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参照国内外专家对有害生物的危险性定量分析方法,结合福建省森林资源状况和病虫害发生防治等情况,建立适用于福建省的有害生物潜在危险性的定量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松突圆蚧,红脂大小蠹,萧氏松茎象,湿地松粉蚧,日本松干蚧等5种松树害虫,对福建省的潜在危险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松突圆蚧,萧氏松芪象,日本松干蚧为高度危险的害虫,红脂大小囊,湿地松粉蚧属中度但接近高度危险的害虫,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2.
依兰-伊通地堑北部早白垩世孢粉组合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汤原断陷钻井地层中发现了较丰富的早白垩世孢粉化石,本文依据汤原断陷汤D7井458.0-1100.0m井段新发现的孢粉化石,建立了3个孢粉化石组合,即:Cyathidites-Pilosisporites-Cardioangulina组合,Taxodiaceaepollenites-Pinuspollenites-Cyathidites组合和Cyathidites-Cicatricosisporites-Triporoletes-Pilosisporites组合。孢粉组合完全可以与松辽盆地登娄库组对比,其时代为早白垩世阿普第一阿尔必期。  相似文献   
53.
福建罗卜岩闽楠(Phoebe bournei)林中优势树种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吴大荣 《生态学报》2001,21(5):851-855
在福建省三明市罗卜岩自然保护区内选择由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向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的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代表性群落,以群落组成类型作为一维资源位,以树种的重要值作为资源位上的表现特征,定量分析了闽楠林中优势树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情况。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常绿阔叶树种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而落叶阔叶树种则呈现较小的生态位宽度值;两类树种的;生态位虽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但总体仍然较低。这些结果与两类树种对光等生态因子要求不同直接相关。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的常绿阔叶树种之间可产生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值。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的树种与生态位宽度较小的树种也可产生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值,但较小生态位宽度值的树种与较大生态位宽度值的树种往往只有小的生态位重叠值,而较小生态位宽度值的树种之间则可有国产高的生态位重叠值。上述的生态位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由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林向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优势各群的生态适应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4.
70年代以来柑桔灾害性天气综述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名福 《生态学杂志》2001,20(4):79-80,F004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我国柑桔 (Citrsreticulata)生产有了迅速增长 ,但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 ,出现不利于柑桔生长的灾害性天气 ,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给柑桔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弄清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及规律 ,并提出其防御措施 ,对于进一步科学指导柑桔生产 ,完善柑桔与生境的理论 ,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 灾害性天气1.1 周期性大冻害据统计 ,公元 14 5 0 - 1979年的 5 2 9年中共出现了 79个严重冻害年 ,平均 10年中有 1.5次。从顺昌县及福建省的气象资料看出 ,约 9~ 10年有 1次周期性的大冻害 ,并在福建省几个县市均有…  相似文献   
55.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7):104-104
被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湘雅医学院癌症研究课题组,首先发现了RhoC是导致肝癌扩散与转移的关键性基因。这项成果已在国际癌症研究权威杂志《英国癌症研究》上正式发表。  相似文献   
56.
57.
58.
59.
福建和溪亚热带雨林地表微生物的数量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枯枝落叶层、腐解层和表土层(0—20cm深)三个层次研究福建和溪亚热带雨林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和月变化。结果表明:三个层次的微生物数量均以细菌最多,次为真菌,后为放线菌。比较三个层次,各微生物类群在各月份都是枯枝落叶层和腐解层数量较多。同一微生物类群在三个层次的数量均有明显而相似的季节变化;不同类群变化规律不尽相同,但基本只有一个高峰。细菌的高峰值在4月份,真菌约滞后一个月在5月份,放线菌则在8月份才出现高峰。各层次的细菌数和真菌数与月凋落物量、月降雨量和月平均气温各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或0.05),而放线菌则仅与月平均气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0.
黄土高原北部草地的恢复与重建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草地的恢复与重建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探讨草地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变化规律对于合理评价北方水蚀风蚀交错带地区生态恢复的环境效应及其对土壤碳固存潜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以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带地区不同生长年限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人工草地及其退化后形成的次生草地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SOCD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0-100cm土体的SOCD普遍较低,变化范围为1.18-2.81kgCm^-2,略高于地球上荒漠带的水平(1.4kgCm^-2),显著低于黄土高原中部(4.46-9.95kgCm^-2)与全国(11.52-12.04kgCm^-2)的平均水平。但是当土地利用方式由农田转变为人工草地以后,以及随着人工草地向长芒草(Stipabungeana)次生天然草地的自然演替,SOC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加幅度最大可达72%,土壤表现为明显的碳汇。不同土地利用方式0-100cmSOCD的变化顺序为:灌木林地(2.11kgCm^-2)〉次生天然草地(1.95kgCm^-2)〉人工草地(1.91kgCm^-2)〉弃耕地(1.69kgCm^-2)〉农田(1.68kgCm^-2),但统计差异不显著,意味着植被恢复对土壤碳固存的影响相对较小,该地区土壤固存CO2的潜力并不大,发育较好的次生天然草地0-100cm土体SOCD平均仅为2.20kgCm^-2。对SOCD垂直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表层SOC主要固存于表层0-20cm土壤,而且与0-100cm土体的SOCD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由表层观测值可以有效估计0-100cm土体的SOCD,估计误差为9.9%(0.18kg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