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1.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鳞癌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并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我院从2010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食管鳞癌患者150例进行研究,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研究组(n=84,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和常规组(n=66,常规放疗治疗)。随访3年,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3年生存情况。单因素分析研究组患者3年生存情况与性别、年龄、病变长度、病变部位、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三维适形放疗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放射性食管损伤、血液毒性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研究组1、2、3年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病变长度、病变部位以及GTV的食管鳞癌患者三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0岁、病变长度≥50 mm、病变部位为胸下段、GTV≥40 cm3均是三维适形放疗食管鳞癌患者3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鳞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优于常规放疗,可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年龄≥70岁、病变长度≥50 mm、病变部位为胸下段、GTV≥40 cm~3均是三维适形放疗食管鳞癌患者3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放疗患者13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中的宫颈癌量表(FACT-Cx)对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采用Jalowiec的应对量表(JCS)记录并评估所有患者的应对方式,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宫颈癌放疗患者的FACT-Cx总分与面对、乐观、姑息、依靠自我应对方式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情感宣泄、宿命应对方式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逃避、支持应对方式评分无相关性(P>0.05)。不同文化程度、年龄、化疗、肿瘤病理类型情况患者之间FACT-Cx总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家庭月收入、肿瘤分期、下肢水肿情况、婚姻状况患者之间FACT-Cx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肿瘤分期、下肢水肿情况、婚姻状况均是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存在密切联系,且家庭月收入、肿瘤分期、下肢水肿情况、婚姻状况均是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临床工作者应结合以上因素对患者放疗方案给予针对性调整。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锥形束CT(CBCT)引导放疗摆位误差对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受照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60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BCT图像、计划CT图像采集。在患者放疗前进行CBCT扫描,将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匹配,得到左右(x轴)、头脚(y轴)、前后(z轴)三个方向的线性误差,分析出现的误差及误差的分布规律。利用模拟实际照射系统,进行模拟计划,得到实际照射靶区及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将其与治疗前计划比较,研究摆位误差对患者受照剂量的影响。结果:患者整体摆位误差为x轴(2.91±2.20)mm,y轴(3.89±2.17)mm,z轴(2.44±1.64)mm,x轴的MPTV为4.054 mm,y轴的MPTV为8.183 mm,z轴的MPTV为3.482 mm。模拟计划的CI、PTV的Dmin、Dmean、D95%均低于标准计划差异显著(P均<0.05),而模拟计划的HI低于标准计划(P<0.05)。模拟计划的脊髓Dmax高于标准计划(P<0.05),而标准计划与模拟计划的双肺V20、Dmean,心脏V40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BCT引导放疗摆位误差对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影响较小,提高PTV受照射剂量及治疗准确程度,对脊髓有保护效果。摆位误差对心、肺的剂量分布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前后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及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进行三维适形放疗的食管癌患者102例,对患者放疗前后的肺功能进行检测对比,并采用生活质量评价简表(QLQ-C30)对患者放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对比。统计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根据患者放疗后是否发生放射性肺炎将患者分为放射性肺炎组和非放射性肺炎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放疗前后患者肺活量(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后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低于放疗前(P<0.05)。放疗后患者的QLQ-C30各项评分均低于放疗前(P<0.05)。102例患者中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肺炎33例,发生率为32.3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肿瘤位置、合并化疗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合并肺基础疾病、全肺接受20Gy的体积(V20)、全肺照射平均剂量(MLD)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肺基础疾病、V20≥30%、MLD≥1200cGy是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OR=1.309、1.193、1.416、1.309,P<0.05)。结论: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会对患者的肺部弥散功能、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部分患者放疗后会出现放射性肺炎,其主要受年龄、肺基础疾病、V20、MLD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调强放疗在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放疗增敏作用及对T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NSCLC患者106例,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取调强放疗)与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血管内皮抑制素),每组53例。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K细胞、T细胞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EPO mRNA、EPO-R mRNA水平、毒副反应,随访3年后统计两组生存情况[中位总生存期(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等采用c2检验。结果对照组肿瘤控制率低于研究组(69.81%比86.79%)(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K细胞、CD3±、CD4^+、CD4^+/CD8^+水平,血清CA199、CA125、CEA、CY211水平,EPO mRNA,EPO-R mRNA水平均降低,CD8^+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NK细胞[(8.01±1.64)%比(10.44±2.13)%]、CD3±[(53.51±6.02)%比(59.33±5.15)%],CD4^+[(32.31±4.01)%比(36.40±3.86)%]、CD4^+/CD8^+[(0.94±0.28)%比(1.23±0.30)%],中位PFS(5个月比8个月)、中位OS(18个月比23个月)升高,CD8^+[(34.22±3.08)%比(29.56±2.50)%],CA199[(35.20±4.46)kU/L比(30.15±4.14)kU/L]、CA125[(34.91±6.03)kU/L比(29.77±5.30)kU/L]、CEA[(22.50±3.97)μg/L比(17.97±4.10)μg/L]、CY211[(7.19±2.01)μg/L比(4.56±1.34)μg/L],EPO mRNA水平(0.85±0.08比0.80±0.06)、EPO-RmRNA水平(0.88±0.09比0.81±0.08)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红蛋白减少、肝肾功能损伤、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取调强放疗及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老年中晚期NSCLC,可有效提高肿瘤控制率,改善患者生存状况,可能是因其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调节EPO mRNA、EPO-R mRNA,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多种新型耐药基因的出现和全球性流行,严重威胁了全球公众健康。CRISPR-Cas9系统(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 associated protein 9 system)是细菌的一种适应性免疫系统,可切割耐药基因、抵御外来核酸入侵,现已作为一种新型基因编辑工具应用于防控细菌耐药性研究。本团队已建立了一种单质粒介导靶向mcr-1基因的CRISPR-Cas9系统,能有效并特异性消除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中的mcr-1,恢复其对黏菌素的敏感性。同时也发现在临床中应用还需要优化其递送方式。本文对近几年该技术在细菌耐药性防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CRISPR-Cas9系统的发现过程、作用机制、递送方式、在体外检测实验结果的进展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以期为防控细菌耐药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鼻咽癌患者放疗中的意义.方法 对2010年6月~2013年6月符合入组条件的600例鼻咽癌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的手段进行一系列护理.结果 600例鼻咽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放疗副反应,其中胃肠道反应占57%(342/600),骨髓抑制占12.5%(75/600),急性放射性腮腺炎占50%(300/600),放射性皮炎占20%(120/600),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占75%(450/600),鼻部并发症占65.17%(391/600),无开口困难、颈部活动受限病例.结论 对鼻咽癌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的手段,有利于病情观察,可预防和减轻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使放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利可君片防治恶性肿瘤放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60例恶性肿瘤行放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放疗前1周开始口服利可君片20 mg,每日3次,直至放疗结束后2周;对照组在出现骨髓抑制前不服用任何升血药物,检查发现骨髓抑制后给予给予吉赛欣皮下或静脉注射2~5 μg/kg,每日1次.比较两组的疗效,骨髓抑制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无明显改变,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可君防治恶性肿瘤放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疗效显著,可以推迟其发生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放疗对鼻咽癌(NPC)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及影响NPC患者生命质量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0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或调强放疗(IMRT)的160例首次治疗NPC患者,随机分为3DCRT组和IMRT组,各80例。3DCRT组采用3DCRT治疗,IMRT组采用IMRT治疗。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分别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结束后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NPC患者总体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在不同时间点,IMRT组患者的总体生命质量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家庭经济评分均明显低于3DCRT组(P0.05)。经过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NPC患者总体生命质量的因素有放疗方式、年龄、是否同期化疗及经济状况。结论:与3DCRT组相比,IMRT能改善患者总体生命质量、社会功能等,放疗方式、年龄、是否同期化疗及经济状况是NPC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姜黄素对宫颈癌晚期放疗患者Bcl-x L、Bcl-2、Eph A2与Ephrin A1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160例晚期宫颈癌放疗患者的宫颈癌石蜡标本,分为姜黄素组与对照组,均给予放射治疗,姜黄素组放疗期间加服姜黄素片剂,采用免疫组化等实验方法,观察两组病例标本Bcl-x L、Bcl-2、Eph A2与Ephrin A1的表达情况,比较两组病理标本化疗前后的凋亡细胞指数(AI)与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姜黄素组的Bcl-x L、Bcl-2、Eph A2与Ephrin A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43.33%、46.67%、1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姜黄素组的A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V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姜黄素可抑制Bcl-x L、Bcl-2的表达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同时降低Eph A2与Ephrin A1的表达以减少肿瘤微血管形成,有显著的抗肿瘤与放疗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