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81.
广西下雷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实地调查以及馆藏标本的整理和鉴定,对下雷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下雷植物种类丰富,已知维管束植物182科637属1 069种(含变种、亚种和变型),其中蕨类植物24科44属65种,裸子植物3科4属4种,被子植物150科589属1 000种.(2)居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区,区系热带边缘性明显,热带...  相似文献   
82.
江西瑞昌石灰岩山区退耕还林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u YQ  Wang F  Ke GQ  Wang YY  Guo SM  Fan CF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4):885-890
以江西瑞昌石灰岩山区退耕还林5年的林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林苗一体化、药用纯林、多树种混交和竹阔混交)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退耕还林地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可矿化碳含量分别增加24.4%、29%和18.4%,退耕还林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强了土壤碳储能力;0~1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可矿化碳含量极显著高于10~20 cm土层,且退耕还林地土层间差异大于对照;4种退耕还林模式中,林苗一体化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3.
在实地考察和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对辽宁棋盘山森林公园种子植物的组成、分布类型和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棋盘山森林公园共有种子植物69科187属264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9属23种,被子植物65科178属241种;植被类型多样,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强烈的温带性质;区内具有一定数量的重点保护植物,但特有现象不...  相似文献   
84.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弄岗保护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广西崇左市的龙州和宁明两县境内,由弄岗片区、陇山片区和陇呼片区三个独立片区组成。保护区呈西北-东南向长条状分布,从西到东全长33.53公里,总面积10077.5公顷。  相似文献   
85.
峨眉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及植物区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海燕  李策宏 《植物研究》2006,26(5):618-623
对峨眉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群落结构﹑组成﹑生物多样性及植物区系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峨眉山阔叶混交林由226种维管束植物组成,其中被子植物73科137属207种, 占总种数的91.6%,是峨眉山阔叶混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群落分层现象明显,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外植物4层,其中草本层发育情况差;科分布型是以热带—亚热带﹑热带—温带为主,各占22.7%, 在属的水平上则以温带分布占绝对优势(52.9%),揭示了峨眉山阔叶混交林的区系性质是以温带为主的亚热带类型;生物多样性指数处于较低的水平,在经过人为干扰后,群落处于稳定的恢复阶段。  相似文献   
86.
云南省思茅地区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地处联系滇南热带与滇中亚热带的中间位置,在植被地理和生物地理上十分重要,其植物区系计有野生种子植物1 920种, 隶属于836属及178科。该植物区系以兰科( 69属/223种)、茜草科(37/100)、菊科(47/86)、蝶形花科(33/82)、唇形科(28/62)、大戟科(25/59)、荨麻科(13/52)、禾本科(34/47)、樟科(12/44)、桑科(6/44)、爵床科(26/36)等为优势科。属的分布区类型组成以热带亚洲分布型最多, 约占总属数的31%;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占23.4%;热带分布合计占总属数的83.3%。种的分布区类型组成仍以热带亚洲分布最多, 占总种数的60.6%;其次是中国特有分布, 占21.6%;热带分布种合计占70.0%以上。这些特征均表明该植物区系热带性质显著,并具有印度—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特点,在植物区系分区上属于印度—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由于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在地理上位于热带亚洲植物区与东亚植物区的交汇地带,该植物区系中的许多热带植物均是在其分布的北界,植物区系又有明显的热带北缘性质。通过与滇南西双版纳和滇中无量山植物区系的比较,菜阳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与西双版纳植物区系在区系组成及属的地理成分构成上很接近, 它们同为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北缘类型。在云南南部,从热带亚洲植物区系到东亚植物区系的过渡与转变,显然发生在思茅菜阳河地区以北。从热带亚洲植物区系过渡到东亚植物区系,在诸属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亚洲分布型显著减少,北温带分布型和东亚分布型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7.
湖南蕨类植物区系新资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了湖南蕨类植物区系新记录17种(隶属7科,11属),它们是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长尾铁线蕨(Adiantunm diaphanum)半月形铁线蕨(A. philippense)、新月蕨(Pronephrium gymnopteridifrons)、密毛紫柄蕨(Pseudophegopteris hirtirachis)、禾秆紫柄蕨(P. microstegia)、金佛山溪边蕨(Stegnogramma jinfoshanensis)、假大羽铁角蕨(Asplenium pseudolaserpitiifolium)、都匀铁角蕨(A. toramanum)、长镰羽耳蕨(Polystichum falcatilobum)、瓦鳞耳蕨(P. fimbriatum)、棕鳞耳蕨(P. polyblepharum)、倒鳞耳蕨(P. retroso-paleaceum)、膜边肋毛蕨(Ctenitis clarkei)、三叉蕨(Tecaria subtriphylla)、指叶假瘤蕨(Phymatopteris dactylina)、掌叶线蕨(Colysis digitata)。  相似文献   
88.
描述了中国广西石灰岩地区苦苣苔科(Gesneriaceae)1新种--鹿寨唇柱苣苔(Chirita luzhaiensis Yah Lin,Y.S.Huang & W.B.Xu).该种与桂林唇柱苣苔(Chirita gueilinensis W.T.Wang)相似,但叶面被长柔毛和短柔毛,花药无毛,花丝近基部膝状弯曲,退化雄蕊3枚,无毛,花期12月至次年1月可与后者区别.目前,鹿寨唇柱苣苔仅见于广西鹿寨县中渡镇的两个石灰岩山洞中.  相似文献   
89.
采用法瑞地植物学派的样地调查法记录了澜沧江中上游河谷中一独特的硬叶小叶常绿阔叶林类型——锈鳞木樨榄、清香木群丛。该群丛由南向北分布于1300~1900m的河谷下部,对群落外貌、生活型与生长型、植物种类科属的组成、分布区类型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群落结构简单,物种数平均为18种;(2) 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居多,生长型以草本居多;(3) 群落中计有维管植物116种,隶属于39科,84属;(4) 植物科级、属级水平上均显示出了热带性质,植物区系表现出一定的古老性,反映了与古地中海硬叶小叶林的历史渊源。该植物群丛适应澜沧江干热-干暖河谷气候,分布区域狭窄,是一类值得重点保护和深入研究的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90.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石灰岩特有植物圆叶乌桕与同属的乌桕、山乌桕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比较3个种的叶表皮形态特征,分析圆叶乌桕在石灰岩地区生长的环境适应特点。结果表明:圆叶乌桕叶下表皮细胞小且呈无规则型,细胞排列紧密;气孔集中分布于下表皮,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相对最小;气孔类型是无规则型,无副卫细胞;圆叶乌桕上下叶表皮有厚角质层和蜡质层,蜡被呈片状和网状。圆叶乌桕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反映了它对石灰岩生境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