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8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1540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禄丰古猿地点的猪尾鼠类化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记述亚洲首次发现的猪尾鼠类化石。材料系1983年于云南禄丰古猿地点最晚中新世石灰坝组采集到的,计有代表两属三种——Platacanthomys dianensis sp.nov.,Typhlomysprimitivus sp.nov.和T.hipparionum sp.nov.的百余枚牙齿。文中除对新种的形态作了描述和对比外,还对猪尾鼠类的分类位置及系统发育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2.
王敏成 《古生物学报》1992,31(4):395-402
笔石发现于辽宁辽阳兰家晚寒武世崮山组 Drepanura 带,他们为 Dendrograptus liaoyangensis sp. nov., Dendrograptus liaoyangensis latus subsp. nov., Callograptus lanjiaensis sp. nov., Callograptus sp. A, Callograptus sp. B.,这是我国已知最低层位的笔石.  相似文献   
53.
广东南雄盆地上湖组介形类动物群及白垩-第三系界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南雄盆地上湖组介形类可划分为2个性质不同的动物群及4个化石带:下部为 Porpocypris 动物群,是以中生代属种为主,中、新生代属种混生的过渡性动物群,时代为晚白垩世最晚期;上部为 Cypris 动物群,以 Cypris 属占优势, Sinocypris 属开始出现, Cypridea 等古老属种绝灭为主要特征,时代为早—中古新世.根据介形类演化发展阶段和白垩纪末生物绝灭事件,南雄盆地白垩系与第三系的界线应划在 Porpocypris 与 Cypris 动物群之间,即上湖组坪岭段与下惠段之间.  相似文献   
54.
产无色胞外多糖菌株的筛选及其产物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加拿大切叶蜂虫茧上分离到36株短梗霉,其中8株可程度不等的分泌胞外多糖。此多糖经支链淀粉酶(Pullulanase E.c.3.2.1.41)酶解产生麦芽三糖,酸水解产生葡萄糖,并与标准品的RF值相同。从而证明多糖为麦芽三糖通过1→6糖苷键连结聚合的出芽短梗胞糖(pullulsn)。它们可利用蔗糖,糖蜜作碳源分泌短梗胞糖,糖的转化率为25—32%。  相似文献   
55.
何氏细鲃鱼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肾脏为材料,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何氏细鲃鱼的染色体组型进行研究。其2n=50,NF=96,核型公式为16m+30sm+2st+2t。  相似文献   
56.
57.
温度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角体计数、对流免疫电泳、单向免疫扩散及火箭免疫电泳测定的结果表明:26℃适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的增殖。多角体含量或其相对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并渐趋于平稳,两者间呈Logistic曲线关系。单位体重或单头幼虫所含的多角体数量(y_1或y_2)、扩散环直径(y_3)和火箭峰值(y_4)与时间(t)的关系式分别为:y_1=(8.1481)/(1 EXP(9.4210-0.0608t))×10~9PIB/克;y_2=(6.1596)/(1 EXP(5.4809-0.0376t))×10~8PIB/头,y_3=(1.4)/(1 EXP(2.710-0.015t))cm;y_4=(3.52)/(1 EXP(4.580-0.040t))cm。但30℃下,EoNPV增殖严重受抑制,饲毒后24~168小时内难以测出多角体,其后多角体含量也极显著低于26℃,乃至难以被三种免疫测定法测出。  相似文献   
58.
 分别从人肝及鼠肝中高度纯化L型和M_1型丙酮酸激酶(Pyk),制备相应的免抗血清。从抗血清中纯化IgG并水解成F(ab')_2,进而还原成Fab',后者与辣根过氧物酶(HRP)交联成Fab'-HRP,再利用这两种复合物建立了各自的高灵敏夹心ELISA来免疫定量L及M_2型(与鼠M_1-Pyk有交叉免疫)Pyk,结果发现:正常人肝中95%的Pyk为L型,M_2-Pyk仅占5%,而肝细胞癌中L-Pyk降至正常肝的3.5%,M_2-Pyk却增至正常的14.6倍,以致M_2-Pyk占总量的95.5%。免疫组化研究进一步证实定量的结果,正常人肝L-Pyk染色呈强阳性。M_2-Pyk染色较弱,而肝细胞癌恰好相反,L-Pyk染色明显减退,而M_2-Pyk不仅癌组织染色很深,癌周组织也明显深于正常,而且愈近癌巢,染色愈深。测定血浆Pyk,发现正常人L-Pyk占89.9%,M-Pyk(以M_2计)仅占10.1%。肝细胞癌患者血浆L-Pyk略见降低,为正常值的79.6%,p值在0.02~0.05之间,但血浆M型Pyk明显升高至正常的4.59倍,占Pyk总量的39.6%,并证明主要来源于肝癌组织中的M_2,故M_2-Pyk有可能成为肝细胞癌诊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9.
本文报道了经GH一401 型电诱导细胞融合、基因转移仪诱导实现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NK491) 与出芽短梗霉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NKB93—0061eu)的原生质体电诱导融合。在融合小罐中用3个强度为11 Kv/cm,时程为10μs的高压电脉冲处理原生质体,获得的融合子营养互补的融合频率为5.8×10-5。在选择培养基上连续传代10次,然后在完全培养基上传代20次,最终得到4株稳定的融台子。融合子的细胞形态、大小、核的DNA含量以及酒精发酵等特性的观察和测定表明,4株融合子与双亲均有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电诱导原生质体融台对酵母菌的属间融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融合频率。  相似文献   
60.
山茶科紫茎属和舟柄茶属的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山茶科紫茎属和舟柄茶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系统学研究,藉助形态学、古植物学、孢粉学,细胞学和解剖学资料澄清了两属的分合问题,证实两属在各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并且各分类特征存在广泛的联系而无法分开,从而赞同H.K.Airy Shaw,J.R.Sealy及S.A.Spongberg的主张,即将这两属合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世界范围广义紫茎属下分类系统。属下新系统根据花柱合生程度、花序类型,苞片与萼片的形状以及两者的相对长度等特征,分为两个亚属,五个组,同时对该属种类进行修订。该属共有23种5变种,本文发表新组1个,新名称2个,新组合9个,新异名10个,新种1个,并附有分种检索表。广义的紫茎属为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类型,中国南部和西南部是该属的起源中心和高度分化中心。根据化石资料推断,该属起源于早白垩纪,在第三纪以前于整个劳亚古陆上呈广泛而连续的分布,后因冰川及造山运动的影响,从而形成现在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