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5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2183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546篇
  2013年   467篇
  2012年   511篇
  2011年   515篇
  2010年   459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627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430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357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5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鼠嵌合体制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人工聚合技术,将小鼠不同品系和同品系之间的8细胞胚聚合为一体,分别用PBS FCS、BWW和BMOC-Ⅲ培养20—24小时后观察了发育率。其结果在昆明白←→C57中分别有88.1%(59/67)、95.0%(115/121)和94.8%(73/77),在昆明白←→昆明白中分别有93.3%(28/30)、87.7%(121/138)和86.7%(52/60)的嵌合胚发育为桑椹胚或胚泡,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将141枚嵌合胚分别移植给12只受体,结果有7只小鼠妊娠共产仔25只。在昆明白←→C57的17只嵌合体小鼠中毛色为黑、白和杂色的各有3、4和10只。  相似文献   
12.
解剖鲫鱼是脊椎动物的第一堂实验课,以往是用死体鱼做实验材料,观察效果很不理想。近年来,我们改用活体鲫鱼做解剖,实验结果比过去好得多。材料和用具 3寸长的活鲫色或活非洲鲫鱼,再大些更好。解剖剪、解剖刀、镊子、解剖盘、2寸长的纱布块(每组一块) 注意事项(向学生提出) 1.解剖器械很锋利,要注意安全; 2.解剖体腔时要用剪刀,剪体壁时剪刀与动物体  相似文献   
13.
用荧光染色与冬青油透明技术显示花粉细胞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粉经Hoechst 33258(H33258)染色、乙醇脱水、冬青油(水杨酸甲酯)透明后,荧光镜检可透视到其中的生殖核(或精核)及营养核,冬青油能保存H33258荧光,减弱花粉壁自发荧光,增加花粉内含物透明度,因而观察效果比不透明时显著改进,用此法观察人工萌发的花粉管,可显示细胞核由花粉粒向花粉管转移的过程及其在花粉管中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中水技术开发既可缓解水资源的紧缺,又能改善城市环境。本文报道用石英粉吸附/洗脱和浓缩棒脱水的二步浓集水病毒技术(回收率为25.4~37.3%),研究中水技术不同处理工艺去除病毒的效果。结果,二级处理可去除掺入病毒的98.9%,结合三级处理的混凝沉淀和过滤,可去除99.976%,再加活性炭吸附或加氯消毒,所得中水分别去除掺入病毒的99.986%和99.991%。经首都机场中水道试验厂水样检测表明,中水中未检测到病毒(<0.23PFU/L)。  相似文献   
15.
16.
李雅芹   《微生物学通报》1992,19(5):309-310
本文介绍使用Skerman显微操作技术在非厌气条件下对硫酸盐还原菌进行单细胞分离,这一操作可以代替繁琐费时的常规单菌落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生物弹技术在禾谷类植物基因转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植物基因转移,遗传转化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将外源基因导入禾谷类植物细胞,获得转基因单株的成功事例很少,这主要是因禾谷类植物细胞的特殊性和现有基因转移技术固有的缺陷所致。由Sanford等发明的生物弹基因转移技术可克服上述不足,成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发明、作用、特点及在禾谷类植物基因转移中的应用,并分析了该技术的优缺点,认为生物弹基因转移技术可望成为实验室常规的基因转移技术。  相似文献   
18.
脂肪酶活力的比色测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反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禾本科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邵宏波   《广西植物》1992,12(1):41-58
禾本科植物是粮食作物的主要来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人类对粮食的产量、种类和质量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根据国外在1982年对90个发展中国家的统计和预测的结果说明到1990年末,这些国家共缺少72百万吨谷物而到2000年将缺少144百万吨谷物。近十余年以来,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和作为植物生物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日臻完善,被公认为非常困难从事的禾本科植物(Gramina-ceae)的组织培养也取得了异常迅速的发展,并且已经在作物改良的生产中取得了成效,显示了越来越大的潜能和威力,为人类从根本上解决食物问题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本文拟在评述近年来禾本利植物组织培养(主要指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的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进展,并重点描述和讨沦在应用上较为成熟和有发展前景的几个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利用禾本科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而进行的基因转移技术的概况。希望能为我国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的工作者们提供某些参考资料并对于一些问题进行共同的商榷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