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李东 《生物学通报》2008,43(3):41-42
简介在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中,坚持充分利用课前5 min,让学生介绍自己课前搜集的生物科技小知识,并在介绍后当场提问或回答其他学生相关问题,教师进行鼓励性点评,讲述的成绩纳入生物科学生学期综合评价中,以开展学生自主科技教育.  相似文献   
82.
《广西植物》2002,(1):74
广西植物研究所地处以山水甲天下著称的桂林市 ,位于桂林—阳朔的旅游热线上 ,距市中心 2 4公里 ,是创建于 1 93 5年的广西第一个自然科学研究机构 ,也是我国较早的植物学研究机构之一。研究所实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经过大半个世纪的积累与发展 ,广西植物研究所已经从单一的植物分类研究单位 ,发展成为现在的多学科综合性植物学研究机构。现有的 50余台 (套 )大、中型精密仪器 ,为这些学科的纵深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装备保障 ;植物标本馆藏 40万份腊叶标本 ,为植物学的研究与交流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始建于 1 958年 …  相似文献   
83.
曾杨  郭建崴 《化石》2012,(4):2-6
2012年9月17日—22日,"首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工作研讨会"在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沈阳师范大学)顺利召开。2012年1月中国古生物学会十四届四次理事会通过决议:决定设立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此次会议是由该委员会召开的首届研讨会。来自全国三十多家自然博物馆、科普基地、国家地质公园、网络媒体、  相似文献   
84.
苗嵩 《化石》2012,(4):9-10
秋天,我一直很喜欢它,因它会让我忘掉夏季的燥热;还因为……今年的秋天我有幸参加了首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工作研讨会。接到任务时,我感到异常的兴奋。宿京五载,期间未曾再踏上过家乡的土地,兴奋和期盼之余,也做了些行程前资料收集  相似文献   
85.
《生物学通报》决定重新发表王志均院士于1993年为本刊撰写的关于胰岛素发现的科学史文章[王志均,班廷的奇迹——胰岛素的发现。生物学通报1993,28(1):44-45]。王志均院士,1910年生,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50年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关于不同类型食物促进胰液分泌促胰液素和促胰酶素的研究工作被认为是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他于1950年回国,在北京医学院生理系任教,任教授、系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2000年12月王志均教授辞世。王志均教授是国际著名生理学家,他的成就享誉国内外,堪称一代宗师。王志均教授晚年十分关注中国的生物医学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为《生物学通报》撰写了一系列科学史和高级科普文章,如“内分泌概念的衍变和发展”、“班延的奇迹——胰岛素的发现”、“巴甫洛夫:一个从神坛上走下来的人”、“摘取下丘脑皇冠上明珠的一对竞赛冤家”、“雌雄外激素趣谈”,等等,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史料。本刊在55年前创刊之际,就提出“源于科学、服务教育”的宗旨。许多知名科学家纷纷撰文,将他们对科学的真知灼见,与读者分享。作为一代科学宗师,王志均院士身体力行,亲自为本刊撰写系列高级科普文章。今天重温这些文章,他的高尚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令人感动。本刊重新发表这一系列文章,读者可以重温科学发现的故事.以此作为对一代名师的缅怀和纪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86.
<正>白鱀豚的消失,意味着一段长达两千多万年的独特演化史终结了,哺乳动物中一个完整的分类单元没了,长江生态系统中的一种顶级捕食者没了,一位在水中得以重生的公主没了,地球上一种最美丽神秘的生灵没了。白鱀豚的消失快得让我们意想不到。过去30多年来,科研人员和保护护作者反复不断地想法子拯救白鱀豚,他们召开研讨会,举办科普宣传,出具官方报告,发表科学论文,等等。然而,所有这些都显得不足。纵然许多国际保护组织声称要保护白鱀豚,但这种动物还是毫无声息地陷入了绝境。  相似文献   
87.
张海骅 《化石》2006,(2):9-9
位于西直门外的中国古动物馆是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是融科普教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现在为了能使广大化石爱好和小朋友了解更多的古生物知识,中国古动物馆将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推出澄江生物群特展。  相似文献   
88.
许多国家的首都动物园都扮演着国家动物园的角色,它们是这些国家动物园行业的代表,北京动物园也存在这样的状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动物园已经开始关注科普教育,从理念到方向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到了七八十年代,当国际动物园观念发生转变,新型理念下的动物园将功能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保护、一个是教育,现在国外一些动物园开始将就地保护作为中心工作,比如美国的布朗斯科动物园跟中国有50多个合作项目,不是我们观念中那种动物园系统内的合作,而是直接跟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共同在野外进行的,英国切斯特动物园为了保护一种鸟跟中国合作,内容就是在中国建立一个该鸟类的保护区,对比这些新的发展和做法,我们的动物园显得滞后了。  相似文献   
89.
《四川动物》2006,25(4):844-844
据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秘书处消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于2006年10月确定四川省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成都市动物园为“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受中动协委托,四川省野保协会将命名牌转授了上述3个单位,并于2006年8月正式挂牌。  相似文献   
90.
王琛柱 《昆虫知识》2010,47(1):219-219
有关昆虫的科普书籍不少,但原创性的种类却屈指可数,归纳一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知识介绍为主的,以法布尔的《昆虫记》为蓝本的各种各样的编译本为代表,另一类则是昆虫图鉴类的,以DorlingKindersley的各种昆虫图鉴为代表。我国作者也出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籍,其中也不乏好书。最近出版的一本精品书,则把两类图书的优点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