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18篇
  免费   831篇
  国内免费   5697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419篇
  2022年   515篇
  2021年   542篇
  2020年   454篇
  2019年   535篇
  2018年   501篇
  2017年   483篇
  2016年   470篇
  2015年   552篇
  2014年   876篇
  2013年   745篇
  2012年   904篇
  2011年   826篇
  2010年   837篇
  2009年   899篇
  2008年   991篇
  2007年   732篇
  2006年   646篇
  2005年   650篇
  2004年   624篇
  2003年   658篇
  2002年   585篇
  2001年   515篇
  2000年   447篇
  1999年   381篇
  1998年   314篇
  1997年   299篇
  1996年   299篇
  1995年   317篇
  1994年   394篇
  1993年   233篇
  1992年   246篇
  1991年   254篇
  1990年   239篇
  1989年   229篇
  1988年   162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75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丽江乌头中的一个新二萜生物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丽江乌头根中分离、鉴定了三个二萜生物碱成分,其中碱Ⅰ、碱Ⅱ分别为已知成分阿克诺辛(aconosine)和嘟拉碱(dolaconine);碱Ⅲ为一新的C_(18)-型二萜生物碱,从MS、IR、~1H NMR、~(13)C NMR等光谱数据推定了其结构,并命名为丽日碱甲(liconosine A)。  相似文献   
22.
白颊长臂猿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扈宇  许宏伟 《动物学研究》1989,10(A00):61-67
  相似文献   
23.
微管与微管蛋白概述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合了近年来有关微管、微管蛋白的研究进展,介绍了 MT 与微管蛋白的形态构造和生化特征;着重讨论了体内和离体条件下MT 的聚合过程,以及影响聚合的各种因素,如 MAP 和 Tau 蛋白等。最后简单地归纳了一下 MT 与其他细胞器的关系,以及 MT 的功能。MT 是如何由微管蛋白聚合成的,是目前MT 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
米团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米团花(Leucosceptrum canum Smith)鲜叶中分到三个化学成分,经光谱测定和化学反应已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异香紫苏醇(isosclaveol)Ⅰ;柳穿鱼黄素(pectolinarigenin)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其中化合物Ⅰ为新的天然存在的labdane类型二萜化合物。  相似文献   
25.
本文报道了1987年冬季在南平地区分离的一个腐生耳霉新纪录——异孢耳霉(Conidiobolus incongruus),分生孢子梗无色,不分叉,6—10×50—130μm,分生孢子无色,多数球形,少数亚球形至椭圆形,13—33×16—35μm,易萌发,多数形成菌丝体,少数可形成次生分生孢子或三生分生孢子,弹射在水琼脂上的分生孢子常能迅速产生小分生孢子。接合孢子球形,淡黄色,光滑,直径18—29/μm,壁厚2.5—5μm。  相似文献   
26.
鼎突多刺蚁群体结构和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了鼎突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的群体结构和生活史。通过研究表明,鼎突多刺蚁一年发生一代,以蚁后、雄蚁、工蚁、幼虫和卵越冬。卵和幼虫在冬天发育停滞(或极慢)。到了春天,随着气温的上升,卵和幼虫又恢复正常发育。据室内人工饲养观察,卵的发育历期为23.8±2.5天(平均温度26℃)幼虫为20.4±4.4天(26℃),工蚁蛹为19.8±5.5天(27℃)。成长工蚁在5—11月出现;8—11月,雄蚁从蛹中羽化;10月,雌蚁从蛹中羽化。雌蚁分飞交尾后,进入邻近蚁巢或回到原巢,脱翅成为蚁后。蚁巢内存在着多后现象。  相似文献   
27.
冬虫夏草菌无性阶段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28.
红豆草根瘤侵染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是一种抗旱、耐寒、耐热和耐瘠薄的优良豆科牧草,不仅是很好的饲料和绿肥,而且还能大量结瘤固氮,提高土地肥力。因此,它在我国甘肃和其他北方干旱和半干旱贫瘠地区广为种植。虽然不少学者曾对它的引种条件、生产性能、营养成分和形态解剖作过许多研究,但对其共生固氮,特别是与共生固氮息息相关的根瘤在发育中的变化却至今尚无系统报道。因此,为了更好开发利用这一资源,  相似文献   
29.
小叶罗汉松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0.
香薷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香[Eltholtzia ciliata(Thund.)Hyland]中分出14个化合物,用波谱和化学等方法确定为6-甲基三十三烷(Ⅰ),13-环己基二十六烷(Ⅱ),β-谷甾醇(Ⅲ),棕榈酸(Ⅳ_a),亚油酸(Ⅳ_b),亚麻酸(Ⅳ_c),熊果酸(Ⅴ),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Ⅵ),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Ⅶ),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Ⅷ),5-羟基-7、4′-二甲氧基双氢黄酮醇(Ⅸ),β-谷甾醇-3-β-D-葡萄糖甙(Ⅹ),5-羟基-6-甲基-7-O-α-D-半乳吡喃糖双氢黄酮甙(Ⅺ),刺槐素-7-O-β-D-葡萄糖甙(Ⅻ)。其中化合物Ⅺ为新化合物,除(Ⅳ_b)和(Ⅳ_c)外,其余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