标准进行"一步法"诊断,收集包括年龄、孕产次、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糖尿病家族史、多囊卵巢综合征等13种影响GDM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综合分析。结果:新标准下GDM检出率为10.39%(118/1136)2)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年龄≥35岁(X2=10.2814,P=0.0013)、肥胖(孕前BMI≥28kg/m2()X2=36.2384,P<0.0001)、多囊卵巢综合征(X2=20.6725,P<0.0001)、糖尿病家族史(X2=7.8783,P=0.0050)在GDM组与非GDM组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OR=7.546 95%CI=2.356~20.129 P=0.0002)、多囊卵巢综合征(OR=6.342 95%CI=1.783~16.329,P=0.0019)、年龄(OR=3.021 95%CI=0.983~6.459 P=0.0108)、糖尿病家族史(OR=2.43895%CI=0.612~5.231 P=0.0256)为GDM的高危因素。结论:新标准下报告GDM检出率为10.39%。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年龄、糖尿病家族史为影响GDM发生的高危因素。加强GDM筛查并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妊娠期妇女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管理可改善妊娠结局,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寻找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扩心病患者的病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25例,按照NYHA分级分组,将心功能Ⅱ-Ⅳ级同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患者91例定义为观察组;将心功能Ⅰ级同时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患者34例定义为对照组。在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基础上,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方法确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中的"房颤"及"脉压≥70mmHg"这两个参数比对照组的数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脉压≥70mmHg"、"房颤"是扩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脉压≥70mmHg"、"房颤"是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在临床治疗扩心病患者时警惕这两项指标的异常。  相似文献   
994.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和探索探究性学习,无疑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要求的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只有注重实践并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头  相似文献   
995.
高中地理新课程提出,要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地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地理素养"的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指引学生实施创新构想,这不仅是当代教师的责任,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996.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森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林业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营林生产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营林生产起步晚且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得我国的营林生产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本文对我国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期望能对我国营林生产的改进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97.
摘要 目的:探究孕中晚期胎儿主动脉弓狭窄的超声诊断参数分析,并就超声诊断参数对孕中晚期胎儿主动脉弓狭窄的影响因素开展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于我院就诊后被确诊为孕中晚期主动脉弓狭窄的40例胎儿为狭窄组,另取同期体格检查正常的40例胎儿为对照组,以胎儿出生后超声心动图检测或尸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胎儿超声指标Z-分数(AI Z-score)、升主动脉Z-分数(AO Z-score)、主动脉峡部/升主动脉(AI/AO)差异,分别绘制AI Z-score、AO Z-score以及AI/AO对孕中晚期胎儿主动脉弓狭窄的诊断ROC曲线,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式计算孕中晚期胎儿主动脉弓狭窄影响因素。结果:(1)窄缩组胎儿的超声参数AI Z-score、AO Z-score以及AI/A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AI/AO为孕中晚期胎儿主动脉弓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3)AI Z-score、AO Z-score、AI/AO以及联合检测对胎儿主动脉弓狭窄的诊断AUC分别为0.801(95% CI=0.691-0.910,P<0.001)、0.835(95% CI=0.739-0.932,P<0.001)、0.843(95% CI=0.757-0.929,P<0.001)、0.920(95% CI=0.865-0.975,P<0.001),截断值分别为-1.64、-1.47和0.535,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50%和72.50%、77.50%和77.50%、75.00%和80.00%、85.00%和82.50%。结论:超声诊断对孕中晚期胎儿主动脉弓狭窄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指标AI Z-score、AO Z-score、AI/AO能够量化分析孕中晚期胎儿主动脉弓狭窄风险,可以考虑将其应用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宝华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蕨类植物的研究, 分析了蕨类植物的物种组成、频度、多度、总优势度, 乔木层、灌木层、气候因子对蕨类植物多样性格局的影响。阐明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蕨类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并构建了蕨类植物开发利用潜能评价体系。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该区域有蕨类植物12 科20 属29 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蕨类植物的盖度与灌木层盖度呈显著正相关, 蕨类植物的多样性与灌木层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蕨类植物Margalef 指数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 Simpson 优势度指数与日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9.
光合细菌与其他微生物在光照条件下混合培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综述了光照混菌培养的特点和目前光照混菌培养在水体净化、生物制氢和高价值物质生产方面的应用,并对影响混合菌株生长代谢与繁殖的因素做了总结。分析表明菌株之间存在的相互协同共生作用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底物被充分利用,提高物质产率。光照混菌培养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在水体净化、生物制氢、高价值物质生产方面的应用具有相当好的效果。在影响因素中对混合培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菌株接种量、接种比和培养基pH。在总结光照混菌培养应用现存不足的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初始pH、碳源和氮源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对粗毛纤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对以上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从中选出3个最优的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粗毛纤孔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初始pH为6.5;最适碳源为木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在玉米、高粱和小麦3种基质中,对原种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高粱和玉米在接种后的第1天和第2天开始萌发,且可更好地促进粗毛纤孔菌菌丝的生长。对粗毛纤孔菌栽培料的3种配方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配方:木屑78%、稻壳2%、玉米粉17%、蔗糖1%、石灰1%、石膏1%、含水量60%-62%的比例为栽培种培养料可使粗毛纤孔菌菌丝在接种28d后长满菌袋,且生长旺盛,可较快地培育出子实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