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观察两种败血症休克模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细胞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变化的异同,探讨一氧化氮合酶参与败血症休克性心肌抑制的机制。方法:采用注射脂多糖(LPS)诱导及盲肠结扎穿孔(CLP)致腹膜炎诱导败血症休克模型,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心肌细胞胞浆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①CLP模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随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LPS模型直接表现为类似于CLP模型晚期的动力学状态。在使用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后,CLP模型晚期及LPS模型的心室动力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②CLP模型大鼠心肌细胞胞浆NOS活性在败血症中期达到最大。与假手术组相比,LPS模型、CLP模型晚期心肌细胞胞浆NOS活性均有明显增加,但是LPS模型与CLP模型晚期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③使用L-NAME后,CLP晚期组与LPS组亚硝基及硝基化合物生成量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LPS组与CLP晚期组相比,前者固定表达型NOS生成亚硝基及硝基化合物生成量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在LPS与CLP诱导的败血症休克模型中,心肌NOS是引起心室动力学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两种模型,心肌NOS亚型的表达不同,在LPS模型中主要为iNOS,而在CLP模型中则可能是cNOS和iNOS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为研究海德氏突触的电生理特性,建立用amphotericinB穿孔的膜片钳技术。方法:本文应用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B)在小鼠脑干的calyx细胞上进行穿孔膜片钳技术的研究。结果:应用amphotericinB进行穿孔后,通道电流衰减现象显著变慢。AmphotericinB的最适浓度为400tc/ml。结论:本研究摸索出了一种稳定的穿孔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可以更有效,更真实的反应神经元通道电流的电生理特性。为穿孔膜片钳技术在听觉信息传导和调控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3.
穿孔线虫属Radopholus是一类多寄主寄生的危险性植物线虫,其中以世界性危害的相似穿孔线虫R. similis为典型代表。但穿孔线虫属的分类学研究迄今仍不完善,形态描述粗糙,分子序列匮乏。本文列出穿孔线虫属的最新种类名录,归纳了27种穿孔线虫(双卵巢类型)的主要形态分类特征,并综述该属分子亲缘进化关系研究进展,为穿孔线虫属的分类和相似穿孔线虫的准确鉴定提供形态学基础和技术支持,同时也为该属线虫分类学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内镜下穿孔修补术对肝硬化合并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肝硬化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内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手术切除治疗。观察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检测两组手术前和手术后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等肝功能指标;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AST、ALT、γ-GT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水平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3%(11/41)(P0.05);观察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穿孔修补术对肝硬化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手术创伤小,可促进肝功能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从而可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25.
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导管分子穿孔板的类型及演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朱俊义 《植物研究》2002,22(3):285-288
对花楸茎次生木质部进行离析研究,发现其导管穿孔板有两种类型,即网状穿孔板和单穿孔板,并且还有5种过渡类型,具不同类型穿孔板的导管分子有3种类型,即两端均为网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一端为网状穿孔板,另一端为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两端的均为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在花楸个体发育过程中穿孔板类型的演化重演了系统发育过程中导管网状穿孔板演化成单穿孔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6.
在分子型模型的基础上,导出了离子型药物经皮渗透过程的一类数学模型,并用计算机模拟了其特性、而且针对分子型和离子型模型中,待估参数相对于实验样本点而言过多,同时需处理大批在不同实验控制条件下的数据资料的情形,讨论了其建模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27.
国产五味子科植物导管分子的比较解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对五味子科 2属 1 9种植物导管分子的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 :2属均以具缘纹孔导管为主 ,少有梯纹和螺纹导管 ,南五味子属多数种还有梯孔纹导管 ;2属导管长度和宽度差异很小 ,长 /宽比值有差异 ;根据穿孔板的结构可分为 2种形式 :( 1 )单穿孔板 ,这类穿孔板较普遍存在 ;( 2 )梯形穿孔板 ,发现 2属中的红花五味子 (Schisandrarubriflora)、五味子 (S .chinensis)、翼梗五味子 (S .henryi)、铁箍散 (S .propinquavar.sinensis)和黑老虎 (Kadsuracoccinea) 5种植物的导管分子具有此类穿孔板。其中五味子属中的五味子导管分子只具有梯形穿孔板 ,无单穿孔板 ,但横条较少 ,多为 2~ 3条。  相似文献   
28.
李钧才  覃永年 《蛇志》1999,11(1):53-54
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已逐渐成为老年常见的外科急腹症。病情复杂,在诊断、治疗上有一定的困难,死亡率高。我院1980~1997年共收治7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本组男58例,女17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94岁,平均年龄67....  相似文献   
29.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电镜,以10种茶藨子属植物为研究材料,观察了其导管分子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1)所研究的茶藨子属植物导管分子穿孔板为梯状穿孔板,且穿孔板上横隔分布的数量不同,端壁倾斜角度种间变化不大;(2)导管分子纹孔式样为互列式或兼有互列式和对列式,纹孔形状种间存在差异;(3)有的种类导管分子内壁有螺纹加厚或网状凸起。研究表明,不同生境下的茶藨子属植物导管形态与其生态适应性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表现为湿生环境的物种导管较短,直径较宽;旱生环境的物种导管较长,直径较小;中生环境的居中。本文分析了茶藨子属植物导管分子形态特征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30.
台湾青枣导管分子及其穿孔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细胞图象分析系统及显微照相的方法对台湾青枣Z iziphus mauritiana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进行了观察研究。在台湾青枣的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样式,并且导管分子穿孔板存在着3种类型:两端均为一个单穿孔板;一端为一个单穿孔板,另一端为梯状穿孔板;具纤毛的单穿孔板。分别对其进行了描述,并从导管分子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角度进行了讨论,认为3种类型的穿孔板为导管分子穿孔板的系统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