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5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51.
胡凤宁  周亮 《生态学报》2023,43(11):4445-4460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UGI)作为一种多尺度、多类型和多功能的绿色网络,对缓解城市升温和提升城市气候韧性具有重要作用。尽管如此,当前仍缺乏关于UGI降温作用研究方法、降温机制、尺度效应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系统性综述。为此,从尺度、方法、降温机制、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详尽回顾了UGI降温作用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局限性、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研究发现:(1) UGI降温作用的研究尺度可归纳为站点、建筑、街道、绿地、街区和城市6类,其中站点、绿地和街区等微尺度和局部尺度研究较多,而城市尺度关注则较少。(2)研究方法可分为温度数据获取、降温作用测度和影响因素分析三部分。其中,温度数据获取主要采用实地观测、遥感观测和模型模拟三类方法;降温作用测度可分为基于空间参考、基于时间或情景参考和基于统计关系三类;影响因素分析多采用相关分析与多重线性回归等传统统计方法,此外,可探究非线性影响的机器学习方法也逐渐得到应用。(3) UGI降温作用主要依赖于遮荫、蒸散发与冷空气团平流三类机制;UGI植被物种构成与形态、UGI空间配置和外部环境是影响降温作用的三类主要因素;不同尺度降温作用的主控影响因素存在差异,随着尺度扩大UGI空间配置因素的重要性逐渐增加。最后,研究从时空尺度、降温机制、综合影响因素、生态系统服务视角等方面讨论了当前研究的局限和未来挑战,并强调了新型数据获取技术、组合降温策略以及城市尺度UGI系统降温作用等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52.
"物种的形成"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1 1)阐明并解释物种、隔离等相关概念. 2)运用所学概念分析物种形成的过程. 3)概述物种形成的主要环节以及各环节对于物种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3.
954.
刘晓曼  王超  高吉喜  袁静芳  黄艳  王斌  彭阳 《生态学报》2023,43(14):5662-5673
中国在相对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中国是全球人工林面积最多的国家,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的主要贡献者是人工林,是中国陆地碳汇的主要来源,具有较高的碳汇增长潜力,加强人工林碳增汇方案研究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梳理了中国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的主要因子和环节,分别从增加碳汇强度型增汇、保护修复型增汇、减少碳排放型增汇、技术提高型增汇和市场引领型增汇5个方面提出了12条人工林碳增汇途径,以期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55.
956.
《生命科学》2008,20(1):85-85
2008年1月10日,Nature Neuroscience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袁小兵研究组关于大脑皮层神经元放射状迁移导向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研究首次证明了神经元的放射状迁移受胞外导向分子的指引。  相似文献   
957.
减小阻碍国家公园管理目标实现的灾害风险,实现管理有效性,是保证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建立的重要途径。研究提出,面向国家公园多元管理目标,保障社会-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恢复力,国家公园灾害风险管理具有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体现在国家公园内致灾因子与承灾体的多样性、相对性与转化性,需要集成分别侧重社会与生态系统的传统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与生态风险管理,让灾害风险管理贯穿国家公园具体管理。为实现集成应对这种综合性,研究首先总结国内外多类型自然保护地灾害风险管理特点与经验,辨析国家公园灾害风险管理在国家公园管理职责和管理规划中的定位,从3个方面提出对我国国家公园灾害风险管理的启示:1)需要与国家公园宏观管理目标紧密相连;2)以维持社会-生态系统理想状态为目标;3)要具有管理空间、时间与运行的整体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面向国家公园管理目标的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框架,其主要特点是:1)具有"层级式"管理目标;2)以社会-生态系统服务为评价终点开展以理想状态为目标的风险管理;3)联结研究与管理、协调科学与价值观进行适应性管理。  相似文献   
95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