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55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调查白内障的手术情况并评估其手术疗效。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黑龙江省南部农村人口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抽样单位,两组人员通过预实验统一标准后对年龄(?)50岁共5058人(受检率91%)进行视力和眼部检查,先后在其中的两个抽样单位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高年龄组、女性和低教育程度者的白内障患病率较高。在所有调查的68只白内障手术眼,最佳矫正视力(?)20/60的占51.5%(35/68)。结论:白内障是50及50岁以上农村人口的主要致盲眼病,迫切需要提高手术质量是关键,特别是高龄和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52.
为推进我国西部地区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的发展,促进西部地区和全国各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技部共同主办、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四川大学研究生院、深圳市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前沿研讨会”将于2007年8月25日-29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举行。大会主题:加快知识更新、促进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3.
森林可燃物载量分布格局是植被与地形等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通过野外实测赣南地区主要7种森林类型地表死可燃物载量数据,依据时滞可燃物分类标准,构建了地表可燃物载量与地形、植被等环境因子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分析了各因子的影响路径及其直接、间接和总效应。结果表明: 7种不同森林类型中,1、10和100 h时滞可燃物载量均是针阔混交林内最高,毛竹林内最低。对1 h时滞载量影响最大的变量依次为:坡度(影响系数为0.40)>树冠高度(0.07)>树种(-0.03)>郁闭度(0.01);对10 h时滞载量影响最大的变量依次为:胸径(0.15)>树种(-0.09)>坡向(-0.08)>郁闭度(-0.06);对100 h时滞载量影响最大的变量依次为:坡向(0.25)>胸径(0.19)>郁闭度(-0.08)>树种(0.02);对可燃物总载量影响最大的变量依次为:坡度(0.22)>树种(-0.04)、郁闭度(-0.04)>树冠高度(-0.01)。  相似文献   
54.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 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刺柏属(Juniperus)植物群落是该地区天然林资源的重要组分, 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与水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调查了刺柏属植物群落的主要植被类型, 通过对53个样地的样方数据分析, 量化描述了其各个群落类型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 (1)根据生活型和优势度原则, 该区刺柏属植物群落可划分为祁连圆柏(J. przewalskii)林、大果圆柏(J. tibetica)林、密枝圆柏(J. convallium)林、塔枝圆柏(J. komarovii)林、大果圆柏灌丛和密枝圆柏灌丛, 进一步分为15个群丛。(2)调查所得维管植物共有142种, 隶属34科90属, 其中菊科种数最多, 占总种数的16.20%。(3)群落垂直结构明显, 其中乔木层优势种单一, 灌木层优势种主要有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银露梅(Potentilla glabra)及灌木状的大果圆柏, 草本层以薹草属(Carex)和马先蒿属(Pedicularis)占优势。(4)该区种子植物种的地理成分中, 温带成分占总种数的52.59%, 温带亚洲分布、东亚分布和中亚分布等为本区分布占比较大的分布区类型; 中国特有种占47.41%; 区系成分呈现横断山植物区系和唐古特植物区系成分互相交融的特点。  相似文献   
55.
该研究在建立贵州省野生苦苣苔科植物名录和地理分布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其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进行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查,从物种组成、特有性、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相似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采用筛除算法确定贵州苦苣苔科植物分布的热点地区。结果表明:(1)贵州省苦苣苔科植物共计2族8亚族28属153种(含种下等级),分布在75个县级行政区,有128/45个中国/贵州特有种,垂直分布以900~1300 m海拔段最为丰富。(2)通过计算省级相似性系数,发现贵州与广西的相似程度最高,最后筛选得到10个热点县,共代表了75%的苦苣苔科植物。(3)贵州省为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地,苦苣苔科植物种类丰富,尤其是广义马铃苣苔属、广义报春苣苔属、广义石山苣苔属和蛛毛苣苔属等,有着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区域特有性。该研究可以为贵州省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6.
汉江流域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丰富,南方砾石石器工业和北方小石片石器工业类型的遗存并存,对研究中国南北旧石器文化交流和发展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2016-2018年夏天,我们在汉江流域进行野外调查,新发现十个含更新世晚期旧石器遗存的地点,利用热转移光释光(TT-OSL)方法对各遗址的地层进行了测年。测年结果表明,这几处旧石器地点的古人类活动主要发生在距今20-5万年之间,涵盖了L2、S1和L1三个阶段,与之前汉江流域第二级阶地发现的旧石器遗址年代基本一致。新发现的十个旧石器地点丰富了汉水流域旧石器遗存,为进一步研究该区域古人类旧石器遗址年代学和石器技术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57.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鱼类资源及其保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是世界上最少研究的地区之一。通过多次零星的鱼类调查(1973-1986)和1990年5至8月间对本区进行的全面水生生物和鱼类考察。本文首次报道其有关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类种类分布及生物学特性等问题。诸如浮游动、植物的水平分布、优势和群和生物量及鱼类食性、年龄、生长、繁殖等。  相似文献   
58.
The population activities of golden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Xiaoshennongjia of Badong county,Hubei Province had been surveyed by consecutively tracing and grossly counting from 0ct.2000 to June 2002.The result indicated the anmount the golden monkey that iuhabit in here about 600-800 individuals.They moved clockwise in a circular track.236 golden monkeys of 2 groups had recorded by video camera during survey in Apr.2001,among them there were 59.05% adult and 40.95% of underage,the rate was 1:0.9,the sex ratio of adult was 1:1.38 (male:female).117 individuals of three different groups were recorded in random in 2002,among them were 56.41% of adult and 43.59% underage,the rate was 1:0.67,the sex ratio of adult was 1:1.2.The young were hem from the beginning the month of March.  相似文献   
59.
俄罗斯伏尔加格勒伏尔加地区上泥盆统弗拉阶和法门阶的界线以3种剖面类型为代表。第一种类型的界线剖面广泛分布于俄罗斯地台,但两阶之间有沉积间断。第二种类型剖面地层发育较完整,即Volgogradian层直覆于Livendian层之上。前者以Corbulispora viminea-Geminospora vasjamica孢子组合带为特征。第三种类型剖面存在于前里海(Pre-Caspian)凹陷的西侧,是最近根据孢粉资料确定的;地层剖面不完整,在中弗拉阶的Semilukian层有剥蚀面,上覆以不同时代的(弗拉期或法门期)盖层。  相似文献   
60.
南极地区苔藓地衣植物的地球化学元素营养富集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南极苔藓地衣中地球化学元素的营养富集特征,发现K,Ca为苔藓地衣中最活跃元素,主要以主动吸收的方式累积于苔藓地衣植物中,P极易富集在地衣的藻层,参与藻类的有机合成过程,苔藓容易富集环境中的S,Al,Si以被动吸收的方式累积于地衣中,同时Fe,Mg以被动吸收的方式累积于苔藓体内,根据元素的含量和营养作用,研究认为K,Ca苔地衣的大量无机营养元素,S,P为苔藓地衣的中等营养元素,Al,Si为苔藓地衣的环境累积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