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管花马兜铃中分得马兜铃酸-A,7-甲氧基马兜铃酸-A,马兜铃内酰胺-β-D-葡萄糖甙,尿囊素和Eupomatenoid-7。  相似文献   
12.
从油茶饼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到两个黄酮甙,经UV、~1H NMR、~(13)C NMR、EI-MS、FAB-MS等仪器分析,鉴定为山奈酚-3-O-葡萄吡喃糖基(6→1)鼠李吡喃糖甙(1)和山奈酚-3-O-葡萄吡喃糖基-[(2→1)葡萄吡喃糖基](6→1)鼠李吡喃糖甙(2)。正丁醇提取物以酸水解亦分离到山奈酚(4)。油茶饼正丁醇提取物中还分离到蔗糖,得率达2.3%。  相似文献   
13.
前人已证明人参和三七中富含的达马烷型人参皂甙在通常酸性水解下甙元即发生变化,而在弱酸(如50%醋酸,0.1N盐酸)条件下则形成次级皂甙。本文报道人参甙(ginseno-sides)和三七甙(notoginsenosides)的水溶液在水浴上加热亦分别形成相应的C-20位去糖基的次级皂甙。联系到人参和三七均有在蒸煮加工后C-20位去糖基皂甙收率增大的趋势,似可认为人参和三七中的这类皂甙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生药的加工泡制以及提取过程中形成的次级皂甙,而不一定是植物体的原生成分。将人参甙Rb_1单体以酸水解,不仅得到主产物人参二醇(3),还分离到异去氢原人参二醇(5)、达马烷-20(22)-烯-3β,12β,26-三醇(6)、20(R)-达马烷-3β,12β,20,25-四醇(7)以及20(S)-和20(R)-原人参二醇(1、2)的混合物,从而认为这些微量成分与人参二醇一样均为达马烷型人参皂甙在酸性水解条件下C-20位糖基断裂后由真甙元的侧链转化形成的工作产物。  相似文献   
14.
施谓彬  徐有秋 《生理学报》1989,41(4):361-366
用乙酰毒毛旋花子甙元2.0×10~(-7)mol/L,在绵羊心室浦肯野纤维产生延迟后除极(DAD)为实验模型,观察异丙肾上腺素与氨甲酰胆碱对DAD的影响。异丙肾上腺素1.0—3.0×10~(-8)mol/L能增加DAD幅值,为剂量依赖性,并可诱发出触发型心律失常。氨甲酰胆碱2.0×10~(-6)mol/L单独作用对DAD幅值无影响,然而在异丙肾上腺素增强DAD幅值或产生触发型心律失常后,同样浓度的氨甲酰胆碱能显著地减小DAD幅值以及消除触发型心律失常。但氨甲酰胆碱对由高钙、氨茶碱和组胺等所增加的DAD幅值却无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氨甲酰胆碱能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DAD增强作用,可能与M受体的激活,并继而降低膜上β受体激活时所提高的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雪兔子的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雪兔子(Saussurea gossypiphora D.Don)中首次分得6种结晶物,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方法鉴定为:伞形花内酯(umbelliterone)(Ⅰ)东莨菪素(scopole-tin)(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芹菜素(apigenin)(Ⅳ),芹菜素7-葡萄糖甙(api-genin 7-O-β-D-glucoside)(Ⅴ),伞形花内酯甙(umbelliteione 7-O-β-D-glucoside)(Ⅵ)。  相似文献   
16.
长果雪胆的两种皂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果雪胆(Hemsleya dolichocarpa W. J. Chang)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雪胆属植物。最近我们从其块根中分离、鉴定了竹节参甙-Ⅴ和竹节参甙-Ⅳa甲酯。两种成分均为首次由雪胆属植物中获得。 竹节参甙-Ⅴ为白色粉末,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和泡沫试验为阳性,薄层板上  相似文献   
17.
植物桐甙类化合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目前已发现的天然产 酮甙类化合物及其主要植物来源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 酮碳甙和氧甙的结构特点,同时介绍了它们在植物界的分布情况以及提取分离方法和药理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乌奴龙胆中五个新的环烯醚萜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藏药乌奴龙胆(GentianaurnulaSmith)(龙胆科)的全草中分离到5个新的环烯醚萜甙,命名为乌奴龙胆甙(gentioumoside)A-E;它们的结构主要通过光谱分析得以确定。其中,乌奴龙胆A-C是二聚环烯醚萜甙,而乌奴龙胆甙D和E为马钱素型的环烯醚萜甙,所有这些化合物的分子中都具有一个2,3-二羟基苯甲酰基或其衍生物的取代基。  相似文献   
19.
红毛五加叶的三萜皂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毛五加(AcanthopanaxgiraldiiHarms)系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分布于河北、河南、四川、陕西、甘肃等省,有祛风湿、通关节、强筋骨、治痿痹等功效[1]。其化学成分未见报道。本文报道红毛五加叶的5个三萜皂甙(甙Ⅰ、Ⅱ、Ⅲ、Ⅳ和Ⅴ)的分离鉴定。它们均首次从该属植物发现,其结构如下:             R1              R2        Ⅰ rham-(1→2)-ara     H       Ⅱ H   rham-(1→4)-glc-(1→6)-glc     …  相似文献   
20.
三褶脉紫菀中的新二萜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褶脉紫菀(AsterageratoidesTurcz.)系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遍布全国,是民间常用的中药,有清热解毒、祛痰镇咳的功效[1,2]。化学工作者们曾从其同属植物紫菀(AstertararicusL.f.)中分离到紫菀酮(shionone)、槲皮素(quercetin)、无羁萜(friedelin)、表无羁萜(epifriedelinel)、毛叶醇(lachnophyllol)、乙酸毛叶酯(lachnophyllolacetate)、茴香醚(anethole)以及紫菀三萜皂甙[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