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目的】为了进一步鉴定铜绿假单胞菌转录调控因子σ~(38)对2个拷贝吩嗪合成基因簇(phz A1-G1和phz A2-G2)的具体调控方式并推定介导绿脓菌素合成代谢的可能调控机制。【方法】根据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信息,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rpo S基因缺失突变株Δrpo S以及克隆全长rpo S基因作互补分析;再以单一吩嗪基因簇缺失突变株Δphz1和Δphz2为出发菌株,分别构建rpo S缺失突变株Δrpo Sphz1和rpo S插入突变株Δrpo Sphz2,测定并比较野生株及相关突变株的绿脓菌素合成量,初步推定σ~(38)因子对2个不同吩嗪基因簇表达的调控方式。【结果】在GA培养基中,突变株Δrpo S的绿脓菌素合成量比野生株显著增加;互补分析证实,σ~(38)可使突变株Δrpo S的绿脓菌素降低并接近野生株PAO1水平;与对照株Δphz1相比,突变株Δrpo Sphz1的绿脓菌素合成量因σ~(38)因子缺失而显著减少;而与对照株Δphz2相比,突变株Δrpo Sphz2的绿脓菌素合成量因σ~(38)因子缺失显著增加。【结论】转录调控因子σ~(38)对铜绿假单胞菌绿脓菌素的合成代谢的确具一定的负调控作用;结合已报道的研究结果,初步推定:σ~(38)因子通过负调控吩嗪基因簇phz1,正调控吩嗪基因簇phz2的表达实现对绿脓菌素合成代谢的调控。  相似文献   
72.
Streptomyces sp.WXC菌株是从滑桃树(Trewia nudiflora)种子中分离到的一株内生菌,滑桃树种子提取物对Streptomyces sp.WXC菌株的生长和活性化合物的表达有促进作用。运用HPLC、RT-PCR和Real-time PCR技术,研究Streptomyces sp.WXC菌株在加入滑桃树种子提取物和不加入滑桃树种子提取物的两种条件下,其活性化合物富伦菌素B产量及其生物合成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结果显示,滑桃树种子提取物诱导了活性化合物富伦菌素B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了富伦菌素B的产量。首次揭示了植物与其内生放线菌之间的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转录因子SoxR作为胞内氧化还原感应器,参与抗氧化胁迫的全局性调控。粤蓝链霉菌榴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内存在一个类soxR基因orf20,但其生理功能仍不清楚。【方法】将orf20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分析携带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对百草枯抗性的变化。同时通过修改后的PCR-targeting方法构建粤蓝链霉菌orf20删除的突变株,分析突变株的表型变化和对百草枯抗性水平的变化。【结果】重组ORF20在羧基端含有组氨酸标签,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可溶性表达,携带重组质粒pET28b-orf20的大肠杆菌对百草枯的抗性水平显著提高。粤蓝链霉菌orf20删除突变株仍具有产孢能力,生长特性没有改变,对百草枯的抗性水平也没有变化,但榴菌素的产量大幅提高,是野生株的3.3倍。【结论】在大肠杆菌中,orf20基因的编码产物能够被百草枯激活,替代SoxR参与抗氧化胁迫的调控。在粤蓝链霉菌中,orf20基因不参与抗氧化胁迫,而对榴菌素的产生有负调控效应。  相似文献   
74.
金城 《微生物学通报》2011,38(12):1869-1869
提高抗生素在产生菌中的表达效价,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是实现抗生素生产应用的重要基础.星形孢菌素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蛋白激酶抑制剂,能够诱导多种类型的细胞凋亡,但目前星形孢菌素生产菌株的表达效价均较低,达不到生产要求,使其应用受到限制[1-4].  相似文献   
75.
【目的】从长期堆放泰乐菌素药渣附近的土壤中分离出泰乐菌素降解菌,并考察其对泰乐菌素的降解特性。【方法】采用梯度驯化、划线分离法筛选出泰乐菌素优势降解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及菌种鉴定,并考察菌株对泰乐菌素的降解特性。【结果】从长期堆放泰乐菌素药渣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泰乐菌素高效降解菌,命名为TS1,其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落形态呈圆形,乳白色,表面光滑,不透明,边缘整齐,鉴定为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该菌株在温度35°C、pH 7.0的条件下培养72 h,对初始浓度为300 mg/L泰乐菌素的降解率可达99%以上。【结论】说明菌株TS1对泰乐菌素具有良好的降解特性,可用于生物修复被泰乐菌素废渣废水污染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6.
目的:从海洋真菌中筛选得到新型群体感应抑制剂,并对其进行活性评价。方法:首先利用紫色杆菌CV026指示菌株对真菌发酵粗提物进行活性筛选。其次通过18S r DNA序列比对进行菌种鉴定,同时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并结合活性追踪检测分离纯化的活性化合物,再通过核磁质谱分析确定其结构。最后利用定量测定方法检测其在亚抑菌浓度下对紫色杆菌紫色菌素产量影响以及RT-PCR检测与QS调控相关基因的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从海藻共生菌中筛选到一株具有紫色杆菌群体感应抑制活性的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QF046,其次级代谢产物中纯化到的活性化合物根据结构鉴定为一种星形曲霉毒素(asteltoxin)。该化合物对于紫色杆菌群体感应抑制浓度低于阳性对照化合物呋喃酮C30,同时抑制了群体感应相关基因m RNA水平的表达。结论:从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QF046代谢产物中发现了一种抑制紫色杆菌群体感应的星形曲霉毒素,为进一步通过结构改造研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良好的前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四氧嘧啶(alloxan,ALX)与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新西兰兔1型糖尿病模型的差异,探讨建模的最佳方法。方法 70只新西兰兔分为3组:实验组56只,又随机分为ALX和STZ两组,每组28只,采用两次给药,第一次剂量为100 mg/kg,48 h后第二次给药,剂量为120 mg/kg;对照组C组14只,相同方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组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监测空腹血糖、尿糖、尿酮、空腹体重、饮水量、排尿量、渗透压及电解质变化情况。结果一周后ALX组和STZ组成模率分别为71.43%和64.26%,死亡率分别为25%和17.86%,两组之间比较成模率及死亡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血糖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X与STZ分两次给药均可诱导稳定的兔1型糖尿病模型,从成模率、死亡率及建模成本综合考虑,ALX是建立兔1型糖尿病模型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78.
泰乐菌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礼仁  陈惠勤   《微生物学通报》1992,19(5):289-294
  相似文献   
79.
表面活性素(surfactin)、伊枯草菌素(iturin)和丰原素(fengycin)是一类主要由革兰阳性芽胞杆菌通过非核糖体合成途径产生的抗菌肽,一般是由1个β-羟基脂肪酸与7~10个氨基酸肽链以酰胺键连接而成的环肽,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在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人们对这3种新型抗菌肽在医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所知甚少,故本文对其发现历史、结构特点、作用机制、生物合成和应用价值进行阐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对分离自重庆垫江稻田土壤的一株产红色色素细菌进行了形态学和16S rRNA序列鉴定,测定红色素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菌与多株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16S rRNA序列一致;产生的色素在541 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峰,与灵菌红素最大吸收峰接近,初步推测其为灵菌红素或其衍生物;该红色素在pH 6~11性质稳定;紫外光照射稳定性差,耐氧化能力较强,与还原剂产生沉淀;金属阳离子对该色素有不同程度的消色作用,Cu^(2+)消色作用最明显,遇SO_4^(2-)离子产生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