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1966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尤溪天然米槠林植物碳氮磷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分配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福建尤溪的天然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Hemsl.) Hayata]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26个主要优势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植物不同器官的C、N和P含量及其比值的差异及相关性,并对不同器官C、N和P含量在不同层次间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同一器官中均为C平均含量最高、P平均含量最低;其中,叶片中C、N和P含量分别为344.95 ~ 486.15、6.26 ~ 19.50和0.18 ~0.62 mg·g-1,C/N、C/P和N/P比分别为22.52 ~61.21、696.64~2 589.72和11.38 ~58.94;根系中的C、N和P含量分别为277.95 ~458.30、1.41 ~12.73和0.13 ~0.44mg·g-1,C/N、C/P和N/P比分别为34.63 ~296.17、731.45 ~3 372.69和8.81 ~34.41;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枝条中C、N和P含量分别为407.75 ~473.75、3.10 ~7.39和0.09~0.61 mg·g-1,C/N、C/P和N/P比分别为57.43 ~148.15、776.64~5 054.44和7.05 ~48.11;乔木层植物树干中的C、N和P含量分别为432.56 ~463.32、2.67 ~6.35和0.16 ~0.31 mg·g-1,C/N、C/P和N/P比分别为68.12 ~167.73、1 494.58 ~2 860.63和11.35 ~29.06.乔木层植物的不同器官按C含量由高至低依次排序为叶片、枝条、树干、根系,按N和P含量由高至低依次排序为叶片、枝条、根系、树干;灌木层植物的C含量在枝条中最高、根系中最低,N和P含量在叶片中最高、枝条中最低;而草本层植物地上部分的C、N和P含量均高于地下部分.除根系中的N含量与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外,同一器官的C、N和P含量间均无显著相关性,但与C/N、C/P和N/P比值间大多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不同器官的C、N和P含量也因植物所处层次的不同而异,其中乔木层植物叶片中均最高、草本层植物叶片中均最低;乔木层植物全株的C含量最高、N含量最低,草本层植物全株的N含量最高、C含量最低,各层植物全株的P含量比较接近.研究结果表明:尤溪天然米槠林内植物叶片的C、N和P含量均偏低,P缺乏很可能是限制该林分植物生产力的最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02.
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稻草切碎全量还田+化肥(SNPK)和稻草全部烧灰还田+化肥(SINPK)4个处理,研究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碳素形态、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11年两年四季的水稻平均产量SNPK与SINPK处理基本持平,但均显著高于NPK处理,增幅为5.7%~7.3%.与NPK和SINPK相比,SNPK能显著提高早稻产量,增幅在3.8%~8.8%.与单施化肥和稻草烧灰还田相比,SNPK提高了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总有机碳、活性碳、矿化碳和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提高了1.8%~2.0%、5.9%~6.5%、16.0%~41.6%和7.3%~7.8%.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与早、晚稻产量呈显著抛物线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和0.980.SNPK能显著提高翌年早稻产量及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了解台州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以及同源性.方法 63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经VITEK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用K-B法复核药敏结果,采用多重PCR扩增分析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析其同源性.结果 63株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除多粘菌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对其他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63株菌株检测出OXA-51基因60株(95.2%),OXA-23基因58株(92.1%),两个基因同时存在的有58株(92.1%).PFGE结果显示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为5个克隆型,其中A、B两个为主型.结论 产OXA酶是台州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之一,其中OXA-23是主要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及流行情况,为临床用药和院内感染监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厄他培南不敏感的大肠埃希菌10株,采用VITEK Compact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MIC值;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PCR扩增包括碳青霉烯酶基因在内的多种B.内酰胺酶基因;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分离菌株来自不同病区无聚集现象,标本来源以尿液为主;菌株对广谱青霉素、三代、四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和酶抑制剂复合物耐药严重,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较为敏感;PCR扩增几乎所有菌株携带ESBL基因,只有一株除外,其中主要是blarsm和、blactx-mo3株blaNOM-1基因阳性,未检出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菌株之间没有克隆关系。结论该院分离10株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主要是存在NDM-1金属酶联合ESBL,菌株间未发现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105.
阴沟肠杆菌是肠杆菌科中常见的院内感染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由于其抗菌谱广、抗菌力强,成为治疗产ESBLs和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但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出现很多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阴沟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 cloacae,CREL),本研究就其耐药机制,从产碳青霉烯酶和非产碳青霉烯酶两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6.
为了解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阴沟肠杆菌碳青霉烯酶的主要基因型及其流行情况,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出的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阴沟肠杆菌24株,采用Vitek-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DNA测序确定菌株产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情况。结果显示,24株阴沟肠杆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20株菌扩增出KPC-2条带,经测序证实为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该院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阴沟肠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主要基因型别为KPC-2型,临床与实验室应加强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7.
新书介绍     
《生物产业技术》2013,(5):65-65
本书主要论述了全球各生态系统中生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全球生物质生产展望——21世纪的水域农业;全球生物质循环过程中有机碳库的大小和通量;全球生物质的循环与低碳农业的发展;全球生物质的起源与平衡账;植物生物质的分类及其功能;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质的循环和利用;土壤生物质的代谢过程和重要作用;重金属及其在生物质中的转移过程;土壤生物质和温室效应;生物质氢(H2)——永不枯竭的无碳能源等。  相似文献   
108.
香梨优斑螟是一种严重危害库尔勒香梨的重要害虫之一,利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控和监测香梨优斑螟,可为香梨生产提供科学的绿色防控依据。本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香梨优斑螟性信息素活性组分:顺,反-9,12-十四碳二烯-1-醇(Z9E12-14∶OH),并利用标准化合物研究了香梨优斑螟雄蛾的野外发生规律。结果表明:香梨优斑螟性信息素活性组分对雄蛾有较好的引诱活性,诱蛾高峰十分明显,此虫在阿克苏地区包括越冬代在内一年发生3代,分别是4月中下旬、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因此,该性引诱剂可为香梨优斑螟的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血液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血液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液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危险因素。结果泌尿道插管、血型(A型)、使用氨基糖苷类及抗真菌类抗菌药物是血液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环节是:泌尿道插管;氨基糖苷类和抗真菌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了解余姚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类型。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12月耐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肠杆菌科细菌18株,进行Hodge试验确认。对于阳性试验菌株采用PCR法检测bla_(KPC)、bla_(NDM-1)、bla_(MH)、bla_(GES)、bla_(SME)、bla_(NmcA)和bla_(SHV-38)七种基因。结果 18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经改良Hodge试验确认阳性11株,占61.1%。经PCR检测显示11株均携带有bla_(KPC)基因,其中肺炎克雷伯菌6株,大肠埃希菌3株,阴沟肠杆菌2株。结论余姚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是bla_(KPC)型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