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71.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稻油轮作制水稻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揭示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群落的变化规律,于2006年10月在太湖地区一个长期肥料试验定位监测田,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7种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持续20a后对水稻-油菜轮作制水稻田杂草群落的影响.试验区共记录到杂草11种,隶属于6个科.其中,节节菜(Rotala indica)、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等4种杂草在所有施肥处理区发生密度较大.莎草科杂草牛毛毡(Eleocharis yokoscensis)只在不施肥区和纯氮肥区出现,而球穗扁莎(Pycreus globosus)和萤蔺(Scirpus juncoides)仅在不施肥区出现.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田间杂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全年秸秆区的物种丰富度(7.3种)最小,不施肥区(10.7种)最大;不施肥区、常规区、秋季秸秆区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区;不施肥区和常规区Simpson指数显著小于其他处理区;不施肥区和纯氮肥区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小于其他处理区.田间杂草群落的优势种组成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Whittaker指数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单施化肥、化肥配施猪粪对杂草群落结构及物种组成的影响最显著,化肥配施油菜秸秆和化肥配施油菜水稻秸秆次之,而纯施氮肥和化肥配施水稻秸秆的影响较小.Srensen群落相似性指数及聚类分析结果也得到相似的结论.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平衡施用N、P、K肥)、化肥配施猪粪、化肥配施夏季、秋季和全年秸秆处理均能显著改变田间杂草群落的组成,改变某些杂草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从而抑制其发生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72.
长期施肥条件下黄土旱塬土壤N03^--N的淋溶分布规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黄土旱塬区,长期施肥对土壤剖面NO3^-1—N含量和分布有显著影响.施用化学氮肥,土壤剖面中出现NO3^-1—N的淋溶与深层累积,而施用磷肥和有机肥有减弱NO3^-1—N向更深层淋溶的作用.单施氮肥处理(N),NO3^-1—N的累积峰深度最大,为120~200cm;N、P有机肥配施处理(NPM),NO3^-1—N的累积峰值最高,但峰深度降低至60~120cm;N、P配施(NP)累积深度为80~140cm.不施氮肥,分布在土壤剖面中NO3^-1—N含量显著降低.氮肥用量愈大,NO3^-1—N的累积量愈大.N、P配施可以有效降低NO3^-1—N累积.在同一氮肥用量下,NO3^-1—N累积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73.
长期施肥对NO3^——N深层积累和土壤剖面中水分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研究了旱地农业系统中,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降水对NO3^--N积累、剖面水分分布以及N有收量、回收率影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和氮肥施用量显著影响作物产量。施用氮肥在土壤剖面中造成NO3^--N深层积累,其中NPM处理累积层位于60-120cm,累积量相当于3.0年的年度施肥量(120kg·hm^-2),NP处理累积层位于80-140cm,相当于1.4年施肥量。随着降水的年际间波动,进化论在丰水年、平水年还是干旱年,NPM处理耗水量>NP处理>M处理>P,CK处理。12年不同施肥造成了土壤剖面水分差异。冬小麦播种前不同施肥处理0-100cm水分剖面分布差别不大,NPM处理、NP处理(除丰水年外),土壤100-300cm含水量迅速降低,干旱年M处理缓慢降低,P和CK处理在任何年份变化都不大,氮肥回收率随着降水的波动也呈现相应的高低变化,NPM、NP处理的高低波动幅度最大。NPM、NP处理NO3^--N累积与N素回收率的降低、土壤水分亏缺基本吻合。由此也反映了水分-作物-施肥三者之间存在的内在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74.
灌溉施肥部位对玉米同化物分配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土柱管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施肥深度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地上地下部分同化物分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表下灌施抑制了玉米生育早期的地上部分生长,使根系向土壤中下层的分布加强,从而保证了作物中后期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生长的最佳灌施深度为30cm。  相似文献   
75.
刈割时间、刈割强度与施肥处理对燕麦补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刈割强度、刈割时间和施肥状况对燕麦的补偿有明显影响作用。在不施肥条件下,分蘖期轻度刈割有利于植物的补偿作用,拔节期重度刈割以及重复刈割影响植物生长。施肥可以提高受适度刈割损害植物的补偿程度。无论施肥与否,燕麦都没有发生明显的超补偿现象。但在施肥条件下,留茬高度8cm的刈割处理使燕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植物的生产力,尤其是秆叶的干重。  相似文献   
76.
不同有机肥影响菠萝生长的生理生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菠萝品种'澳大利亚卡因'为材料,研究了施用不同有机肥对菠萝长叶期和抽蕾期植株生长量、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等的影响,以探讨不同有机肥对菠萝生长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1)在花生麸处理中菠萝株高、青叶数、地上部和根鲜重较对照(施用化肥)提高,而在鸡粪和水肥处理中株高、青叶数、地上部鲜重较对照降低.(2)花生麸处理的菠萝叶片细胞膜透性较对照降低,而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以及叶片和根系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均较对照提高;鸡粪和水肥处理的叶片细胞膜透性和根系SOD酶活性较对照提高,而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长叶期叶片和根系的可溶性糖含量、长叶期和抽蕾期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SOD酶活性均比对照降低.(3)花生麸能提高土壤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鸡粪和水肥能降低土壤脲酶、蛋白酶活性,却能增强土壤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鸡粪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水肥使长叶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但使抽蕾期的减少.研究表明,施用花生麸能提高菠萝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以及叶片和根系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并增强根和叶的SOD活性,同时增加了土壤相关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从而有效促进菠萝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77.
贾鹭 《植物杂志》2009,(12):88-88
高中生物教学涉及探究性学习与实验,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探究玉米的喇叭口施肥法”的实践活动,便是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探究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78.
三倍体毛白杨叶片营养DRIS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L1645正交设计法对造林后的三倍体毛白杨进行了施肥试验,运用DRIS诊断法对其叶片营养元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造林第3年7~10月份三倍体毛白杨叶片N、P、K元素浓度测定值为依据,成功制定了DRIS图解法及指数法的营养诊断标准,经检验取得了较高的诊断正确率.三倍体毛白杨叶片N、P、K三元素浓度最佳比值范围为N/P=19.116±1.270;N/K=3.054±0.289;K/P=6.356±0.651.DRIS诊断标准分别经各月份林木叶片养分元素浓度回代检验,林木N、P、K需肥次序与实际施肥量基本一致,其中以9月份林木各处理为例,诊断正确率达到了80%以上.3年生三倍体毛白杨林木对N、P、K需求次序为N>K>P,与DRIS诊断结果一致.运用DRIS法诊断得到的三倍体毛白杨叶片养分浓度最佳比值范围将为三倍体毛白杨的合理施肥,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平衡施肥及雨强对紫色土养分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3种不同强度的降雨,采用模拟径流小区,研究了四川紫色丘陵区玉米净作条件下雨强及平衡施肥对土壤养分损失量及载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雨强是影响地表径流量、径流总量及土壤侵蚀量的最主要因素.在小雨强条件下,无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发生;随着雨强的增大,地表径流量、径流总量及土壤侵蚀量都急剧增加.磷素和钾素流失总量也随雨强的增加而增加,而雨强对氮素流失的影响不大.在3种雨强条件下,3种施肥处理的氮素流失总量表现为:高氮施肥>农户习惯施肥>平衡施肥,平衡施肥能减少氮素流失,而高氮施肥增加氮素的流失.农户习惯施肥处理的磷流失总量和钾流失总量均高于平衡施肥和高氮施肥两种施钾处理,在紫色土坡耕地增施钾肥能减少磷、钾养分的流失.  相似文献   
80.
施肥对潮棕壤钾收支及钾在作物体内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子绍  宇万太  张璐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337-2340
通过15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K的收支及K在作物体内的分配.结果表明,施K肥处理的大豆籽实和秸秆中K浓度高于不施K肥处理;而施K肥处理的玉米籽实K浓度在各个处理间几乎没有变化.在不施K肥条件下,单一施用N肥或NP配施均可造成K的严重亏缺.保持农业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可以缓解K收支赤字,而配合适量K肥的施用可以实现作物高产,平衡土壤中K收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