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17篇
  免费   2214篇
  国内免费   8874篇
  2024年   240篇
  2023年   1023篇
  2022年   1057篇
  2021年   1053篇
  2020年   949篇
  2019年   976篇
  2018年   778篇
  2017年   884篇
  2016年   832篇
  2015年   1004篇
  2014年   1659篇
  2013年   1331篇
  2012年   1601篇
  2011年   1658篇
  2010年   1574篇
  2009年   1636篇
  2008年   1846篇
  2007年   1485篇
  2006年   1347篇
  2005年   1336篇
  2004年   1177篇
  2003年   1006篇
  2002年   781篇
  2001年   688篇
  2000年   688篇
  1999年   552篇
  1998年   440篇
  1997年   401篇
  1996年   378篇
  1995年   303篇
  1994年   313篇
  1993年   391篇
  1992年   324篇
  1991年   288篇
  1990年   262篇
  1989年   252篇
  1988年   137篇
  1987年   122篇
  1986年   89篇
  1985年   143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3年   10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张晶  黄仲荪 《生理学报》1990,42(6):540-546
本实验在67只家兔身上分别观察了电解损毁孤束核(NTS)前后刺激腹迷走神经和内脏大神经中枢端对血压的影响,以及刺激这两种神经中枢端对 NTS 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来自腹迷走神经和内脏大神经的感觉冲动不仅都可以投射至 NTS,而且这两种传入冲动在 NTS 还存在着会聚现象。一种传入神经的阈下刺激(背景刺激)可以削弱另一传入神经的血压效应,一种传入神经的(背景刺激)可以抑制另一种神经元引起的 NTS 神经元电活动。本文对这两种传入冲动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可能机制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2.
孙复川  赵信珍  G.Hung 《生理学报》1990,42(6):547-554
本文用实验揭示了瞳孔对光动态反应具有采样控制特性。实验中采用各种不同时间间隔的双脉冲光,以开环的方式(Maxwellian View)刺激瞳孔,当双脉冲之间间隔较长时,瞳孔反应相当于对双脉冲光的两次脉冲分别产生瞬态收缩;当双脉冲时间间隔短于0.6s 时,其反应就成了一次瞬态收缩,与单个光脉冲所引起的瞳孔反应一样。同—受试者的多次实验结果相同,不同受试者所得结果也基本一致。故瞳孔对脉冲刺激光引起反应后,必须至少约隔0.6s 才能对另一次脉冲光产生反应,这就说明了瞳孔动态反应具有离散的采样控制特性。实验还进一步证明,瞳孔系统的控制机制是双重模式的控制:不同的刺激条件下,瞳孔反应可呈现为瞬态反应(AC)或持续反应(DC),瞬态反应的 AC 通道为离散的采样控制,持续反应的 DC 通道为连续控制。  相似文献   
43.
20-羟蜕皮素对家蚕后部丝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戴玉锦  朱江 《昆虫学报》1990,33(4):398-402
应用超薄切片和电镜技术,详细观察了蜕皮激素(MH)对家蚕Bombyx mori后部丝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电镜观察表明,家蚕后部丝腺细胞对MH处理极为敏感.一经MH处理,其细胞核的形态结构和细胞质中各种细胞器的发生、发展都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并且与MH处理时期及剂量有关:五龄前期适量MH(4μg/头)处理,能促进与丝蛋白合成有关细胞器的形成与发展,加速腺细胞的成熟生长;较高剂量(8—16μg/头)处理,则导致自噬体的过早发生.五龄中、后期MH处理,一方面促进了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的进一步发达,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自噬体的发生数量;处理剂量越高,后一种倾向越突出.这些结果证明,后部丝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受MH调节.  相似文献   
44.
浙江省薯蓣科植物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浙江省薯蓣科全部植物——薯蓣属17种和1变种为18个分类单位,以形态为主兼顾组织结构、化学成分及地理分布,列出72项性状,对这些植物进行了数量分类。用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甲、中间距离法乙、重心法、类平均法以及离差平方和法的系统聚 类,探索了这些植物彼此间的亲缘关系,认为以前对它们的经典分类处理基本合理。由于”薯莨”性状明显特殊,建议成立新组——薯莨组。  相似文献   
45.
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86年6月在贵州盘县一溶洞的水体中采到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命名为角金线鲃,新种Sinocyclocheilus angularis sp. nov.。本新种形状怪异,头背缘末端具一朝前的角状突,其内有顶骨突;眼正常;侧线鳞明显;鳔后室发达等特征而易与金线鲃属其他种相区别。  相似文献   
46.
湖南吉首大沱奥陶系九溪组疑源类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相似文献   
47.
大苇莺种群繁殖生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欣  郭东龙 《生态学报》1990,10(2):150-154
  相似文献   
48.
在不同的摄食水平(饥饿—最大量)及温度(5—15℃)下,对1—5g的真(鱼岁)的摄食量、排粪量、排泄量、代谢量,生长量及生化组成作了测定。真(鱼岁)的最大摄食量随体重及温度增加而增加。食物能量平均有6.5%损失于粪便中,5.1%损失于排泄物中。摄食代谢随摄食量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温度下,特定生长率与摄食量的关系是一减速增长曲线。当摄食不受限制时,生长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加;当摄食受限制时,生长率随温度增加而下降。鱼体的干物质含量及能量含量随摄食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9.
维西香茶菜的二萜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西香茶菜Rabdosia weisiensis C. Y. Wu产云南西北部海拔2600米沟谷中,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未见报道。从该植物叶的乙醚提取物中,分得两个二萜成分,一为已知成分trichorabdal A(2),一为新成分,命名为维西香茶菜甲素weisiensin A(1)。 维西香茶菜甲素weisiensin A(1),C_(26)H_(36)O_9,mp 298—300℃,其~(13)C NMR谱显示存在三个CH_3,三个CH_2,八个CH,三个四取代碳,三个Ac,二个烯碳和一个羰基  相似文献   
50.
长江三角洲石荠苧属群体水平变异式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数量分类学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5种石荠苧属植物的群体进行了表征变异式样的分析,并参照繁育方式、生态适应和染色体数目等证据,来揭示种内群体间变异式样的差异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探讨了这些种可能的种系发生关系。笔者认为石荠苧属Mosla在进化的早期就已经分化为两个大支,在分类上即表现为两个组——唇萼组和石荠苧组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