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63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1.
多粘类芽胞杆菌KM2501-1杀南方根结线虫活性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万里  陈珍  杨雪  黄典  张吉斌 《微生物学报》2020,60(8):1629-1637
【目的】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性植物病原线虫,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前期研究发现多粘类芽胞杆菌(Panebacillus polymyxa) KM2501-1具有很好的温室防治南方根结线虫效果,且可产生多种挥发性杀线虫活性物质,但对其非挥发性产物是否有杀线虫活性没有研究。本研究拟进一步分离鉴定其产生的杀线虫活性代谢产物,发掘新的杀线虫药物。【方法】对菌株KM2501-1进行液体发酵并离心收集发酵上清液,通过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等方法得到高纯度的杀线虫活性物质,并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核磁共振等技术鉴定杀线虫活性物质的结构。【结果】生物活性检测显示,多粘类芽胞杆菌KM2501-1发酵上清液具有较强的南方根结线虫触杀活性,并能有效抑制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体外杀线虫效率高达87.66%,抑制卵孵化效率达92.26%。结构鉴定结果显示多粘类芽胞杆菌产生的杀线虫活性物质为环二肽类物质cyclo (Pro-Phe),800 mg/L的cyclo(Pro-Phe)杀线虫效率达84.75%。进一步的显微观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活性物质cyclo(Pro-Phe)处理后的根结线虫肠道组织紊乱、结构发生破坏。【结论】多粘类芽胞杆菌KM2501-1产生的cyclo (Pro-Phe)是一个具有杀线虫新功能的活性物质,其可能通过破坏线虫肠道杀死线虫。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我国18个省市地区的农作物根际土壤进行采样,使用木霉菌选择性培养基(TSM)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对采样土壤中的木霉菌(Trichoderma spp.)进行分离和纯化,再与同一地区的多种植物病原菌进行平板对峙测试,筛选和保存了1 300余株有拮抗功能的木霉菌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ITSTef1-α)鉴定,这些菌株分属9个木霉菌种。其中哈茨木霉(T.harzianum)和棘孢木霉(T.asperellum)为优势菌种,分别占29.07%和29.91%(总数:393和382株);其次是绿色木霉(T.viride),占筛选总数的14%(总数:185株);而渐绿木霉(T.viridescens)和康宁木霉(T.koningii)分别占7.53%和7.00%(总数:99和92株);深绿木霉(T.atroviride)和钩状木霉(T.harmatum)分别只占5%以上(总数:69和67株);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和橘绿木霉(T.citrinoviride)的群落在我国农作物根际土壤中的分布最少,分别只占1.5%和0.5%以上(总数:21和7株)。同时,为了解不同地区的木霉菌株对上海地区的草莓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的拮抗作用的差异性,选用14个不同地区的木霉菌株,通过对峙培养拮抗测定,筛选出6个木霉菌株,进一步做了抑制草莓灰霉病的室内生测试验。结果显示,来源于华东地区的木霉菌株TR78和TR85,在平板对峙试验中对草莓灰霉菌生长的抑菌率分别为85.49%和82.90%,室内生测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19%和80.02%,显著高于(P0.05)其他菌株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3.
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的重要传播虫媒。目前对柑橘黄龙病的防治尚缺有效的药剂和抗病品种,加强对柑橘木虱的防治,对控制柑橘黄龙病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防治柑橘木虱多采用化学防治,杀虫剂的频繁使用造成了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和害虫产生抗药性等诸多问题,生物防治以其高效、低毒、低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逐渐受到重视。昆虫病原真菌能侵入昆虫寄主体内,导致昆虫发病死亡,具有良好的病害流行潜力及生产应用便利性,利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柑橘木虱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总结了用于柑橘木虱生物防治的虫生真菌种类,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利用球孢白僵菌、玫烟色棒束孢、淡紫紫孢菌、宛氏拟青霉、蜡蚧菌等虫生真菌在防治柑橘木虱中的应用,并对虫生真菌防治柑橘木虱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柑橘黄龙病的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4.
【目的】开发出与铜绿假单胞菌粘肽合成酶PBP3有高亲和力,具有全新结构的先导化合物。【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粘肽合成酶PBP3为靶点,通过分子对接软件DOCK6.5,对含有104万个小分子化合物的数据库进行了大规模虚拟筛选,选取结构相对简单的中选化合物进行合成,得到先导化合物,并验证其抑菌活性。【结果】通过grid score进行第一轮初筛,筛选出grid score分值小于–30 kcal/mol的6万个化合物,接着以amber score进行第二轮筛选,筛出amber score分值小于–20 kcal/mol的化合物约200个。最终,经过观察分析,从中挑选出4种打分高并且结构新颖的小分子化合物作为先导化合物。合成出的先导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175–275μg/m L之间,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效,MIC值比作为阳性对照的磺胺嘧啶更低,说明先导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这些先导化合物可以进一步开发为新型抗菌药物,用于解决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95.
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广泛分布于新疆干旱盐碱地区,属于藜科极端耐盐的盐生灌木。从600 mmol?L-1 Na Cl处理48 h的盐穗木根的小RNA文库中筛选到差异极显著的HcmiR172e做为研究对象,利用盐穗木转录组数据预测其靶基因为HcTOE3,开展HcmiR172e-HcTOE3的分子克隆和胁迫表达相关性工作。通过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盐穗木HcmiR172e前体和HcTOE3全长序列;使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前体和靶基因信息及相关性;采用q RT-PCR技术检测了不同盐浓度(200、400和600 mmol?L-1 Na Cl)处理48 h的盐穗木HcmiR172e及预测的靶基因HcTOE3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HcmiR172e前体序列可形成颈环结构,各项指标符合前体要求。其靶基因HcTOE3 c DNA全长为1 744 bp,开放阅读框1 329 bp,在编码区有一个高度匹配HcmiR172e的结合位点(CTGCAGCATCATCAGGATTC);q RT-PCR分析结果表明HcmiR172e与其预测的靶基因HcTOE3均响应盐的处理,二者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后续将通过实验逐步阐明盐穗木HcmiR172e对HcTOE3在逆境中的靶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6.
为解决在城市绿化中滥用化学农药引起的生态问题,研究了胡椒木(Zanthoxylum piperitum)叶片的精油成分及其驱虫、杀虫、杀菌活性。结果表明,采用石油醚萃取胡椒木叶片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 h、温度50℃、料液比1:5,得率最高为0.5123%。从胡椒木叶片精油中共鉴定出25个化学成分,主要为酯类、烃类和醇类,占总峰面积的99.96%,而具有驱虫、杀虫和抗菌活性的成分占88.50%,包括肉桂酸甲酯(87.83%)、柠檬烯(0.18%)、薄荷醇(0.11%)、香茅醛(0.10%)、α-蒎烯(0.08%)、α-石竹烯(0.08%)、松油醇(0.04%)、石竹烯(0.03%)、羟基大牻牛儿-1(10),5-二烯(0.03%)和β-水芹烯(0.02%)等。20 mg m L~(–1)的精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85.38%,接近BHT阳性对照;但还原性低于Vc,表现出较弱活性,这可能与提取工艺有关。因此,胡椒木叶精油含有多种驱虫、杀虫、抗菌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开发为天然植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97.
摘要:目的 转酮酶是非氧化磷酸化戊糖途径中的关键酶。5-磷酸木酮糖是分析测定转酮酶酶活性的底物,然而因该底物难以化学合成,生产成本高,从而导致厂家停止生产,目前市场上无法得到。因此有必要建立起新的转酮酶酶活测定方法。方法 (1)将酿酒酵母的木酮糖激酶基因(XKS1)克隆于pET30a载体。(2)纯化木酮糖激酶。(3)建立酶偶联反应,以木酮糖为底物,将其转化为5-磷酸木酮糖,用于转酮酶酶活的测定。结果 (1)成功地将XKS1基因克隆于pET 30a得到质粒pXZ-X004。(2)质粒pXZ-X004诱导表达产生C端His-tag标签的XK,用Ni柱分离得到纯化的木酮糖激酶(XK)。(3)纯化的XK活性为21.0 U/mg protein,当用12.5%的甘油保存于?80 ℃环境1个月,仍有74%的活性。(4)用纯化的XK建立了转酮酶(TK)酶活测定新方法,当TK酶活低至0.00875 U时仍能够利用新方法检测。结论 本实验通过克隆和表达XKS1基因,成功地建立了TK酶活性测定的新方法,并应用于木糖代谢工程菌株TK酶活的测定,为医学和生态学领域中TK酶活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冯慧喆  严克俭  黄云峰 《广西植物》2016,36(8):1014-1018
在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中采集了大量标本,经过对这些标本进行仔细鉴定并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其中两号标本为香茜属(Carlemannia Benth.)和粘腺果属(Commicarpus Standl.)植物。这两属植物在广西尚无报道,为首次记录。香茜属植物叶对生,子房下位,无托叶,雄蕊仅有2枚,这和茜草科相似但又不同,系统位置较混乱,以前曾放于茜草科( Rubiaceae)和忍冬科( Caprifoliaceae)中,最近该属和蜘蛛花属独立成香茜科( Car-lemanniaceae)。该属植物共有3种,沿喜马拉雅山脉向东一直分布到缅甸、越南北部。我国西藏东南、云南南部、广西西北部分布一种即香茜( Carlenannia chinenesis Hook. f.)。粘腺果属是紫茉莉科( Nyctaginaceae)主产热带地区的1个属,全世界约25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和阿拉伯半岛南部,在南亚、东南亚和墨西哥至热带美洲也有少量分布。中国产2种,其中广西产1种即中华粘腺果[ Commiaicarpus chinensis ( L.) Heim.]。该种植物分布广泛,从南亚次大陆向东至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向北到我国西沙群岛、海南岛以及广州附近,在广西首次记录,产凤山县和凌云县。  相似文献   
99.
采用显微照相技术对四合木根、茎部导管分子形态特征及数量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并运用SMA分析导管分子长度与直径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探讨四合木的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对草原化荒漠地区的适应特性。结果表明:(1)四合木根部与茎部导管分子均以孔纹、网纹和两端无尾类型为主,具单穿孔板。(2)四合木根部与茎部导管分子在长度上均为短级水平,直径上均为小级水平,且宽窄导管并存;茎部导管分子较根部导管分子更加"小型化"。(3)不论根部或茎部,其导管分子的长度与直径之间均表现出异速生长的关系,且导管分子长度的增长速率大于直径的增长速率。这些结果有助于从细胞学尺度上了解荒漠区木本植物对草原化荒漠地区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0.
为探讨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J)对木豆不定根影响,研究了茉莉酸甲酯的不同浓度及处理时间对木豆不定根中染料木素的含量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诱导子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不定根中染料木素的含量有重要影响。在MJ浓度为100μmol·L-1,处理时间为48 h时,染料木素的含量最高,为1.38 mg·g-1,是对照组的4.03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100μmol·L-1的MJ处理对木豆不定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MJ处理的木豆不定根明显发生了氧化胁迫,O_2^-速率、H_2O_2和MDA含量明显升高,同时不定根中SOD和POD活性明显升高,但是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并未消除不定根的氧化胁迫,这种氧化胁迫导致了木豆不定根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