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0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193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57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微孔草油中脂肪酸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孔草[Microula sikkimensis(Clarke)Hemsl.]种子含油45%,其油中含有γ-亚麻酸,(顺式-6,9,12-十八碳三烯酸)8.1%。通过硝酸银硅胶柱层析和高压液相色谱分离,采用高碘酸钠、高锰酸钾氧化裂解的方法和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气相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对油中的γ-亚麻酸,顺式-6,9,12,15-十八碳四烯酸,顺式-11-廿碳烯酸,顺式-13-廿二碳烯酸,顺式-15-廿四碳烯酸进行了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82.
星天牛属的数值分类研究初探(鞘翅目:天牛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斌 《动物分类学报》1989,14(1):96-103
本文选取了92个综合特征对星天牛属 Anoplophora 的九个种分别进行了系统聚类法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是一致的。灰星天牛 A.versteegi(Ritsema)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种,在体型和一系列特征上都与其它星天牛类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把它从本属中分出,归入安天牛属Annamanum是比较合理的。许多学者将 Anoplophora分开成两个亚属,甚或两个不同的属,数值分类结果表明,除A.versteegi外的所有种中,不存在明显的类元划分界线,且也不存在秩级划分的重要特征,而是呈均一的自然类群。 用三个相似性系数借助于三个协表相相关系数作为最优性分类的评判标准对系统聚类法的九种聚合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UPGMA是最佳的。  相似文献   
83.
84.
中国铁角蕨科资料(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兆洪   《广西植物》1989,(4):289-292
<正> 本种形体近似狭鳞巢蕨N.grevillei(Wall.)J.Sm,但根状茎上的鳞片卵状长圆形,叶柄两侧无翅,孢子囊群较短,不达叶片边缘,可资识别。  相似文献   
85.
特定电磁辐射增强大豆种子超弱光子辐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超弱光子辐射(简称PE)是生物代谢过程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控制细胞内和细胞间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信息传递。PE光强度与细胞活力、环境因素以及化学物质的作用有关。 红外辐射(包括特定电磁辐射)能产生广泛和显著的生物效应,国内外已有报道,化学  相似文献   
86.
87.
帽状动物壳体 lathamellids 类化石包括 Lathamella caeca*, Lathamella sp. nov. 以及 Lathamella symmetrica sp. nov. 三种,目前仅发现于四川峨嵋麦地坪下寒武统麦地坪组上段地层,它们皆以磷质内核方式保存.通过内核化石表面所复制的原始壳体微细构造印痕的研究表明,易漏螺类壳体为双层结构:内层——纤晶层,外层——棱柱层;其壳体原始成分可能为文石质.据上述现象推断,lathamellids 并非为磷质无绞纲腕足类,相反,而与软体动物更为接近,但其在壳腔内具—纵向中突,主要位于壳顶附近,很难与已知的任何一类软体动物直接对比,可能为一类独特的、已经绝灭了的软体动物的1个早期分支.  相似文献   
88.
89.
三七体细胞胚胎发生及人工种子研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桂进 《实验生物学报》1992,25(2):139-147
  相似文献   
90.
安祖花人工种子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