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中国是名符其实的竹子王国:竹子分布广泛且种类众多,传统竹文化丰富多彩,现代竹产业领军全球。2011年4月,在广西桂林市,优雅的凤尾竹让我神迷;2011年5月,在四川长宁县,蜀南竹海的美景使我陶醉;2012年3月,在浙江安吉县,发达的竹产业令我不  相似文献   
42.
光照、温度和氮对竹叶眼子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选择长江中下游常见沉水植物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 Mig.),利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室内静态模拟实验研究3种主要环境因子光照强度、温度、总氮浓度及其互作对竹叶眼子菜分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和温度为影响竹叶眼子菜生长的主效环境因子,且它们的交互作用对竹叶眼子菜生长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在2~8mg·L-1的总氮浓度下,竹叶眼子菜均可以正常生长。观察结果可知,竹叶眼子菜在5320~12000lx光照强度、30℃、4~8mg·L-1水体总氮浓度的条件下生长良好,竹叶眼子菜生长虽然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较高,但其叶往往集中在水体表面形成冠层,能在透明度较低的水体中生长,加上对高温及高营养盐的耐受性较好,故推测竹叶眼子菜可作为夏季富营养化水体中恢复和重建沉水植被的先锋工具种。  相似文献   
43.
杨桂凤 《蛇志》2003,15(1):18-19
我院 2 0 0 0年期间使用台湾产抗龟壳花及赤尾鲐蛇毒血清治疗竹叶青蛇 ( Trimercsurusstejnegeri schmidt) [1] 咬伤 3例 ,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在本组 3例病人中 ,男 2例 ,女1例 ;年龄分别为 65岁 ,32岁 ,35岁 ;职业 :专业户 1例 ,农民 2例 ;其中咬伤手部 2例 ,足部 1例。1 .2 治疗方法 给予抗龟壳花蛇及赤尾鲐蛇毒血清一剂量 (含 1 0 0 0抗毒单位以上 )稀释于 30 0 ml生理盐水中 ,皮试阴性后静脉滴注。如注射后局部或全身症状仍继续恶化 ,则应每隔 30 min至 2 h再注射一剂量至全身症状改善。同时给予抗生…  相似文献   
44.
不同营养条件下竹叶眼子菜NH4^+-N吸收动力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无菌系种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水体营养浓度水平(低营养:TN 0.213 mg·L-1,TP 0.0093 mg·L-1;中营养:TN 0.71 mg·L-1,TP 0.031 mg·L-1;高营养:TN 7.1 mg·L-1,TP 0.31 mg·L-1)对其生长与NH+4-N的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水体营养对竹叶眼子菜生长的影响较小,而NH+4-N的吸收动力学参数有显著差异.竹叶眼子菜在高、中和低营养培养条件下的NH+4-N最大吸收速率Vmax分别为 41.1、 29.1、 21.1 μmol·g-1·h-1,米氏常数Km分别为 0.356、 0.306、 0.122 mmol·L-1.竹叶眼子菜营养吸收动力学与其生长环境关系紧密,在低浓度生长环境中时,竹叶眼子菜可以通过降低Km值来提高对营养离子的亲和力以满足营养需求;在高浓度生长环境中,该植物通过增大吸收潜力来适应高营养.  相似文献   
45.
采用形态特征比较,对7省13个居群的竹叶臭蛙Odorrana ve,rsabilis的标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形态特征差异明显,可以分为3个形态型;同时经数值性状标准判别分析和DNA指纹分析印证其结果与形态学研究结果相吻合.据此将3个形态型标本确定为3个种,其中包括2新种.本文重新界定了3个种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46.
据记载竹叶臭蛙Odorrana versabilis分布于广西,贵州,湖南,福建,浙江,安徽,广东,海南,作者对比研究了7个省的13个居群标本的形态特征,可分为3个形态型,这3个形态型标本的特征彼此差异明显,被确定为3个不同的种,其中包括2个新种,即小竹叶臭蛙O.exiliversabilis sp.nov。和鸭嘴臭蛙O.nasuta sp.nov.,为印证形态分类的结果,又采用形态数值性状标准差别分析和DNA指纹实验分析,其结果与形态特征分类研究结果一致。本文对2个新种的形态和生物学资料进行了记述。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竹叶Arundina graminifolia根系共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对寄主的营养作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野生竹叶兰根围土壤、根表、根内3个生态位真菌的种类及生物学功能进行鉴定与预测。所测竹叶兰根系共生真菌的平均辛普森指数为根围0.972、根 表0.905、根内0.703,说明3个位点都具有丰富的共生真菌;根围土壤真菌香农指数7.393显著高于根表和根内香农指数4.728和2.872,根表真菌多样性显著高于根内(P<0.05)。根表、根内有子囊菌门、担子菌门、罗兹壶菌门、壶菌门、毛霉菌门和被孢霉门,较根围土壤缺少球囊菌门和梳霉菌门;分子方差分析(AMOVA)证实3个生态位的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极显著(P=0.004)。各生态位丰度最高的20个真菌仅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的40个属,其中子囊菌有30个属,种类数量占优势,而担子菌的单个种类丰度高于子囊菌。根围土壤腐生型真菌占优势(44.07%);根表主要有腐生、病原、共生型真菌;根内真菌营养类型差异大,样品M1的共生型真菌为优势类型(97.21%),M2、M3以腐生型占优(90.96%)。优势共生型真菌有革菌属Threlephora、根须腹菌属RhizopogonDentiscutata,腐生型真菌主要有长毛孔菌属FunaliaVuilleminia,均为担子菌。研究结果为揭示竹叶兰与根系真菌的营养关系以及共生真菌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8.
竹叶柴胡多糖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9.
竹中花椒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叶花椒(ZanthoxylumarmatunDC.)树皮中分离13种化合物,经波谱(UV,IR,NMR,MS)分析及理化常数的对照,鉴定其其中的9种,它们是:β-白檀酮(β-amyrone)(Ⅱ)β-香木脂醇(β-amyrin(Ⅱ),L细辛素(L-asarinin(Ⅳ)L-芝麻素(L-sesamini(Ⅴ),-DLD-竹叶椒脂素(L-planinin(Ⅵ)β-胡萝卜甙(β-daucostero  相似文献   
50.
中国枝孢属研究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中义  张陶 《菌物系统》1998,17(3):195-198
本文报道一新种毛地黄生枝孢ClasporiumdigitalicolaZ.Y.Zang.T.ZhangetW.Q.Pusp.nov.和二个新记录种,竹叶兰枝孢C.arundinis(Corda)Sacc.和小籽枝孢C.microapermumBerkeleyetCurtis。新种附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及形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