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71.
目的:评估二种心脏停搏液不同灌注方法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0例双瓣患者随机分为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组(n=10),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组(n=10),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组(n=10),观察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C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体外循环后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组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肌酶激酶同工酶较其他2组明显增高;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组和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组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无明显差异。结论:冷血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优于冷晶体停搏液,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与持续灌注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2.
木槿三个种下类群叶片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史刚荣 《广西植物》2003,23(4):327-330
对紫花单瓣木槿、紫花重瓣木槿和牡丹木槿叶的解剖学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种下类群的叶片均为典型双子叶植物背腹型叶,表皮细胞1层,角质膜不发达,上、下表皮均有相当数量的气孔,其中下表皮气孔密度更大;栅栏组织细胞长柱型,细胞层数1~2层,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发达的叶脉具明显的机械组织。这些特点表明木槿三个种下类群对高湿高温生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2)三个种下类群在叶的解剖学性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且牡丹木槿与其它两个种下类群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表明具有独特的进化历程和对生境的生态适应策略。研究结果支持将牡丹木槿提升为亚种等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3.
从鼬瓣花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黄酮苷类化合物,运用光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洋芹素-7-O-(6″-O-p-羟基肉桂酰)-β-D-吡喃葡萄糖苷(1),洋芹素-7-葡萄糖苷(2),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3)和黄芩苷(4)。化合物1为首次从鼬瓣花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74.
1植物名称 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又名香棍草、大黄草。2材料类别 成熟种子。3培养条件无菌播种培养基:(1)MS;(2)1/2MS;(3)N6;(4)White;(5)KC(Knudson C培养基);  相似文献   
75.
纹瓣真片叶蜂Eutomostethus reticulatusWei是毛竹(Phyllostachys pubercens Mazelex H.de Lehaie)的食叶害虫。该虫适应毛竹2年萌发1次新叶的特性,多数个体也是历经2年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茧中越夏越冬,于第2年或第3年春天羽化出土。幼虫为害期为4月上旬~6月上旬,5月上旬起老熟幼虫陆续入土预蛹。1年1代的预蛹历期近11个月,2年1代的预蛹历期近23个月。报道该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76.
报道并描述了罂粟科一新变种--重瓣野罂粟(Papaver nudicaule var.pleiopetalum J.C.Shao,var.nov.).该变种与野罂粟的主要区别是具有重瓣花.  相似文献   
77.
报道了2种浙江新记录植物,紫金牛科的软弱杜茎山(Maesa tenera Mez)和茜草科的山东丰花草(Borreria shandongensis F.Z.Li et X.D.Chen.).  相似文献   
78.
NaCl处理下两种引进红树的光合及抗氧化防御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长期盐胁迫(28天, NaCl浓度从100 mmol·L-1升至400 mmol·L-1)下, 比较研究了引进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幼苗叶片的气体交换、叶绿素含量、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O2-· 产生速率以及抗氧化酶的活性, 探讨了两种红树幼苗光合、抗氧化防御能力的差异与耐盐性的关系。结果显示: NaCl处理没有明显地影响两种红树幼苗的生长, 表明盐生植物对盐环境的适应性, 但两种红树的生理反应对NaCl处理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实验的第28天(苗木的NaCl累计处理浓度递增到400 mmol·L-1)时, 与对照相比, 无瓣海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增加, 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大气CO2浓度(Ci/Ca)相应降低; 然而, 拉关木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回落到对照的水平, 而气孔导度和Ci/Ca均增加, 表明同样的NaCl浓度处理对拉关木叶的净光合速率影响大于无瓣海桑。在NaCl处理期间, 无瓣海桑Fv/Fm一直保持在0.8以上, 而拉关木的Fv/Fm为0.75以下, 说明无瓣海桑具有高于拉关木的潜在最大光合能力。在实验的第7天(NaCl浓度为100 mmol·L-1)和14天(苗木的NaCl累计处理浓度递增到200 mmol·L-1)时, 两种红树O2-· 产生速率迅速增加, 在实验的第28天(苗木的NaCl累计处理浓度递增到400 mmol·L-1)时, 无瓣海桑O2-· 产生速率是对照的5.3倍, 差异极显著, 此时, 拉关木叶中O2-· 产生速率已降低到低于对照的水平。盐处理诱导了两种红树叶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 但拉关木增加的幅度大于无瓣海桑, 表明拉关木能响应盐胁迫并上调抗氧化酶活性, 降低盐诱导的膜脂过氧化, 提高耐盐的能力, 无瓣海桑通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保持体内的水分, 同时, 保持PSII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 使得无瓣海桑在高盐处理时仍能保持高于对照水平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79.
荷花“重瓣化”的花器官形态发育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花(Nelumbo nucifera)的花型可分5种,最原始为单瓣型,然后由单瓣演化出半重瓣、重瓣、重台和千瓣型。为了揭示荷花重瓣化的分子机理,有必要从花器官的形态发育特征探究荷花花型成因及“重瓣化”的形态发育特征。实验分别选取5种荷花花型的代表品种:‘单洒锦’(单瓣型)、‘大洒锦’(重瓣型)、‘中山红台’(重台型)、‘至尊千瓣’(全重瓣型)、‘千瓣莲’(千瓣型)为材料,进行花芽分化过程形态的石蜡切片比较观察。结果发现:花芽分化过程中5个品种的萼片原基分化期和花瓣原基分化期相似,而雄蕊和雌蕊原基发育存在明显差异:单瓣、重瓣和重台品种均有正常的雄蕊和雌蕊原基分化;全重瓣品种发育初期有雄蕊及雌蕊原基分化,但后期全部瓣化;‘千瓣莲’品种不形成雄蕊和雌蕊原基,而是直接形成2至多个“花瓣增殖中心”,并由此不断分化出细小花瓣。研究认为重瓣型荷花品种的“重瓣化”花瓣主要来源于雄蕊的向心式瓣化,其次是雌蕊瓣化,属于雌雄蕊起源。而对于‘千瓣莲’型品种,花瓣的具体来源方式、花托是否直接参与瓣化及其在重瓣化过程中的作用有待于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0.
报道了中国广西南部瑞香科(Thymelaeaceae)一新记录属———十瓣瑞香属(Linostoma Wall.ex Endl.).十瓣瑞香属仅有3种,该文提供了该属的形态描述和分种检索表,其中多脉十瓣瑞香(Linostoma persimile Craib)在我国首次记录,还提供了分布于我国广西的多脉十瓣瑞香的详细形态描述及生态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