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33篇 |
免费 | 128篇 |
国内免费 | 787篇 |
专业分类
36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80篇 |
2022年 | 81篇 |
2021年 | 113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79篇 |
2018年 | 61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115篇 |
2014年 | 190篇 |
2013年 | 118篇 |
2012年 | 145篇 |
2011年 | 128篇 |
2010年 | 111篇 |
2009年 | 140篇 |
2008年 | 187篇 |
2007年 | 136篇 |
2006年 | 139篇 |
2005年 | 141篇 |
2004年 | 111篇 |
2003年 | 127篇 |
2002年 | 141篇 |
2001年 | 129篇 |
2000年 | 99篇 |
1999年 | 82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79篇 |
1996年 | 78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69篇 |
1991年 | 70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60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75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紫羊茅重金属抗性和敏感品种中类金属硫蛋白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对生命机体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作为多数辅酶的辅助因子对细胞的正常代谢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当重金属超过一定的浓度时对细胞有较大的毒性。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生物可能形成一种调节细胞内重金属浓度的机制。这种机制在动物和真菌中被认为同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的作用密切相关。植物中也存在类似的与重金属结合的低分子量蛋白(heavy metal binding pep-tide)。最近对拟南芥菜和水稻中类金属硫蛋白(MT-like)基因的研究证实其作用与动物MT相似。紫羊茅品种“Merlin”是一种从锌铅矿区的重金属污染地采集的单子叶草种,对镉和铜的抗性都较高,分别达到50mg/L和30mg/L,而5mg/L Cd~(2 )或2mg/L Cu~(2 )便可抑制敏感品种“S59”的正常生长。目前 相似文献
42.
《生理学报》2021,73(4):539-550
本文旨在研究血流剪切力对内皮细胞多不饱和脂肪酸产生的类二十烷酸代谢产物的影响,以阐明不同模式的血流剪切力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首先,分别给予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对照静止(Static)、层流型剪切力(laminar shear stress,LSS)、振荡型剪切力(oscillatory shear stress, OSS)处理6 h后,用新鲜的M199培养液孵育内皮细胞3 h,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孵育培养液中内皮细胞分泌的类二十烷酸代谢产物的水平。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血流剪切力作用下,类二十烷酸代谢的水平有显著改变。我们筛选出OSS组相对于LSS组显著上调的10种代谢物,包括由环氧合酶产生的代谢产物PGD2、PGE2、PGF2α以及PGJ2,由脂氧合酶或自发氧化作用产生的11-HETE、15-HETE、13-HDoHE,以及由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和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产生的12,13-EpOME、9,10-EpOME、9,10-DiHOME,并从离体和在体水平验证了类二十烷酸代谢酶mRNA表达水平升高。以上结果表明OSS可能通过上调代谢酶基因的转录水平促进类二十烷酸代谢产物的升高,从而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利用代谢组学技术从整体上研究了类二十烷酸代谢产物对血流剪切力的响应,为血流动力学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43.
同翅类昆虫的雄性生殖系统及精子发生(昆虫纲:半翅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比较了同翅类昆虫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减数分裂期间染色体的行为和精子尾部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蜡蝉总科和异翅类的精巢具有被膜,而蝉总科、叶蝉总科、沫蝉总科、角蝉总科、木虱总科、蚜总科、粉虱总科和蚧总科的精巢均不具有被膜。也可以根据精巢小叶的形状将精巢分为三类,蝉总科、叶蝉总科、沫蝉总科、角蝉总科、蚜总科和粉虱总科的精巢小叶为球形,蜡蝉总科、木虱总科和蚧总科的精巢小叶为管状,而异翅类的精巢小叶为片层状。减数分裂可以被分为5类:①蝉型(Cicadoidtype);②蜡蝉型(Fulgoroidtype);③木虱型(Psyloidtype);④蚜型(Aphidoidtype);⑤粉虱型(Aleyrodoidtype)和⑥蚧型(Coccoidtype),至少具有四个类群的减数分裂前期I具有弥散期,它们是:木虱总科、蜡蝉总科、蚧总科和异翅类。除粉虱总科和蚧总科的精子尾部退化以外,其余种类的精子鞭毛均具有典型的9 9 2轴丝结构。 相似文献
44.
45.
广西天等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含䗴地层及化石带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简要地介绍了广西天等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含Ting地层,对Ting类动物群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自下而上建立了7个化石带,分别为:1.Montiparus montiparus带;2.Triticites variabilis带;3.Pseudoschwagerina beedei带;4.Sphaeroschwagerina sphaerica带;5.Mccloudia ovata带;6.Schw 相似文献
46.
黔南三都Etagraptus approximatus笔石带的疑源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黔南三都EWtagraptus approximatus笔石带中的疑源类化石23属38种,包括1新种及2未定神。这为建立阿化克期早期笔石带中的疑源类组合,提高疑源类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精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7.
48.
介形类是一类小型的双壳甲壳类动物, 其海洋浮游种类就超过200余种, 是海洋浮游动物中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以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mtCOI)基因为标记, 分析南海浮游介形类中的广布种斜突浮萤(Proceroecia procera)的单倍型多样性与种群遗传结构在空间上的分布, 并结合环境选择压力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结构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 38个个体共检出18种单倍型, 广布的单倍型在6个种群中都有分布, 说明P.procera种群可以实现远距离扩散, 最远超过700 km。P.procera种群呈现中度的遗传分化(平均FST = 0.186)。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与地理距离无相关性(r=0.17, p=0.15), 种群未呈现空间距离隔离。远距离分布的单倍型并没有带来强劲的基因流, 相邻种群间甚至呈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RDA分析结果显示, 空间与环境并不是决定P. procera种群遗传结构的主要因素, 推测历史上种群扩展带来的拓殖隔离可能是主要解释。 相似文献
49.
广西百色和永乐盆地的始新世猪类化石──兼论早期猪类的分类和演化(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广西百色及永乐盆地发现的中始新世最晚期一晚始新世的猪类化石。这批已知最早的猪超科化石,大大丰富了亚洲地区的早期猪类,对了解全球猪类的早期演化有着重要价值。广西的材料被确定为两个新属新种:萨氏始新猪Eocenchoerus savagei和广西华夏猪Huaxiachoerus guangxiensis,一个新种:粗壮暹罗猪Siamochoerus viriosus和一个未定属种:Tayassuidae gen.et sp.indet。加上已发表的单尖旅猪Odiochoerus uniconus,百色、永乐盆地共计发现了5种始新世猪类化石。新属Eocenchoerus虽然臼齿结构简单,与原始的古猪类(paiaeochoerid)接近,但因其M3具有一个明显的跟座而被归入猪科。早期猪科动物非常原始的臼齿形式证明,猪科动物的起源并不晚于古猪科(Palaeochoeridae)和西科(Tayassuidae)。旧大陆的古猪类长期以来被认为与新大陆的西类(tayassuid)更为接近,多数学者将其归入西科。笔者认为两者共有的近祖特征,并不能支持它们更近的亲缘关系,而且古猪类缺乏典型西类的近裔特征,因而支持将Pala? 相似文献
50.
为了解黄渤海甲壳类的分类多样性特征, 我们统计了2010-201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调查捕获的黄渤海甲壳类(软甲纲: 十足目与口足目)物种名录。结合历史文献, 进一步系统整理得到黄渤海甲壳类物种总名录。基于这2个名录, 应用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he inclusion index at taxonomic level, TINCLi)、平均分类差异指数(average taxonomic distinctness index, 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variation in taxonomic distinctness index, Λ+)研究了其分类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 2010-2015年调查名录中, 甲壳类共93种, 隶属于2目39科66属, 其中10种为新分布种; 对虾科、藻虾科、长臂虾科、梭子蟹科和弓蟹科的物种数最多, 合计占总物种数的38.71%; TINCLi分别为1.41种/属和2.38种/科; Δ+和Λ+分别为50.25和35.20。总名录中, 甲壳类共228种, 隶属于2目53科123属, 其中藻虾科、豆蟹科、对虾科、弓蟹科和鼓虾科的物种数最多, 合计占总物种数的30.70%; TINCLi分别为1.85种/属和4.30种/科, Δ+和Λ+分别为50.18和30.87。对虾科的相对丰富度指数(the relative richness index, Rr)最高(100), 其次是梭子蟹科(71.43)和长臂虾科(62.50), 豆蟹科最低(6.25)。黄渤海甲壳类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明显小于鱼类(P < 0.05)。2010-2015年调查的Δ+计算值高于理论值, 且在理论值的95%置信区间内, 说明黄渤海甲壳类群落正处在中等程度的干扰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