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残基可逆性的磷酸化是细胞内信号分子传导的基本方式。两类作用相反的酶参与磷酸化的调节: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kinase,PTK)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PTP)。含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P-E-S-T)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PEST)属于非受体型酪氨酸磷酸酶类,其本身能与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并在细胞迁移、免疫细胞活化和胚胎发育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PTP-PEST的结构特点、生理功效、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和近年来PTP-PEST在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2.
研究肾小球裂隙膜的主要成分nephrin分子在细胞内的转运途径及不同转运途径对nephrin磷酸化的影响.分别应用笼型蛋白介导的内吞(clathrin-mediated endocytosis,CME)和脂筏介导的内吞(raft-mediated endocytosis,RME)标记物转铁蛋白和霍乱毒素B亚基对nephrin的内吞过程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应用两种内吞途径阻断物EPS15Δ和Dyn2aK44A,研究阻断nephrin的内吞途径对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nephrin通过笼型蛋白和脂筏介导的两种内吞途径以不同速率进行内吞;与Src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Fyn共表达时,细胞内nephrin酪氨酸磷酸化被增强,而在Src家族激酶抑制剂PP2的作用下,nephrin酪氨酸磷酸化被减弱,表明nephrin的磷酸化过程是Fyn依赖的;内吞20min时,笼型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的特异性阻断物EPS15Δ降低了nephrin磷酸化水平、笼型蛋白和脂筏介导的内吞途径的通用抑制剂Dyn2aK44A则增加了nephrin的磷酸化水平,综上结果表明:单独阻断脂筏介导的内吞可引起nephrin的磷酸化水平增加,脂筏介导的内吞对nephrin磷酸化过程起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检测弗氏志贺菌全菌蛋白中被磷酸化修饰的蛋白。方法:制取弗氏2a志贺菌2457T野生株全菌磷酸化蛋白样品时加入磷酸化酶抑制剂,随后对样品进行双向电泳,以抗磷酸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抗体为免疫探针,通过Western印迹找到被磷酸化的蛋白,并进行胶内酶解及MALDI-TOF质谱分析。结果与结论:共检测到13个磷酸化蛋白,其中9个为代谢途径中的酶。  相似文献   
64.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一种异源二聚体转录因子,由结构表达型β亚基和氧调节型α亚基组成。在低氧环境下,HIF-1调控一系列促进细胞成活的基因,这些基因涉及血管生成、铁代谢、葡萄糖代谢和细胞增殖与存活。α亚基主要受到诸如乙酰化、羟基化、磷酸化和相扑化等转录后修饰,这些修饰可以稳定或激活HIF-1的活性。除氧环境外,胞内氧化还原稳态、铁代谢、线粒体代谢物和生长因子还可通过影响转录后修饰进而调节HIF-1的活性。此外,近来的研究表明HIF-1在病原学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在中风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这样的脑紊乱疾病中提供潜在神经保护作用。本文总结了HIF-1研究的最新进展,谨以此文献给忻文娟教授80周年诞辰。  相似文献   
65.
SREBP介导的基因表达的调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REBP转录因子是脂类代谢的重要调节者。当细胞有脂类需求时,在内质网膜上的SREBP前体通过蛋白水解被激活。然后,氨基端的SREBP片段被运到细胞核内激活靶基因的转录。细胞培养和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研究已经证明,SREBP的主要靶基因包括负责脂肪和胆固醇合成的酶,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早期对SREBP的研究相当完善地揭示了其前体被激活的机理。最近的研究又使我们认识了细胞核内SREBP的调控机理。在细胞核中,SREBP会结合特定的转录辅助因子,刺激或抑制其靶基因的转录,这些转录辅助因子包括CBP/p300和Mediator蛋白复合体。此外,细胞核内SREBP的稳定性受磷酸化和乙酰化的调节。细胞核内SREBP的这种蛋白质相互作用和修饰,使细胞内外信号(如胰岛素或氧化应激)更好地控制脂类合成。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脂质动态平衡是严格保持着的,然而,在有些病理条件下,如肥胖、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脂肪肝,SREBP往往会失调。因此,SREBP的新调控机制可能对治疗代谢性疾病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66.
蛋白质的表达、修饰及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成为后基因组学时代蛋白质组学中的重要内容。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为最普遍的翻译后修饰之一,是精子细胞信号转导和酶调控、表达的主要分子机制,亦是精子、卵细胞信号识别及完成受精作用的关键环节。对精子磷酸化蛋白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精子的获能、超激活运动的维持、发生顶体反应及精卵结合等受精过程的分子调控机理。对哺乳动物精子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动物精子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方法、磷酸化蛋白质种类的鉴定、定量及其功能分析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发掘与受精相关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揭示精子发育、繁殖潜能变化及受精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对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采用MCAO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缺血后1d、3d、7d、14d大鼠缺血侧病灶周围神经元中磷酸化细胞周期蛋白CDK2、CDC2及磷酸化R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后1d、3d组磷酸化CDK2和磷酸化Rb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缺血后7d、14d组磷酸化CDK2和磷酸化Rb的表达量无增加。磷酸化CDC2在正常组及缺血组均无明显表达。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早期部分神经元再次进入细胞周期,提示细胞周期调控参与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68.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的复合物CyclinE-CDK2为细胞从G1期进入S期的关键激酶复合物,在细胞从G1期进入S期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磷酸化其下游一系列底物如Rb、CDC6、NPAT和P107等而使细胞启动DNA合成,从而使细胞不可逆转地进入S期.CyclinE-CDK2除了受到其下游RB/E2F通路的正调控外,同时也受细胞中其他一些因子的调控,如CIP/KIP家族蛋白的负调控作用,以及Skp2-SCF介导的泛素化降解作用等.  相似文献   
69.
刺五加多糖诱导人小细胞肺癌H446 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刺五加多糖(Acanthopanax senticosus polysaccharide,ASPS)诱导H446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检测ASPS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经ASPS处理后H446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及凋亡率的变化;West ern印迹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p53 表达的变化.MTT分析表明,ASPS作用48 h后可明显抑制H446细胞的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476.36 mg/ml;Hoechst 染色结果: H446细胞在ASPS诱导下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 对照组及浓度为240、480、960 mg/ml 药物处理组凋亡率分别是(5.02±0.4)%、(11.12±0.8)%、(19.89±0.5)%、(22.54±0.8)%;Western印迹显示: 在ASPS的诱导下bax、p53的表达量提高,而bcl-2的表达量下降.研究表明,ASPS对H446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其凋亡;ASPS通过上调bax、 p53表达,下调bcl-2表达促进H446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0.
Spraying a 1-2 mmol/L solution of NaHSO3 on the leaves of wild-type rice (Oryza sativa L.)Kitaake (WT),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 transgenic (PC) rice and PEPC phosphate dikinase(PPDK) transgenic rice (PC PK), in which the germplasm was transformed with wild-type Kitaake as the gene receptor, resulted in an enhancement of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by 23.0%, 28.8%, and 34.4%,respectively, for more than 3 d.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NaHSO3 application caused an increase in the ATP content in leaves. Spraying PMS (a cofactor catalysing the photophosphorylation cycle) and NaHSO3 separately or together on leaves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photosynthesis with all treatments. There was no additional effect on photosynthetic rate when the mixture was applied, suggesting that the mechanism by which NaHSO3 promotes photosynthesis is similar to the mechanism by which PMS acts and that both of compounds enhanced the supply of ATE After spraying a solution of NaHSO3 on leaves, compared with the WT Kitaake rice, a greater enhancement of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was observed in PEPC transgenic(PC) and PEPC PPDK transgenic (PC PK) rice, with the greatest increase being observed in the latter group. Therefore ATP supply may become the limiting factor that concentrates CO2 in rice leaves transformed with an exogenous PEPC gene and exogenous PEPC PPDK ge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