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1.
目的:观察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在线粒体凋亡途径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三组(n=16):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mdivi-1预处理组(mdivi-1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小时,再灌注24小时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Cyt C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Cyt C mRNA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神经细胞凋亡率与CytC蛋白以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应用mdivi-1预处理后细胞凋亡率与CytC蛋白以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可以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阻断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来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在脑缺血病灶中,中心区神经元坏死为主,周围以缺血半暗带凋亡为主,抑制半暗带细胞的凋亡,可以减少细胞的死亡和脑梗死的面积,因此改善半暗带是治疗脑卒中的关键环节.目前发现MAPK分布于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中,MEK/ERK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生长、发育、细胞抗凋亡等过程,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有MEK/ERK信号通路的参与,MEK/ERK通路通过影响Bcl-2家族成员的活化和表达调控内源性凋亡途径,ERK通过对细胞周期的调控,抑制胶质细胞大量活化和过度增殖,减少了有害因子并改善局部微循环,从而减少神经元的凋亡.可能为脑血管的防治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本文就MEK/ERK信号通路的结构特点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单用与丹参冰片合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损伤的影响。方法:结扎颈总动脉缺血2 h再灌注48 h复制CI/R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组以及丹参-冰片组,每组8只。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蓝(TTC)染法测定脑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病理学形态变化,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以及细胞核Nr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单用与丹参-冰片组神经功能学评分均明显降低,脑梗死面积缩小,脑组织的病理损伤改善,MDA的含量显著降低,SOD的含量以及细胞核Nrf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且丹参-冰片组效果优于丹参组(P0.05)。结论:丹参单用与丹参冰片合用均能发挥脑保护作用,且丹参冰片配伍发挥脑保护作用明显优于丹参单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4.
硫化氢(H2S)是一种新型内源性气体信使分子,在许多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中,尤其在神经保护中,扮演重要角色,既是神经调节剂, 也是神经保护剂。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2S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它可通过抗氧化应激、抗炎及抗细胞凋亡等多个途径, 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简介脑内H2S生成途径,综述H2S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对脑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蒙古沙鼠脑缺血后大脑皮质Calretinin(CR)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蒙古沙鼠前脑短暂缺血后前额皮质Calretinin(CR)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及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24只健康雄性长爪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6只)和缺血组(18只),夹闭蒙古沙鼠双测颈总动脉10 min诱导前脑缺血后,动物分别存活1天、3天或7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前额皮质中CR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各缺血组中前额皮质中CR表达均上调。缺血再灌1天时,CR表达最强(P<0.01);3天时CR表达开始恢复(P<0.05);7天时CR表达进一步恢复,但仍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前脑短暂缺血后可造成蒙古沙鼠前额皮质CR的表达在短时间内急剧上调;但随着时间的CR的表达会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试验以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电针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针刺早期干预高血脂症在脑血管病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预防高质血症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FeCl3化学诱导大脑中动脉血栓闭塞模型法,将高脂血症大鼠造成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电针术前干预及脑缺血后全程治疗,通过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脑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与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组比较,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早期电针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下降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晚期电针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与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晚期电针治疗组比较,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早期电针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细胞介素-1β(IL-1β)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值有下降。结论:电针治疗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损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过度表达产生抑制作用,减轻脑缺血损伤后炎症反应,尤其早期治疗组明显优于晚期治疗组。  相似文献   
17.
张慧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5):682-685,F0003
目的:在分子水平探讨并阐明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炎性机理和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动态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脑缺血后治疗1d、3d、5d、10d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结果:针刺不同疗程治疗各组大鼠在治疗前后的神经症状行为评定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ICAM-1脑缺血后ID即出现表达,5D达到表达高峰,各个时间点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对脑缺血状态下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全方位和多层面良性调节机制,并且这种良性机制随着干预时间的选择(早期/6 d)和疗程的适度延长(5天以上),具有明显的累加蓄积效应。  相似文献   
18.
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机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1424-1425,1428
脑缺血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其发病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各种因子作用相互影响,且多数因子的作用同时存在损伤和保护两种机制,使得脑缺血的研究充满了困难。目前众多研究都证实高血糖对缺血脑组织有损害作用,并可能导致局部或广泛缺血后预后更差。本文依据近几年的实验,重点阐述了五种最新的高血糖加重脑缺血过程和预后损伤的机制假说,包括高血糖通过引起过量谷氨酸释放导致的Ca2^+大量内流造成损伤、高血糖状态下造成氧化应激从而产生各种自由基对神经元造成损伤、炎症因子相关的损伤、高血糖相关的血液灌流的减少以及高血糖造成脑内酸中毒从而引起损伤。期望这些对机制的探讨能够上加深广大医药研究人员对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的认识,帮助找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和治疗手段,启发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芪蝎活血通络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选取40只采用线栓法构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36只成功,4只死亡。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芪蝎活血通络汤2.0 mg/kg灌胃处理)、中剂量组(芪蝎活血通络汤4.0 mg/kg灌胃处理)和高剂量组(芪蝎活血通络汤8.0 mg/kg灌胃处理),每组9只,剩余10只大鼠仅切开皮肤分离和夹闭血管(对照组)。建模后芪蝎活血通络汤各剂量组给予相应剂量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持续4周。用药4周后测评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双侧贴纸去除时间、平衡木过杆时间,并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中含水量、脑梗死面积以及氧化应激[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 N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MDA含量、IL-6、IL-1β、TNF-α水平升高(P<0.05),双侧贴纸去除时间、平衡木过杆时间延长(P<0.05),脑梗死面积增大(P<0.05),SOD、GSH-Px、CAT活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蝎活血通络汤各剂量组大鼠m N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MDA含量、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P<0.05),双侧贴纸去除时间、平衡木过杆时间缩短(P<0.05),脑梗死面积缩小(P<0.05),SOD、GSH-Px、CAT活性升高(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大鼠m NSS评分降低(P<0.05),双侧贴纸去除时间、平衡木过杆时间缩短(P<0.05);高剂量组大鼠脑梗死面积、脑组织MDA、IL-6、IL-1β、TNF-α低于低剂量组(P<0.05),SOD、GSH-Px、CAT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芪蝎活血通络汤可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其治疗作用可能与抗氧化,抗炎作用有关,8.0 mg/kg剂量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究牡荆素(Vitexin)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后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M2极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Longa法建立大鼠右侧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建模后,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n=10)、MCAO/R组(n=12)、Vitexin组(n=12)和Vitexin+脂多糖(LPS)组(n=12)。Sham组和MCAO/R组腹腔注射2 mL 0.9%生理盐水,Vitexin组腹腔注射2 mL牡荆素溶液(3 mg/kg),Vitexin+LPS组腹腔注射1 mL牡荆素溶液(3 mg/kg)和1 mL LPS溶液(0.5 mg/kg)。1次/d,连续14 d。给药14 d后,根据Zea Longa 5分法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通过2,3,5-三苯基四唑氯化物(TTC)法检测脑梗死体积。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大脑缺血半影区CD16/32+/Iba1+、CD206+/Iba1+的共表达。通过qRT-PCR或Western blot检测大脑缺血半影区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β、IL-4、IL-10、核因子-κB(NF-κB)p65的mRNA或蛋白表达。使用商用试剂盒检测大脑缺血半影区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与MCAO/R组相比,Vitexin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降低,MDA水平降低,SOD和GSH-Px水平升高(P<0.05)。与MCAO/R组相比,Vitexin组CD16/32+/Iba1+的阳性细胞数量降低,CD206+/Iba1+的阳性细胞数量升高,TNF-α和IL-1β的mRNA水平降低,而IL-4和IL-10的mRNA水平升高(P<0.05)。与MCAO/R组相比,Vitexin组TLR4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细胞核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然而,LPS给药逆转了牡荆素对上述指标的影响(P<0.05)。结论:牡荆素部分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促进大鼠CIRI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向M2表型极化,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