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核酸结构和功能相互关系的各种规律,这是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目标。对分子生物学家来说,这意味着去弄清核酸序列中所包含的信息。这就是说要去分析和介绍这些序列的真正含义。由于大部分DNA分子实在太长,长期以来严重地妨害了我们对DNA分子进一步研究的种种努力。幸而,人们发现了限制性内切酶,这种酶可以把DNA大分  相似文献   
12.
朊病毒(priO)作为引起动物和人类朊病毒相关疾病的病原体,从上世纪初起就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然而朊病毒不同于一般的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它与免疫系统之间有着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因此对它的研究在免疫学领域历经坎坷.本文将着重介绍和讨论近年来朊病毒在免疫学领域的新发现,以及免疫学在朊病毒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上的新方法、新理论和应用状况,为研究朊病毒相关疾病在免疫学上的检铡、治疗方法提供新方向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危害健康松属植物的小蠹虫经常与一些特殊的真菌相联系.在小蠹虫危害松属植物的过程中,这些真菌被小蠹虫的一些特殊结构或者体表携带到松属植物上.小蠹虫与其伴生菌的联系表明小蠹虫和其伴生菌之间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伴生菌随小蠹虫扩散而被带到新的寄主树木.而伴生菌或作为小蠹虫的食物来源,但更重要的是,有些伴生菌能够通过其菌丝渗透寄主组织,释放毒素,致死寄主树木,以帮助小蠹虫降低寄主抗性.许多研究致力于探索小蠹虫/伴生菌联合体与寄主树木之间关系的特征和确定小蠹虫与其伴生菌相互关系在生态学上的意义.然而,不同小蠹虫和其伴生菌所组成的共生体系,不同小蠹虫的种群数量,和不同环境条件下同种小蠹虫与其伴生菌相互作用方式的差异使我们在研究小蠹虫和其伴生菌这个共生体系时,对它们各自在成功聚集寄主树木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概括变得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HTNV)感染诱导乳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GRP94、HSP27与病毒蛋白的相互关系,选出生2—3d的昆明乳鼠实验性感染汉滩病毒,取8d后发病乳鼠脑组织部分制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结合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组织中病毒抗原及GRP94、HSP27的表达,部分制匀浆液,用ELISA、免疫共沉淀方法分析病毒抗原和GRP94、HSP27的关系。结果示汉滩病毒感染诱导乳鼠脑组织神经细胞高表达GRP94且与细胞内病毒抗原有共定位关系,但未见HSP27诱导高表达;免疫共沉淀显示汉滩病毒核心抗原(HINV—NP)与GRP94、HSP27呈非共价复合物形式存在。该结果为进一步探讨HSPs在病毒感染复制中的作用以及抗病毒感染方面提供了有意义的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15.
植物线粒体不仅含有细胞色素C呼吸途径相关蛋白,也包括交替氧化酶(抗氰交替途径)和解偶联蛋白(解偶联途径),这些途径中的蛋白都直接影响植物线粒体能量代谢。本文介绍了交替氧化酶和解偶联蛋白在植物线粒体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人类口腔中定植的细菌有700余种,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切的生态学联系。牙周病和龋病是人类常见的由口腔常驻细菌引起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牙周病是宿主的龈下正常微生物动态平衡被破坏,导致牙周袋的发生和牙槽骨的破坏等。  相似文献   
17.
鞭毛介导的运动性与细菌生物膜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莉莎  王瑶 《微生物学报》2009,49(4):417-422
摘要:由于运动缺陷型细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会下降,长期以来细菌的运动性都被认为与生物膜的形成呈正相关,但这一理论现在证明还有待商榷,而且运动性不是影响膜形成的绝对因素。本文详细介绍了细菌的生物膜和运动性,并重新定义了两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PGPR与AMF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深入研究和揭示植物促生根圈细菌(PGPR)与丛枝状菌根真菌(AMF)在植物根圈的相关系,对于进一步利用和调控根圈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促进和保护植物生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PGPR与AMF之间表现出互利作用,AMF对PGPR在根部过程中可起转移和媒介的作用;PGPR也能为AMF在根部的感染创造有利条件,而且它们可通过各自对植生长的促进作用以间接提高对方在根圈的定殖或感染能力。它们之间又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淮河下游地区落叶阔叶栎类林多样性空间格局及其与气候的关系。选取物种多样性指数(SDI)、群落均匀度指数(CEI)和生态优势度指数(EDI)测度栎类林多样性,以可能蒸发量(干燥度)分析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栎类林SDI0.24~2.19,CEI0.15~0.92,EDI0.13~0.91,其多样性表现出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增加的规律,(2)栎类林多样性的空间格局与该地区干湿状况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一致。文中还就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晶  李红艳  张良 《生态学报》2016,36(10):3053-3062
陆地表层植被作为生态系统主体,具有调节气候、水文调节、净化水质、保持水土等生态系统服务。理解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表现类型、形成机理、尺度依存和区域差异,对于制定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关天经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相关模型,计算关天经济区生态系统NPP,固碳释氧,水文调节,水土保持,粮食生产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利用ESCI和ESSI两个指数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利用相关系数和空间制图的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从时间角度分析,各项生态服务价值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从空间角度分析,2000年和2010年存在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从北向南,NPP和固碳释氧的价值逐渐增大,水土保持价值变化量的大小也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北部变化量小,南部变化量大,水文调节价值从西向东增大,从北向南增大,粮食生产价值量最小的是西安市市区,粮食生产价值量最大的是西安市的郊区和郊县及咸阳市。2000年到2010年间,调节型生态系统服务与供给型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各个区县的总生态服务价值指数从北向南、从西向东是不断增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