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通过对长选3S和培矮64S定长的穗颈节间细胞个数统计和细胞长度的测量,得出长穗颈不育水稻穗颈节间伸长的细胞学变化规律.自然条件下长穗颈不育水稻长选3S穗颈节间比对照培矮64S长18.0cm,其纵列厚壁细胞和薄壁细胞数分别比培矮64S多1248个和580个;厚壁细胞和薄壁细胞平均长度分别比培矮64S长23.3μm和38.3μm,尤其是中部区段的厚壁细胞和薄壁细胞分别比对照长24.8μm和48.7μm;穗颈节间薄壁细胞的长度由基部区段至中部区段呈突跃式增加,而由中部至顶部区段则呈缓慢减少的趋势.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穗颈节间伸长是由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长度增加双重作用所致,其中后者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92.
水稻穗瘟防卫反应相关基因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遗传背景相近、对叶瘟抗性相同但对穗瘟抗性不同的两个水稻株系为材料,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穗瘟抗/感消减cDNA文库,经差异筛选及序列分析,共获得90个独立的差异表达cDNA克隆,根据与它们刚源的基因功能推测,这些克隆可能参与了对病原菌的防卫反应、信号传导和转录等一些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利ⅢRT-PCR分析了26个所筛选到的cDNA克隆在抗/感植株接种后的表达,17个基因的表达差异得到验证。对这螳差异表达基因在抗感株系接种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谱也进行了RT-PCR的分析。文章首次报道了什关水稻对穗瘟抗性在mRNA水平进行研究,为深入研究水稻对穗瘟抗性的遗传机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
以绵羊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应用PCR-RFLP方法通过分析湖羊、夏洛来、陶赛特、萨福克、罗米丽、中国美利奴羊、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以及陶赛特×中国美利奴羊和萨福克×中国美利奴羊杂交后代共615只个体的FecB基因多态性,以及BMPR-IB基因多态性对产羔数、体尺和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BMPR-IB基因在不同品种(系)绵羊中共有3种基因型(BB、B+和++),但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各品种(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湖羊中仅有BB基因型;在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中BB、B+和++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30%和19%;而其他品种(系)羊中则仅有++基因型.对中国美利奴羊肉用多胎品系研究,发现BB和B+基因型群体平均产羔数分别为2.8和2.3,显著高于++基因型群体(1.2,P<0.01).在90日龄时,BB和B+基因型群体的体重分别为18.6±3.70 kg和18.0±3.31 kg,显著高于++基因型群体(15.6±2.22kg,P<0.05);此外,90日龄时,BB和B+基因型群体比++基因型群体胸围、胸宽较大(P<0.05);但这些差异在120日龄时消失.另外,我们还发现不同地区群体的第一胎产羔数存在明显差别.这些结果表明,BMPR-IB基因为影响绵羊产羔数的主效基因,并首次证明该基因对后代羔羊出生后生长发育具有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94.
草坪型扁穗牛鞭草种质资源的坪用价值初步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景观-性能-应用适合度的综合评价体系,以暖季型狗牙根和冷季型高羊茅为对照,分春季、夏季、秋冬季对西南地区扁穗牛鞭草坪用性状和使用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春季草坪景观质量H050、H049的坪用性状好于对照;夏季H036、H049、H011坪用性状好于对照;秋冬季H036、H049表现好于对照;综合一年的表现进行指标权重分析,H036、H049得分分别为17.60和18.08,可作为过渡性气候区建植观赏草坪、游憩草坪、运动草坪、保土草坪的优质材料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5.
高婷婷  丁建丽  哈学萍  张飞  王飞 《生态学报》2010,30(10):2695-2705
土壤中水溶性盐的分析,是发展研究盐渍土盐分动态监测与预报技术的重要基础工作。针对目前干旱半干旱区广泛存在的绿洲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基于GIS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渭干河—库车河流域三角洲绿洲盐渍化土壤特征(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变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渭-库绿洲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变异性为中等变异,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弱。各层土壤的合理采样数为在95%置信水平,20%误差下的合理采样数目。高斯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10-30cm及30-50cm层土壤含盐量的空间结构。各层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受到结构性与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呈强空间相关性。套合结构模型考虑到0-10cm层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的尺度依赖性,能够更好的拟合0-10cm层土壤含盐量的空间结构。Kriging插值以及空间等值线分布趋势图能够直观的表现研究区内土壤盐分含量的空间分布状况和变化情况。研究为土壤特征变量空间变异分析与评价提供了普适性较强的实现方法,为构建盐渍土定量动态监测模型以及盐渍土的改良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DNA中四种碱基进行排列组合的计算,发现DNA是一个多种的数进制系统;20进制信息约占全部数进制信息的4.515%;每种数进制信息由它的产生方式而表现出不同的调控功能;相同的DNA片段用不同的读取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数进制信息.从能量守恒定理和小分子RNA具有酶催化功能推断,酶的催化机制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  相似文献   
97.
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是一种温带禾本科植物,其植株矮小,自花授粉,生活周期短,生长条件简单,基因组小,易于进行遗传转化,与小麦、柳枝稷同属禾本科早熟禾亚科,是研究小麦、大麦等经济作物以及柳枝稷等能源植物的比较适合的模式植物。最近,二穗短柄草基因组测序及注释正式完成,有必要对其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总结。综述了二穗短柄草的基因组特征、基因表达模式、遗传转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以促进对禾谷类经济作物和能源植物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8.
圈养獐分娩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的5~7月,在浙江省嵊州市河麂种源繁育基地对34只獐(Hydropotes inermis)的分娩活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母獐通常选择安全的地点进行分娩。獐集中分娩的时间为6月3日到6月19日,占分娩母獐总数的73.53%(n=34),并且分娩多在白天进行。产程(从胎膜露出到胎盘娩出)平均为(302.20±15.27)min(n=15)。胎儿娩出的姿势多为前躯前置(前足、头先露出),占83.78%;少数为后躯前置(后足先露出),占16.22%。幼仔首次吮乳时间在单胎和多胎间无显著差异,平均为出生后(44.97±2.73)min(n=35)。幼仔出生后首次平均站立时间在双胞胎、三胞胎和四胞胎分别为(32.25±2.49)min(n=16)(、29.42±2.52)min(n=12)和(65.00±7.39)min(n=6)。每胎幼仔数越多,初生幼仔的平均体重越轻。  相似文献   
99.
FLS2是一类在植物中保守存在的可识别细菌鞭毛蛋白并激活位于植物先天免疫反应第一层面的重要的植物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为了进一步研究草坪草植物的先天免疫,本研究以冷季型草坪草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为材料,利用C...  相似文献   
100.
利用美国产CI-34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董棕和短穗鱼尾葵的光合日变化特性进行了测定,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净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并利用二项式数学模型对其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1)2种棕榈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都呈现不对称的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董棕的午休深度及时长明显大于短穗鱼尾葵,其第二峰出现的时间比短穗鱼尾葵延后2h,这可能主要由于两者在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等自身生理因子活性方面的差异所致.(2)影响董棕和短穗鱼尾葵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决定生理因子均为胞间CO2浓度,但主要限制因子董棕为气孔导度,短穗鱼尾葵为叶面温度;主要决定生态因子董棕为光合有效辐射,短穗鱼尾葵为空气CO2浓度,主要限定因子两者均为空气相对湿度.(3)董棕和短穗鱼尾葵均具有较高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属强耐阳性植物,但鱼尾葵相对较低,更适于北移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