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福建罗卜岩闽楠(Phoebe bournei)林中优势树种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吴大荣 《生态学报》2001,21(5):851-855
在福建省三明市罗卜岩自然保护区内选择由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向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的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代表性群落,以群落组成类型作为一维资源位,以树种的重要值作为资源位上的表现特征,定量分析了闽楠林中优势树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情况。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常绿阔叶树种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而落叶阔叶树种则呈现较小的生态位宽度值;两类树种的;生态位虽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但总体仍然较低。这些结果与两类树种对光等生态因子要求不同直接相关。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的常绿阔叶树种之间可产生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值。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的树种与生态位宽度较小的树种也可产生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值,但较小生态位宽度值的树种与较大生态位宽度值的树种往往只有小的生态位重叠值,而较小生态位宽度值的树种之间则可有国产高的生态位重叠值。上述的生态位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由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林向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优势各群的生态适应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2.
70年代以来柑桔灾害性天气综述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名福 《生态学杂志》2001,20(4):79-80,F004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我国柑桔 (Citrsreticulata)生产有了迅速增长 ,但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 ,出现不利于柑桔生长的灾害性天气 ,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给柑桔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弄清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及规律 ,并提出其防御措施 ,对于进一步科学指导柑桔生产 ,完善柑桔与生境的理论 ,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 灾害性天气1.1 周期性大冻害据统计 ,公元 14 5 0 - 1979年的 5 2 9年中共出现了 79个严重冻害年 ,平均 10年中有 1.5次。从顺昌县及福建省的气象资料看出 ,约 9~ 10年有 1次周期性的大冻害 ,并在福建省几个县市均有…  相似文献   
33.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7):104-104
被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湘雅医学院癌症研究课题组,首先发现了RhoC是导致肝癌扩散与转移的关键性基因。这项成果已在国际癌症研究权威杂志《英国癌症研究》上正式发表。  相似文献   
34.
35.
36.
37.
福建和溪亚热带雨林地表微生物的数量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枯枝落叶层、腐解层和表土层(0—20cm深)三个层次研究福建和溪亚热带雨林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和月变化。结果表明:三个层次的微生物数量均以细菌最多,次为真菌,后为放线菌。比较三个层次,各微生物类群在各月份都是枯枝落叶层和腐解层数量较多。同一微生物类群在三个层次的数量均有明显而相似的季节变化;不同类群变化规律不尽相同,但基本只有一个高峰。细菌的高峰值在4月份,真菌约滞后一个月在5月份,放线菌则在8月份才出现高峰。各层次的细菌数和真菌数与月凋落物量、月降雨量和月平均气温各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或0.05),而放线菌则仅与月平均气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8.
本文阐述了福建沿海海岛植被及植物资源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资源严重衰退、树种组成简单、森林生态效益差、果林生产落后、农业植被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保护现有各类植被,发展针闲叶混交防护林,加快沙荒及荒山绿化,积极发展经济果林及旅游林业等建议,为各地开发海岛资源、振兴海岛经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福建漳州旧石器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最近在福建漳州地区发现的15处旧石器地点的石制品。其中ZP003地点出土的石制品有两个层位。根据地层对比,下文化层可能为旧石器中期;上文化层和其他各地点属旧石器晚期。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等,大小均有,其工业性质与原发现的漳州莲花池山的组合相近。  相似文献   
40.
把握地区碳信息发展动态是开展区域碳平衡规划的科学基础。以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对东山岛2012—2021年整体及各产业的直接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同时,将产业与土地利用结合,分析其空间表现形态,运用核密度分析和克里金法分析碳排放源的空间影响,采用高斯烟羽模型对工业点源的碳排放扩散进行空间模拟,通过渔网和人口修正的方法分析海岛碳排放的空间分异,以此探讨海岛碳排放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影响特征。结果显示,工业是东山岛的首要碳排放源,2021年工业碳排放量的大幅下降表明能源种类的转换对于工业碳减排具有重要作用;渔业碳排放量总体占比25%左右,是海岛地区不容忽视的碳排放源之一。在空间分布方面,东山岛综合碳排放的空间分布呈“点状聚集,面状扩散”的基本特征,工业碳排放对周围地区的影响最大,往往形成以工业碳排放源点为中心的碳排放热点核心区,其次碳排放量较高的地区为人口聚集区,丘陵区的碳排放量最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形成碳排放的交叉过渡区。最后,本文从碳排放空间影响的视角出发,根据不同形态的碳排放源提出“包围”、“伴随”和“介入”的碳汇空间规划策略,这对区域的低碳规划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