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圣妲  潘红苗  周克  肖天  吴龙飞 《生态学报》2010,30(12):3311-3318
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指一类由含有磁小体的革兰氏阴性原核细胞聚集而成的球形或者卵球形细胞聚集体,一般由745个细胞组成,直径在223μm之间,它们可在地磁场或外加磁场中沿磁力线定位并做定向运动。通过对巴西潟湖、美国盐湖、德国和法国海岸带花瓣型MMPs以及最近对中国青岛海域潮间带菠萝型MMPs研究结果的总结,分别从MMPs的生物学特征、细胞内容物以及生态学分布及分类地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52.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法研究了趋磁细菌WM-1产磁性细胞的培养条件。并利用L16(44)方案,用16个实验完成了4种培养条件、4个水平的优化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的pH值是影响趋磁细菌WM-1产磁性细胞的重要因素,正交实验结果在90%的置信区间可信。在最优的培养条件下,即pH为7.0,氧气的浓度为4%,m酒石酸:m琥珀酸为1:1,NaNO3 100 mg l-1条件下,磁性细胞的浓度提高到6.5×107 cells ml-1,比优化前提高了约8.3%.趋磁细菌WM-1磁滞回线的测量表明,Hc=230 Oe,Ms=0.9 emu/g dry wt.Cells,及Mr/Ms=0.50。  相似文献   
53.
单分子磁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分子磁体为纳米尺寸,磁特性源自单个分子的内部,可以独立地作为一个磁功能单元,是突破尺寸对传统磁体性能制约的一条途径。已知单分子磁体基本上是含Mn、Fe、V、Cr和一些其他金属元素的簇合物,有望用来制造分子器件、磁存储材料等。本文介绍了一些典型的单分子磁体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4.
《生物技术产业》2007,(4):70-72
该项目采用自主开发的纳米磁性微珠生产技术,创造性地将纳米磁性微珠分离技术和酶联免疫分析技术相结合,用碱性磷酸酶代替经典酶联免疫分析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建立了一种全新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使得该项目生产的磁酶免疫试剂、测定分析仪等系列产品在分析的灵敏度、准确率、精密度、特异性等方面拥有传统的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分析所无法达到的性能优势,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第一段]  相似文献   
55.
【背景】磁性纳米颗粒介导分离(magnetic nanoparticle-mediated isolation, MMI)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无须底物标记就能从复杂菌群中分离活性功能微生物的方法,目前尚无研究报道该技术应用于难降解污染物3,3′,4,4′-四氯联苯(3,3′,4,4′-tetrachlorobiphenyl, PCB77)。【目的】从土壤中筛选PCB77活性降解菌并研究其污染物降解特性。【方法】利用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 MNPs)富集原位活性PCB77降解菌群,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细菌群落变化,经平板筛选得到PCB77降解菌,并研究其对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的降解特性。【结果】基于MMI技术获取的富集培养液能够高效地转化PCB77,与对照组相比底物降解效率从6%提升至79.3%,同时该富集培养液中细菌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变化。从对照组和MMI处理组中分别筛选到PCB77降解菌红球菌CT2和类芽孢杆菌MT2,发现红球菌为对照组中唯一的优势物种,而MMI处理组的优势物种由红球菌和类芽孢杆菌共同组成。菌株MT2对PCB...  相似文献   
56.
近期,HSN1禽流感的世界性暴发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世界各国努力寻找一种有效的药物或者方法可以对抗这种死亡率高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57.
磁性示踪法在胃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磁性示踪法测出胃磁场的衰减曲线,发现一些胃病患的衰减曲线具有特异性。从曲线上定出食物在胃中的滞留时间Tc和半排空时间T1/2,由此来诊断某些常见胃病。此法无痛苦、无创伤,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58.
综述了荧光型真菌毒素检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荧光型真菌毒素检测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及其灵敏度、特异性等性能,分析了黄曲霉毒素等主要毒素的免疫荧光传感器和适配体荧光传感器的检测方法,提出将来的研究可以针对纳米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表面化学调节,设计用于检测各种分析物的目标特定无标签分析方法,实现毒素的多种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59.
田郭顺  历娜  赵敏 《微生物学通报》2015,42(12):2426-2432
【目的】从聊城东昌湖湖水中分离纯化出一株可合成纳米磁性颗粒的菌株,将其命名为TZ-1。【方法】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研究、分子生物学鉴定,将TZ-1菌株合成的纳米磁性颗粒进行提取纯化,并对菌体和纳米磁性颗粒进行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元素分析,对纳米磁性颗粒进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结果】经鉴定TZ-1属于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 sp.)。透射电镜下菌体为杆状,易聚集,有明显的单生鞭毛,有荚膜,在TEM下观察菌体内部有两种电子致密颗粒,较小颗粒分布在菌体细胞膜附近,近似多边形,大小约为60 nm,较大颗粒分布在菌体内部,大小约为180 nm,表面有膜包裹。扫描电镜(SEM)下细胞为杆状,大小与TEM下测量结果一致。SEM下对磁性颗粒进行元素分析,主要为Fe、P、O。根据TEM、SEM、XRD结果推测菌体可合成纳米磁性颗粒。【结论】分离纯化出的菌株TZ-1可合成纳米磁性颗粒,磁性颗粒X射线衍射结果分析知TZ-1合成的纳米磁性颗粒为单斜晶体,主要成分为Fe3(PO4)2·8H2O和Fe3O4。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the dextran coated 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DMN)在外加钕一铁一硼稀土固定磁场的作用下对人树突状细胞转染效率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先通过磁力计对DMN进行分析;再将修饰有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的DMN携带绿色荧光蛋白pEGFP—Cl质粒报告基因,在钕-铁-硼稀土周定强磁场的作用下,体外转染人树突状细胞,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来评价外加磁场对DMN作为人树突状细胞转染载体效率的影响;在转染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在磁场干预下的DMN对人树突状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以了解其细胞毒性。结果DMN的核心直径〈30nm,具有明硅的超顺磁性,比饱和磁化强度也明显高于相同Fe3O4含量的普通磁块;DMN作为基因载体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转染12h即可将报告基因转染至人树突状细胞内并成功表达,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绿色荧光细胞,24h转染率可达到最高(约为27%),转染效率较未加磁场组提高了2~4倍。而且转染后的人树突状细胞增殖活性及功能未因DMN外加磁场及其作用时间的长短而受到影响。结论超顺磁性的DMN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可以明显、安全、有效地提高对人树突状细胞的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