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杨舒婷  曹明  邓敏 《广西植物》2015,35(1):15-19
竹叶青冈为我国南方及中南半岛常绿阔叶林常见树种,为该区域的重要材用树种。中国植物志中文版采用Cyclobalanopsis bambusifolia(Hance)Chun ex Y.C.HsuH.W.Jen作为其学名,但是基源名Quercus bambusifolia Hance由于错误鉴定1857年并未合格发表,随后基于同一模式和不同的模式,这一种加词先后多次被发表,其中涉及多个裸名、晚出同名、新名称、新组合,学名变化复杂,但其正确学名在国际权威植物分类数据库中并未采纳,正确学名在生态学等研究中亦未采用。因此,对竹叶青冈而言,其学名还存在众多疑问。为了澄清该种的学名,作者通过文献考证和标本核实查阅,对竹叶青冈学名变更历史进行追溯并根据最新的《藻类、真菌、植物国际命名法规》(简称墨尔本法规)对各变更学名进行了评述。本研究结果支持Q.neglecta(Schott.)Koidz作为竹叶青冈正确的学名。但由于国内植物学名仍以中国植物志为主要依据,而中国植物志仍采用狭义栎属Quercus s.s.的概念,为避免造成更多学名混乱,竹叶青冈的学名可沿用中国植物志英文版中学名Cyclobalanopsis neglecta,但中文版所采用C.bambusifolia为错误学名,应该弃用。  相似文献   
102.
刘磊  曾仲意  毕晓媛 《蛇志》2015,(2):114-115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对烙铁头蛇咬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65例烙铁头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2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肿痛完全消退时间、止痛时间、局部坏死发生情况及治愈情况、住院天数、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1.5%,对照组治愈率为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肿痛完全消退时间、止痛时间、局部坏死发生情况及治愈情况、住院天数、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对烙铁头蛇咬伤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3.
圆斑蝰蛇(Daboia russelii siamensis),又称百步金钱豹、卢氏蝰蛇、锁蛇,为蛇亚目蝰蛇科蝰亚科山蝰属的一种血循毒毒蛇,为我国南方常见毒蛇之一,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台湾等人口稠密地区,亦分布在缅甸、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地。圆斑蝰蛇活跃于平原或丘陵地带,具有高攻击性,其在攻击时常采用突袭,所以患者被咬伤时多在毫无心理准备的的情况下发生。因此,圆斑蝰蛇咬伤的记录和报道居高不下。在上述地区,平均每年毒蛇咬伤发病率高达5‰,超过20000人因此死亡。根据文献报道,相比脑梗死患者,圆斑蝰蛇咬伤患者更易出现颅内出血症状。本文首次报告圆斑蝰蛇咬伤致脑出血后出血性脑梗死1例。  相似文献   
104.
罗威  邓晓东  邓敏  黄业雄  曾昭  林志强 《蛇志》2012,(4):366+384
目的探讨竹叶青蛇咬伤致肢体肿胀的中药治疗方法。方法将87例竹叶青蛇咬伤中毒出现下肢肿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飞龙汤外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1.25%,好转率18.7%;对照组治愈率58.97%,好转率41.0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龙汤外洗对竹叶青蛇咬伤中毒致肢体肿胀的消退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5.
邓禄延  胡征林 《蛇志》1989,1(3):29-30
蛇伤的临床特点,常因毒蛇种类而异。蝮蛇是东北陆生蛇的优质品种,是东北唯一毒蛇,在东北地区蛇伤中均为蝮蛇咬伤。兹将1970年以来,我院收治东北陆生蝮蛇咬伤116例临床资料作一分析。一、一般资料:本组116例,男92例,女24例;年龄4~60岁:科研人员35例,农民34例,战士19例,工人9例。学生14例,教员2例,干部2例,家庭妇女1例。咬伤季节集中于7、8、9月三个月。病因:除34例科研人员取蛇毒操作中被咬伤外,其会病例均为户外活动中不慎被咬伤。患者伤后至入院时间最短半小时,最长五天。咬伤部位:手54例,手腕及手臂6例,足45例,踝部及小腿9例,背部及臀部各1例。二、临床表现及特点:因毒蛇咬人时注毒量和病人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临床表现不一,按1973  相似文献   
106.
竹叶青蛇毒凝集素的糖结合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竹叶青蛇毒凝集素和去唾流酸的a1-酸性糖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系统,对TSL的糖结合条件及结合性质作了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pH5-10的范围内,TSL的糖结合活性基本不变,具有较广泛的PH适应性;TSL的温度适应范围较窄,50℃保温2小时活性便基本更新换代。在简单糖类中,半乳糖是最强的糖结合活性抑制剂。就吡喃型已糖而言,以C-3和C-4位置上的取代基的取向最为重要,特别是C  相似文献   
107.
广西柳州市1976—1990年蛇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邓辛贵 《蛇志》1994,6(2):18-23
本文对柳州市1976~1990年15年蛇伤流行病学作了一次回顾性调查,在全市五区两县共查20506927人次(年均人口数1367128.40人)蛇伤数为1419人,总死亡69人,年均发病率为:6.92/10万,年均死亡率为0.34/10万,年均病死率为:4.86%。总致残84人,年均致残率为0.43/10万。通过调查知道柳州市毒蛇种类有:银环蛇、金环蛇、竹叶青蛇、蝰蛇、烙铁头蛇、眼镜蛇、眼镜王蛇等七种。并掌握了蛇伤的季节、致伤的人群、时间、场所及转归,为今后开展蛇伤的防治、教学、科研及蛇类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8.
李荣生 《蛇志》1994,6(3):46-47
院外抢救与转运蛇伤致急性呼吸衰竭二例李荣生广西南宁急救中心1987—1990年间我们急救中心在院外急救中应用呼吸机抢救成功蛇伤致急性呼吸衰竭二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1.1例1.男性,50岁,农民,于×年×月在捕捉眼镜王蛇重约1kg(经专业人员辨别...  相似文献   
109.
谢毅生  钟满森 《蛇志》1998,10(2):32-33
眼镜王蛇(Ophiophagushannah)(俗名:过山风)是一种剧毒蛇,被其咬伤中毒死亡率高。我院1997年1月成功抢救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3岁,捕蛇者,入院前2h在捉蛇中,被眼镜王蛇(重约2000g)咬伤左食指根部,自行用石片划开伤口...  相似文献   
110.
陈连芽 《蛇志》1997,9(3):70-70
中西医结合救治12例幼儿重症五步蛇咬伤体会陈连芽江西省高安市下陈蛇伤医院3308251996年我院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129例,其中12例幼儿被五步蛇咬伤并发多脏器衰竭,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方法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2例中男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