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In-situ方法在研究退化土壤氮库时空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原状土连续就地取样(sequentialcoringandin-situexposure)方法研究了澜沧江流域典型退化土壤的氮库营养动态变化过程,监测了矿质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释放与固定、淋失与植物吸收消耗。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影响土壤氮矿质化,导致氮固定、淋失,引起养分衰减退化。从阔叶林转变为果园、坡耕地、桉树林和针叶林,矿质氮60d内平均衰减分别为51.51,29.64,26.84,16.40mg·kg-1,变异程度依次为21.5%、11.0%、14.2%、8.3%,氮固定分别为15.45,8.51,13.90,0.00mg·kg-1,淋失量则坡耕地最大,达44.50mg·kg-1,其次是针叶林和桉树林地,分别为38.41和25.30mg·kg-1。植物对土壤氮的吸收消耗为果园>坡耕地作物>桉树林>针叶林>阔叶林,利用形态以硝态氮为主。  相似文献   
102.
103.
【背景】甘肃白银铜矿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矿区,探究其细菌和古菌多样性及坡度分布特征对明确矿区微生物多样性分布具有关键意义。【目的】通过分析白银铜矿矿坑不同坡度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古菌群落多样性,探究不同坡度土壤样品细菌及古菌多样性与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不同坡度的白银铜矿土样为材料,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分析样品的细菌多样性和古菌多样性。【结果】α和β多样性分析表明,ACE、Chao1、Shannon和Simpson等多样性指数在样品间存在显著差异。白银铜矿矿坑土壤的细菌排名前十的纲是GammaproteobacteriaOxyphot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BacteroidiaActinobacteriaClostridiaNitrospiraBacilliMollicutesAcidimicrobiia,相对丰度最高的是Gammaproteobacteria。在纲水平上,白银铜矿的古菌由ThermoplasmataNitrososphaeriaMethanomicrobiaHalobacteriaMethanobacteria、Group_1.1c和Bathyarchaeia组成,相对丰度最高的是Thermoplasmata。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得出,pH和速效磷是影响土壤多样性的最重要因素。【结论】白银铜矿为强酸性铜矿,其土壤铜离子含量最高。从坡顶到坡底,pH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2.18-4.75),铜离子(20-150mg/kg)和总铁(2.5-50mg/kg)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铵态氮(3.61-44.90mg/kg)、速效磷(0-56.79mg/kg)和速效钾(9.07-35.65mg/kg)含量低且呈现波动趋势,硫化物(1mg/kg)无明显变化。白银铜矿矿坑土壤细菌相对丰度最高的属为Acidithiobacillus,古菌相对丰度较高的属为uncultured_bacterium_f_Ferroplasmaceae和uncultured_bacterium_f_Nitrososphaeraceae。其中,细菌多样性受到pH驱动,古菌多样性受到速效磷的驱动。本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白银铜矿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